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中药现代化与中药西药化辨析

来源:摘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文/岳凤先
摘要: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的化学、药理学和临床学研究已成时代的必然。在上世纪很长时间,人们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乃为将现有中药研究成新西药或者由现有中药获得新西药,即中药西药化。上世纪后期,出现了中药现代化之说,并且在本世纪初出台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的官方文件,但仍然有些人议论,中药现代化不等于中药西......

点击显示 收起


    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的化学、药理学和临床学研究已成时代的必然。在上世纪很长时间,人们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乃为将现有中药研究成新西药或者由现有中药获得新西药,即中药西药化。面对此况,一些人议论,此类研究不对。上世纪后期,出现了中药现代化之说,并且在本世纪初出台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的官方文件,但仍然有些人议论,中药现代化不等于中药西化,还是中药西药化不对。此况似乎表明,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维系了中药现代化与中药西药化,二者有不解之缘。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对二者如何区分和对待,诚有必要加以辨析。笔者试作探讨。

    1  应当取得共识的几个问题
    为了客观地区分和对待中药现代化与中药西药化,首先应当对一些问题取得共识。
    第一,中医药学是一门科学。
    中医药学是不是一门科学,当今歧见显然。公开否定中医药学是一门科学者,不多;客观不承认中医药学是一门科学者,不少。常可见:认为中医中药仅为“宝库”,岂知,宝库与科学不等同;对中医中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对西医西药却无此之谓,似全为精华,乃为标准医药学;甚至有对中医中药要科学化、要进行科学研究之谓;等等。上述显然是认为中医药学不是一门科学的变换说法。客观讲,中医药学确为一门科学,因为判定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性的公认标准有三:①正面经验积累的知识;②陈述的单一性;③知识的系统化,即形成规律性内容——理论。对此3点稍加说明:只有正面经验,在必要时才能得以重复;陈述的单一性,应指在一种知识体系内部而言:若仅具①,则为经验科学,若仅具②③,贝lJ为伪科学。中医中药的知识体系,如上3点均具,故为一门科学。

    第二,中药是中医药理论体系内的药物。
    中药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药物的总称或谓简称。中药若离开中医药学理论而应用,则不再称中药。尽管客观如此,但多年可见歧见有:中药是天然药物;称中药为草药;中药是中国的传统药物或民间药;尚有中草药之谓。如上之说,显然属令中药离开中医药学理论之说。离开中医药学理论来讲中药现代化与中药西药化,则二者难区分。

    第三,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并不一定就是中药现代化。
    中药现代化确需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包括现代科学的化学、药理学、临床学等。中药西药化亦然。正是中药现代化和中药西药化均需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故易致二者混淆。诚应明确,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并不一定就是中药现代化。

    2  中药现代科学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标志
    中药现代化的实质乃为中药现代科学化,包括中药的多方面内容,如中药材、中药炮制、中药鉴定和质量控制、中药制剂制备及工艺、中药功效和作用机理等,而中药现代科学化的中心确是获得现代科学化中药。为什么现有中药还要变成现代科学化中药?此乃为历史的必然。    

    第一,中医药学自身状况要求中药现代化。
    中医药学自身总体状况,就是以宏观知识为基础而呈现宏观优势;不必讳言,微观劣势则为客观存在。中医药学从宏观知识角度已获较完善的发展,若再欲取得较大发展,突出应克服微观劣势,即再获微观优势。宏观认识客观事物,保障对客观事物整体认识的准确性;微观认识客观事物,保障对客观事物局部认识的精确性。现状的中药,同样为宏观优势、微观劣势,现在临床用药方面,则呈现准确性好、精确性差的状况。故从中医药学现状和发展讲,中药应当是客观与微观优势共具、准确性与精确性共呈,故要求中药现代化,即再获微观优势。

    第二,现代科学的出现为中医药学及中药再获微观优势提供了可能性。
    所谓现代科学,主体而言则为微观知识为基础的科学。正是这种知识基础,为中医药学及中药克服微观劣势、再获微观优势成为可能。故中药应当再吸收现代科学,实现现代科学化,从而成为宏观与微观优势共具、准确性与精确性共呈的现代科学化中药。

    第三,现代人要求使用现代科学化中药。
    现代人显著标志就是其知识结构的主体为以微观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科学,并以此来认识和接受客观事物。显然,中医药学及其中药的宏观优势难于被现代人理解和接受。作为应用性突出的中医药学及其药物,只有再获微观优势才易被现代人理解和接受。故要求中药现代科学化。只有如此,中药市场才能广阔,中药事业才能生机勃勃。

