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运用循环经济改造中药产业发展模式的设想

来源:摘自《中国中药杂志》文/黄 晖
摘要: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materialscycle)经济的简称,是一个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引下涌现出来的全新的经济模式。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趋势。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我国从1999年开始重......

点击显示 收起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materials cycle)经济的简称,是一个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引下涌现出来的全新的经济模式。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趋势。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我国从1999年开始重视推行和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_1]。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药产业,其发展面临野生资源耗竭,药用植物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下,药材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中药生产的比较效益不高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如何在这项传统产业内积极有效地推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赢”,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思考。

1 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1.1 野生药材资源耗竭严重  近年来植物原料成为世界原料药市场新宠,推动了世界性植物原料的开发热潮。但因中药材资源利用不够合理,野生药材资源缺乏保护而遭到严重破坏,特别对一些名贵的处于濒危的中药材种质资源的保护和优质中药材的引种栽培研究缺乏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正沿着“越贵越挖、越挖越少、越少越贵”的恶性循环而走向衰竭,有的品种已面临枯竭的危险。仅《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f临植物》第一册收载的168种药用植物中就有38种为稀有种,84种为渐危种,46种为濒危种。从药用角度来看,这类植物所含的有效成分是其他植物所不能代替的,如果不加保护,一旦灭绝就会失去其遗传多样性,造成种质及其药物短缺。若失去一些植物分类单元,将对揭示被子植物类型间的系统演化关系和区系发生、以及古气候变化等研究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由于中药原植物往往不是一个均一不变的群体类型,是由多个在地理、形态和化学等方面具有稳定差异的生态型、地理变种、栽培变种和变型所组成。有效保护这些种质资源可为选育或培育优良品种提供基础材料,提高育种的选择率。从生态安全角度来看,生物群落是重要的“基因库“,是构成生态安全的最重要物质基础,生物物种的丧失对生态安全的破坏将是致命的,无法挽救的。因此,采取有效的方式保存植物种质与栽培已迫在眉睫。

1.2 中药材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  由于大部分中药材是以根茎作为药用部分,收获时药材生物量全部或大部分有机物质输出农田生态系统,根茬、秸秆很少还田。随着药材种植年限的增加,轮作单一,施肥不合理,土壤有机质和氮、磷等农田养分入不敷出,养分元素比例失调,土壤肥力逐年衰退,导致药材产量降低,质量下降,经济收益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相当数量的品种种质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或消失,优良种质在退化,品种和蕴藏量在下降;许多栽培品种也因多次栽培,退化现象较严重,药材产量和质量下降。特别是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和有机农药以来,对中药材原料生产带来了污染等问题,是目前中药材生产中最为突出的矛盾。而控制土壤肥力衰退以及中药材生产所需生物有机肥料的研究开发工作非常薄弱,农民种药与种粮的施肥方法基本相同,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已成为影响中药材品质下降的重要因素。

1.3 药用植物副产品资源利用率低下  中药产业以获得药材、饮片、提取物、成药为主要目的。但在药用植物总量中,许多药材(药用部位)只占药用植物较少的部分。药材生产基地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非药用部位,如根茎类药材的废弃物为枝叶,果实类药材的废弃物为根、茎叶,花叶类药材的废弃物为根茎等。这些废弃物大多堆放在田间,废而不用,任其自然干枯,既污染了环境,又不利田间作业;而生产中成药的提取物只占药材的10%.30%,70%。90%的药渣和沉淀物被废弃。因此,研究药用植物副产品资源在中药产业中不断循环利用,也应作为保护中药资源很关键的问题。

2 发展中药产业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
    传统经济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遵循的是“资源一生产一消费一废弃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模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论述生态经济时提出了“循环经济”概念。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将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一生产一消费一二次资源”的闭环过程,对供应链管理要求在传统产业经济的线性模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延长生产链,即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弃物的处理与再生。所遵循的原则是减少资源利用量及废物排放量(reduce),大力实施物料的循环利用系统(recycle),努力回收利用废弃物(reuse),使资源和能源得到最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战略目标。循环经济的上述要求切合以药材资源为依托的中药产业属性和发展要求。发展中药产业循环经济,就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中药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中药材种植、加工为载体,针对中药产业各阶段废物产生情况,充分利用占单位药用植物总物量约90%以上的中药生产副产物,设计其循环方式,尽量做到物尽其用,不给环境造成危害。其构成单元以药源基地、药材加工、中药提炼厂、中成药制药厂为主单元,以药渣回收厂、生物肥料厂、饲料厂等为辅助循环单元,根据实际组合循环模式。

2.1 企业层面的小循环企业层面上的小循环要求中药企业从微观层面来遵循循环经济的思想,以循环经济的理论来规范自己。即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采用新的设计和技术,改善利用药材资源的技术水平,将单位产品的各项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限定在先进标准许可的范围之内。如中药材生产,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残留,倡导建设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从而减少随径流进入水体的氮、磷污染,防止耕地质量的退化。对于非药用部位的药用植物废弃物,秸秆可利用培育食菌,栽培食用菌后的废渣可作为肥料进入药园,有效改善土壤结构;茎叶可收集并加以发酵处理,作为绿色肥料。此外,还应加强对药用植物非药用部位的成分开发研究,如将其作为提取物原料用于制药,或作为副食品、饲料等。制药企业应重点改进提取生产工艺,降低水、电、汽和有机溶剂的消耗,排放的药渣、沉淀物等废弃物应尽量回收,用作生物肥料的原料,进入再循环。

