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田蕙:中药材交易模式及流通体制变革探讨

来源:摘自《中药研究与信息》
摘要:中药材专业市场对中药产业和中药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领航作用。随着市场经济逐渐趋于完善,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调整,中药材交易中心交易模式和经营体制虽有变化,但无实质性改变。最近对毫州市整体中药材流通产业领域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发现毫州中药流通产业出现的严重问题,很......

点击显示 收起

    中药材专业市场对中药产业和中药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领航作用。随着市场经济逐渐趋于完善,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调整,中药材交易中心交易模式和经营体制虽有变化,但无实质性改变。最近对毫州市整体中药材流通产业领域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发现毫州中药流通产业出现的严重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药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1中药材流通产业发展环境及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问题
1.1交易市场不规范。根据近期调查结果显示:亳州中药材交易品种超过1000种,可供品种2000多种,年交易量超过50余万t,其中年成交量500t以上中药材(有些大宗药材成交量达5000t以上)超过100种。纵观亳州中药产业发展史,就整体(中药材、中药饮片及提取物、中成药)而言,已经形成无与伦比的区位集散和资源优势,但整个流通产业均无统一、规范、集约的交易市场环境,山于交易分散、原始,因此出现了大量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地下交易。

1.2信息交易增加,管理失控。 2003年整改之后中药饮片、毒麻药品、中药保护品种、的禁售,引起摊位出租疲软和萧条;同时样品行的信息交易大幅增加,场内摊位交易量大幅萎缩,使交易大厅俨然成为信息交易平台,大量的交易遍布城乡,在质帚监管上十分困难,管理上也失控,税费更是大量流失。

1.3整改未能促进交易模式的根本根本改变。中药材交易中心的整改工作,基本遏制了中药材质晕下滑,质量缺乏监管的现象,但因为落后的交易模式未能得到根本转变,交易模式仍是摊位出租性质、集贸市场式的粗放交易,税务、T商部门仍沿用过去的方式进行管理,只能保证交易大厅内药材质量,根本无法控制和保证场外质节。中药饮片与中药材的分开交易,目前已经出现了全面萎缩的情况,而地下加T和交易又难以禁止。

2发展中药材流通产业的必要性
    目前,全国17个中药材市场正在全面整顿,面临着痛苦的转型期,各个市场都在探索和尝试各种新的交易方式和交易模式,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发展自身的中药产业经济。一些巾场已经在按照新的交易方式和模式整合中药产业经济。而在这场新的交易方式和模式的探索和试验的竞争中,能否以开放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指导,找出一条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新的交易方式、交易模式,是能否继续成为领先其他中药材市场,能否促进中药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2.1目前中药材市场严峻的客观形势要求交易中心必须改变分散、粗放的农贸市场式的原始交易方式,建立集约化公司经营体制,以适应中药产业的发展要求。各药市要充分认识到交易中心作为中药流通产业龙头地位的重要性。

2.2按照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的相关战略布署,中药材交易中心的功能必须全面提升,改革创新,跨越发展;并创造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必要条件。 2.3随着中药材GAP基地的快速推广和中药饮片企业的逐步规范,建立一个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物流平台是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药材流通产业发展思路
3.1中药流通产业是中药产业经济 (包括中药材种植,饮片生产、中成药生产)的龙头,中药材流通产业作为中药产业的市场先行者,是拉动中药产业发展的中心与关键。这是我们认识中药产业经济的最基本的出发点。

3.2中药材流通产业的交易方式和模式是否符合市场经济各个阶段需求,是中药流通产业能否作为中药产业龙头和中心的关键。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那种分散农贸市场摊位的原始交易方式和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今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对中药材流通产业的需求。目前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的年交易额 4500~5000万元,与建设初期年交易额2亿元相比下降75%;摊位出租由建设初期6000个,减少到2400个;铺面关闭或改行的超过50%。人流、物流下降极为明显,交易中心实质上逐步向信息交流中心转化,强大的中药材集散功能正逐渐萎缩。这已经充分说明了分散、原始的摊位式交易向集中、集约化的市场交易方式转变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必然选择。

3.3中药材流通产业应该是一个整体、集中的交易市场,因此用集约化、现代化的交易方式,提升和整合交易中心的中药材的集中交易,是促进中药流通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的必然趋势。
3.4中药材流通产业的集中、集约化的经营,应该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下以开放、创新、支持的态度对待。

4中药材流通产业发展战略
4.1建立集中、集约公司化经营的经营场所。根据经营功能,分区设置专业经营区,电子数控化统一经营管理,并配备相应的仓储、运输和质检机构,建立以质量保证和品牌保证为核心的集约化公司专营区,在专营区内建立以中药材产区直销为主的经营区,并建立中药材集中配货区、中药机械经营区、中药材和保健精品经营区、中医药出版和音像制品经营区、中药材种苗和种子经营区。

4.2对现有的摊位和样品行,在保留其现有的交易方式的前提下,逐步推行以会员制和网上电子商务交易为主的交易方式。

4.3集约化的公刊经营模式可以带动中药材种植的集约化、产业化,真正把公司和市场变成产地、道地药材的集中销售地。

4.4公司的集中、集约化经营将引进社会和职丁入股的方式,并寻找具有资金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的投融资伙伴和战略合作伙伴,组成一个中药材流通产业战略航母。以强大的市场销售、交易能力和利税能力进军资本市场,并以资本市场的资金反过来全面提升中药材流通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的发展。

5政府应提供的相关政策和扶持
5.1中药材流通产业集中、集约化经营作为改变目前分敞、原始、粗放的经营方式的试验,必然涉及到税务、工商和药监等职能部门的监管范围和税费收取。由于集中、集约化经营和原有的摊位租赁经营将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并存,因此,原有摊位租赁经营的职能部门监管范围、方式和税费收取不变。而新的集中、集约化、公司化的经营试验区要由政府组织协调,取得职能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研究和确定新的监管方式和税费收取标准。

5.2中药材流通产业的集中载体是中药材交易中心,交易中心实现集中、集约化公司经营,实现中药材、中药饮片、提取物、中成药一体化上市经营,无论从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方向,还是广大药商的殷切愿望,都是最优化选择。激活载体,能够加速中药材流通产业链的良性运转,进而促进中药产业经济发展。

    通过在交易中心实施的经营模式及样板市场的改革、试验,将会促进形成一个集中、集约化、公司化经营能辐射仝国及全球的大型中药材流通产业交易市场,以带动和提升国家中药产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全面发展,加速中药的现代化、国家化进程。

作者: 田蕙:中药材交易模式及流通体制变革探讨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