    如上呈现中药现代化是历史必然性。那么,到底将中药研究成什么样才能称现代科学化药物呢?也就是现代科学化中药的标志为何?标志有二:①仍为中药,即仍具中药基本内容,可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②对中药基本内容给予现干弋科学的微观阐述,包括物质和生物活性两方面。即物质方面达分子水平;生物活性达以现代科学的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等指标和术语表述。如上两点,缺一不可。若缺①,则不为中药;若缺②,则为现状中药,均不能称现代科学化中药。具备如上两点标志的药物,能体现宏观与微观优势共具、准确性与精确性共呈,故为现代科学化中药。为达此标志,需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多学科研究和吸收多学科知识和技术。

    3  中药西药化的可理解性及其标志
    何谓中药西药化,简言之,就是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将中药研究成新西药,或者说由中药得到新西药。西药的具体标志大体可归纳为两点:①药物的物质基础以化合物分子表述。从中药所得单体化合物的西药,即所谓的中药有效成分。②药物的生物活性或称功效,则以现代科学的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等指标和术语表述。具如上两点基本内容的药物,则可按西医药学理论使用,故称西药。为从中药中获得新西药,需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得到仅具微观优势的新西药而不再具中药的宏观优势,即不能再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但因得自中药,故将中药或由中药获得新西药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称作中药西药化。

    关于中药西药化的可理解性,大体表现如下几方面。
    第一,从科学发展角度讲,不同学科间互相吸收有益内容乃科学发展的正常情况。中药西药化,使得西医药学增加防治西医药学观念的疾病有了新药物,从西医药学讲,是可理乃至正常的好事。
    第二,从现实情况看,现有西药的不够用和所存在的弊端(如不良反应较多等),需要研制新西药;西医药学人员又见中药可防治疾病且不良反应较少,故欲从中药研制新西药,即中药西药化也就成为可理解之事。
    第三,从西医药学人员状况分析,其中相当数量的人认为西医药学方是科学的,为标准医药学,西药更为标准药物,故认为中药西药化不仅可解决增加新西药问题,更认为是中药的提高和发展方向。如此的人员状况,中药西药化的必然性,也就成可理解之事了。  
  
    应当指出,中药在中医临床使用中所呈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背后的决定因素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指导。所以,尽管中药西药化具有可理解性,亦可能获得某些新西药,但最终将会表明,中药西药化很难达到中药西药化研究者的初衷。现在,由中药所获新西药,在I临床应用中已表现出西药的弊端——同样具西药的不良反应,则能初步证明,此乃西医药学劣势所决定。   

    4 如何对待中药现代化与中药西药化
    所谓对待,显然是指人而言,同时涉及人所在机构。故从中医药学人员及其机构和西医药学人员及其机构来谈如何对待中药现代化与中药西药化。

    关于中药现代化。作为中医药学人员及其机构讲,乃为自己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即为正业;应当务正业,加速中药现代化的实现。作为西医药学人员及其机构讲,实不为自己正业。

    关于中药西药化。作为西医药学人员及其机构讲,乃为自己正业。作为中医药人员及其机构,首先明确,此不为自己正业,故不为之工作;再者,不指责西医药人员及其机构所为;树立从物的角度看中药的观念,中药作为物,不为中医药学的垄断品;最后还要有一种心态借鉴和利用中药西药化的研究方法乃至结果。

    如何对待中药现代化和中药西药化,由于客观情况的复杂性,有两种倾向性问题,特别值得分辨和对待。第一种为中医药人员及其机构做中药西药化研究工作;第二种为西医药学人员及其机构硬将中药西药化说成中药现代化。对如上两种倾向性问题,需做具体分析和对待。中医药学人员及其机构的管理者,首先应当能辨识中药现代化与中药西药化异同之处。尤管理者应当牢牢掌握中药现代化之大方向。

    还有一种情况应当提及,就是国家重视中药现代化,故而在此方面增加投资。但以中药现代化名义而投入的资金,到底有多少用于中药现代化研究,有多少用于中药西药化研究,实在应当深入调查和总结,采取相应措施,使摘得以中药现代化名义的国家投资真正用到中药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中药现代化与中药西药化辨析 2006-9-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