2.2 区域层面的中循环区域层面的中循环要求产业的相关利益群体按照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物质代谢和共生关系,发展生态型经济,做到系统内与系统外的生态平衡。如药源基地、制药企业、生物肥料企业要按照生态产业链发展的要求,将一系列彼此关联的生态产业链组合在一起,通过企业和产业间的废物交流、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帮助企业摆脱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既可减少或杜绝废物的排放,也能减少因交通带来的物质与能源消耗,在较大的范围内实行资源的共享,形成企业间的工农业代谢和共生关系。

2.3 社会层面的大循环社会层面的大循环要求政府、企业、药农乃至消费者共同参与,促进中药产业循环经济理念的实现。我国中药产业以中小企业居多,由于生产规模小,分布较散,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水平较低。尤其是中药提取生产工艺,是中药生产消耗水、电、汽和有机溶剂以及排放药渣、沉淀物等废弃物的主要环节。这道工艺几乎所有的中药制药企业都有建设,但绝大多数规模很小,工艺条件和生产方式都比较落后,不仅对资源的消耗大,生产成本高,且因企业分散,远离药源基地,不利于对废弃物的集中回收处理和管理。因此,行业管理部门应对该行业进行重新规划,发展中药中间体生产,促进中药提取物商品化,像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一样,形成中药原料提取物产业,提倡生产成药的企业购买标准提取物或委托提取加工。而提取加工的企业应引导其相对集中于药材主产区,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中药生产经营的规范化和集约化水平,提取后的废渣也可方便地回收加工成生物肥料,返回农田系统,减少污物的排放量,补充农田肥力,而且可减少药材运输成本,提高效益。

3 发展中药产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许多国家都开始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着眼于污染的预防,以及对生产全过程和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影响环境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和能源的消耗,使其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降到最低。中药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需要政府、企业、科学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与循环经济相配套的相关政策法规,开发绿色化技术,推行清洁生产,规划产业供应链布局等措施来共同推动。

3.1 加快制定中药产业循环经济的法规制度循环经济的实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必须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并需要各种新技术作为支持,需要法律、规章的保障。比如日本已制定了《国家绿色消费法》和《资源循环再生利用法》。该体系包括绿色制度环境(绿色资源制度、绿色产权制度、绿色市场制度、绿色产业制度、绿色技术制度等),绿色规范制度(绿色生产制度、绿色消费制度、绿色贸易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回收制度等)和绿色激励制度(绿色财政制度、绿色金融制度、绿色税收制度、绿色投资制度)等方面_2J。我国已经在2002年6月正式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政府管理部门应注意宏观调控中药产业的发展,倡导产业发展生态化和消费绿色化理念,并注意使用经济激励和刺激手段,如价格、税收政策和法规等手段,对循环经济加以规范。如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可以制定一个相关的法规,强调以保护为前提,以开发促保护的原则,合理开发资源,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中药材资源的循环利用。应加大力度提升对中药植物提取物的研究开发力度,推动中药植物提取物的标准化进程,制订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中成药生产分化为原料生产和制剂生产两部分,逐步引导中药提取业集中于药材主产区,以提高中药生产经营的规范化和集约化水平。

3.2  加强绿色化技术开发  发展循环经济应遵循技术思路,在有效及适当成本下,重新对中药产业的原料、在制品、成品和相关信息从消费点到原始产出点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规划、执行与管制,加强绿色化技术和废弃物减量化技术的开发,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拓展逆向物流,对产品进行绿色处理,通过各种回收策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废弃物减量化是废弃物管理的首要原则,其内容包括开发有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消耗和废弃物、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有必要研究揭示中药材种植地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和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养分构成,运用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将药用植物的非药用部位和提取后的药渣等废弃物进行加工处理,退回农田。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利用中药提取后的药渣,通过发酵水解等处理,所生产出的生物有机肥料,不仅能有效抑制土壤肥力衰退和恢复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刺激和调控中药材生长和增产,改善和提高产品品质,提高有效成分含量,还可降低或减少病虫害,提高作物抗旱、抗逆能力,解决中药材原料污染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是顺应生态农业和生产绿色中药,逐步形成”资源.生产.二次资源”闭性过程的理想措施。

3.3 创建生态中药产业系统传统中药产业所面临的野生资源耗竭、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的问题有待于运用循环经济原理与方法来解决。作为中药产业的经营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对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负有直接的责任。中药产业推行循环经济就是要把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于中药产业系统,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创建一个循环型的生态中药产业系统。该系统要能在长期内不对环境造成明显改变下,具有最大的生产力,以保持和改善该系统内的生态动态平衡为主导思想,合理地安排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促进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和多次利用,以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原材料的输入,以求得尽可能多的制品的输出,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的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性效果。

    建立和推行中药产业循环经济模式,不但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切实转变过度消耗资源、不断恶化环境的传统产业生产方式,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在不同层面上将推动各个领域“产业共生”、“要素耦合”、“整体循环”、“综合利用”和“产业生态链”,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最终实现中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 运用循环经济改造中药产业发展模式的设想 2006-9-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