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肝炎常见的辨治矛盾与处理

来源:www.chinesemedicines.net
摘要:肝炎在发生、发展、转化过程中,其湿热、热邪,无时不影响着肝生理功能的发挥。湿为阴邪,热为阳邪,由于感邪轻重不同,患者身体素质各异,病程长短有别,以致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在辨证过程中常见到阴阳交错,虚实并兼,标本互转。,现将肝炎辨治中常见矛盾与处理方法介绍于下。理气耗阴与肝本质的矛盾肝失疏泄,气机不畅......

点击显示 收起

肝炎在发生、发展、转化过程中,其湿热、热邪,无时不影响着肝生理功能的发挥。这一过程以气血失常为表现形式。气血的失常,进而影响脏腑的功能活动。湿为阴邪,热为阳邪,由于感邪轻重不同,患者身体素质各异,病程长短有别,以致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在辨证过程中常见到阴阳交错,虚实并兼,标本互转;在治疗全过程中,由于病机有出有入,冶法需变异,要灵活应对,不然易患“虚虚实实”之弊,耽误病情。,现将肝炎辨治中常见矛盾与处理方法介绍于下。

理气耗阴与肝本质的矛盾

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而见胁肋胀痛,腹张,腹满,恶心,欲吐,女子月经失调,脉弦。临床常用辛香温燥药物,以调理气机。但这类慢性旰炎、迁延性肝炎用柴胡疏肝散类初虽见效,却易复发。此香燥之品易耗气阴之故。肝体阴而用阳,临证时,需疏肝与滋阴并进,以补旰体而助肝用,正如陆定圃所言:“盖此证初起,即宜用高鼓峰滋水清肝饮(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当归、牡丹皮、白芍、柴胡、栀子、酸枣仁)、魏玉璜一贯煎(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枸杞子、川楝子)之类稍加疏肝之味,如鳖血炒柴胡、四制香附,俾肾水涵濡旰木,肝气得舒,旰火渐熄而痛自平。若专用疏泄,肝阴愈耗,病安得痊”。因此,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宜慎用青皮、枳壳、香附、木香等辛香之品,对大剂苦寒之品用之应更慎。

阳气不足与热毒之间的矛盾

慢性迁延性肝炎的形成,是由内外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正气不足,邪气盛,是慢性肝炎的基本病机,阳虚证候可与邪热毒证并存,此类患者病程较长,素见阳虚症状,病情突然加重,可见身目发黄,色泽鲜明,大便或溏或燥,精神焦躁,舌胖苔焦黄,脉数等,内寒与外热共现。处理本证,应全面权衡正虚与邪盛的关系,参照标本缓急原则进行冶疗,热毒盛者,急以泻火解毒,用水牛角、牡丹皮、赤芍等,待病情缓解后用附子、白术、黄芪以益气温阳;或标本同冶,仿茵陈五苓散意化裁出入。

肝阴不足与湿邪之间的矛盾

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患者,阴虚与湿浊内滞,也可相兼出现。这类患者往往是在旰炎初期的冶疗过程中,或疏理过于辛香;或清热过用苦寒,既伤阴液,又伤脾胃。前者,使肝阴之体受损,而致肝肾阴虚,后者,致使脾不运湿,湿邪内外共聚。症见胁肋隐痛,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女子少经或闭经,或复发纳呆,便溏,舌瘦苔腻而厚。治疗时同样需要权衡标本缓急。急者,应以化湿祛浊为先,可用生半夏、生天南星、猪苓,用焦三仙醒睥开胃。待病情稍缓后,用一贯煎加减以养血柔肝,滋阴。    

瘀血内滞与出血之间的矛盾

    “肝藏血”,“主疏泄”,肝为气血运行中枢,肝病则气血运行失常,初则气滞血瘀,久郁化火,火迫血妄行或旰木乘脾土,睥不统血,从而导致气血逆乱,故而出血,形成瘀血和出血共存现象。治疗时,活血和止血成为矛盾,若见吐血,量多色鲜,血出如涌者,先用三腔管经鼻或口腔插入胃内,将气囊充气后,牵引固定,用犀角地黄汤,从三腔管胃管内注入,以清热凉血,稍后注入血竭粉或三七粉以止血,然后将食管气囊充气;如见肌肉、皮下、牙龈出血,便血,色鲜者以凉血止血佐以活血;出血色暗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以益气活血止血。不管何因出血,均可应用止血活血同功之品,如云南白药、三七、血竭等药。出血量大时,必须以止血为先。《中国医药报》


作者: 肝炎常见的辨治矛盾与处理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