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严世芸杨爱东中医怎样辩证心悸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摘要:心悸辨证,首先应注意辨别虚实。另外,由于心悸一证,本虚标实夹杂者甚多,心气虚、心阳虚多伴有瘀血或水饮。故辨证时还应当注意虚实两证的相互夹杂。不同证型的鉴别1.心气虚损与心阳不振心悸:两者同属心虚证,病因大致相同,一般多由老年脏气衰弱,或因久病不复,损伤气血而成。...

点击显示 收起

  心悸辨证,首先应注意辨别虚实。一般以虚证为主,实证则少见,但常因内虚而复加外因诱发,出现虚实并见之证。虚当审心之气、血、阴、阳,哪方面偏虚;实当.视痰、火、饮、瘀,何邪为主。其次,当分清虚实之程度。一般说来,其正虚程度与脏腑虚损的多寡有关,一脏虚损者轻,多脏亏损者重;仅心本身虚损致病者,病情较轻,与他脏并病者,病势较重。在邪实方面,单见一种夹杂者轻,多种夹杂者重。另外,由于心悸一证,本虚标实夹杂者甚多,心气虚、心阳虚多伴有瘀血或水饮;心血虚、心阴虚多夹有虚热或痰火。故辨证时还应当注意虚实两证的相互夹杂。
  不同证型的鉴别
  1.心气虚损与心阳不振心悸:两者同属心虚证,病因大致相同,一般多由老年脏气衰弱,或因久病不复,损伤气血而成。其共同症状为:心悸,短气,自汗,活动或劳累加重。辨证要点:心气虚损心悸除上述共同症状外,兼见面色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心阳不振心悸,除上述共同症状外,兼见形寒肢冷,心胸憋闷,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紫暗,脉微弱或结代。
    2.心阻不足与心血不足心悸:两者亦同属心虚证,病因大致相同,一般由于阴血化生之源不足,或继发于失血之后,亦可由于过度劳神,以致营血亏虚,阴精暗耗所g}起。两者的共同症状是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健忘。辨证要点:心阴不足心悸除上述症状外,兼见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津,脉细数;心血不足心悸除上述症状外,兼见眩晕,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弱。
    3.惊恐扰神心悸:此证主要由于突然惊恐,“惊则气乱”以致心神不能自主,坐卧不安而生心悸;5L"恐则气下”即所谓恐伤肾,精气虚怯,以致心悸不宁。
    4.心血瘀阻心悸:其因多由心气虚或心阳虚,血运无力所致,或七情过激,劳累受寒,以致血脉阻滞而形成心血瘀阻。辨证要点:心悸,伴有胸胁刺痛或闷痛,并常引臂内侧疼痛,尤以左臂痛为多见,一般痛势较剧,时作时止,重者有面唇青紫,四肢逆冷,舌质暗红或见紫色斑点,苔少,脉微细或涩。
    5.痰火扰心心悸:其因多见于情志之火内发,或六淫化火内扰,或因过食辛辣,过服温补药物所致。辨证要点:心烦而悸,急躁失眠,口舌糜烂,或舌强难言,舌红苔腻,脉滑数。
    6.水气凌心心悸:多由心阳虚而水饮上泛所致。其证可分为二:一是心阳不振,加之脾肺气虚,不能布散津液,留而为饮,或水气上冲。辨证要点: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气短,头目眩晕,胸中发闷,咳嗽,咯吐稀白痰,舌苔白滑,脉沉弦。二是心阳不振,又加肾阳之虚,下焦水寒无所制伏,形成,水邪上泛。辨证要点:头眩心悸,伴有小便不利等,脉沉,舌质淡,苔白滑,或见肩背酸凝,或见腹痛下利,或见肢体浮胂。
    心悸多伴脉结代或脉律失常,因此要仔细体会结脉、代眦促脉、涩脉、迟脉及散脉等临床意义,结合病史、症状,推断脉证逆顺。凡脉缓而虚大无力为元气不足;沉迟为阳虚内寒;细弱而为气血俱虚;结为虚甚,或痰瘀阻滞;代为脏气衰微;涩为夹瘀,散脉病多危重;脉数而弦滑为痰火内盛。凡久病体虚而脉象洪、数者为逆,病情重笃而脉象散乱模糊者为危。

作者: 严世芸杨爱东中医怎样辩证心悸 2006-9-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