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王红伟,宋春联:试论肝病“实脾”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摘要:2.郑州市精神病医院,河南郑州450008)肝病“实脾”是治疗肝病的一个重要治则,肝病传脾及其未病先防的思想源于《难经》。《难经.七十七难》云“所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当先实其脾气,无令其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其本意为肝病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先调补脾气,使脾气充实,不受邪侵。并将......

点击显示 收起

(1.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  450003;  2.郑州市精神病医院,河南郑州  450008)
    肝病“实脾”是治疗肝病的一个重要治则,肝病传脾及其未病先防的思想源于《难经》。《难经.七十七难》云“所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当先实其脾气,无令其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其本意为肝病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先调补脾气,使脾气充实,不受邪侵。《金匮要略》又进一步指出“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将肝病“实脾”谓之上工之举,一直为后世医家奉为金科玉律,被广泛用于肝病的治疗中。
l  肝病实脾的理论基础
    肝病实脾这一理论是从五行学说推演发展而来的。因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肝木旺盛,则克脾土。《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此即肝病传脾之论证。
l.1  肝脾在生理上紧密联系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藏血,脾统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肝在气血生化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是保持脾胃正常运化的重要条件。脾得肝之疏泄,则升降协调,运化功能健旺。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充足,输送滋养与肝,肝才得以发挥正常的作用。即所谓“土得木而达”,“木赖土以培之”。另外,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清升浊降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脏腑气化功能必得脾胃的枢转才能发挥作用,如《四圣心源》中所说:“脾气升则肝肾亦升,故水木不郁;胃气降,则心肺亦降,故金气不滞。”肝体阴而用阳,肝体得脾精的柔润,才不致刚烈。肝用有脾胃升降转枢,才不致遏滞。
1.2  肝脾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肝脾在生理上关系密切,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肝病可以传脾,脾病也可以及肝。若肝失疏泄,无以助脾之升散,可引起“木不疏土”;《血证论》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人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若脾虚失运,气血生化无源,则肝无所滋。《素问玉机真脏论》云:“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
1.3  肝脾在治疗上相汇相融肝脾在生理病理均有密切关系,治疗上亦常相互为用。《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叶天士曰:“补脾必以疏肝,疏肝即以补脾也。”《医学衷中参西录》云:“欲治肝者,原当升脾降胃,培养中宫,俾中宫气化、敦厚,以听肝木之自理。即有时少用理肝之药,亦不过为调理脾胃剂中辅佐之品。所以然者,五行之土原能包括金木水火四行,人之脾胃属土,其气化之敷布,亦能包括金、木、水、火诸脏腑。所以脾气上行则肝气自随之上升,胃气下行则胆火自随之下降也。”又说:“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二句从未解者,谓肝病当传脾,实所以防其传,如此解法固是,而实不知实脾,即所以理肝也。”
2肝病实脾具体运用
    关于肝病“实脾”之法,历来存在不同看法。
2.1  补脾以“实脾”许多医家认为“实脾”就是补脾,肝病实脾即补益脾胃,使“脾土不受邪”。盖脾土敦厚,肝木虽旺而弗能克土,则病不传变,故有预防治疗的涵义。如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就曾提出“夫木郁土位,古人制肝补脾,升阳散邪,皆理偏就和为治”。《著圆医括》也谓“见肝之病,当先顾胃阴”,示人实脾是用甘缓,而不用苦燥之剂。二者均强调指出了在治肝的同时要补益脾胃。
2.2  护脾以“实脾”脾的正常功能为实,脾主运化水湿,主统血,主为胃行其津液,脾不能正常发挥此三项功能则为虚。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上下之枢纽,胃降则脾升,脾升则胃降,二者犹枢纽之转动,若想脾实,必使脾升,而胃降则脾升,故实脾之法当用降胃以开脾,使脾气运转,故仲景治肝病言“实脾”而不言“补脾”之法;全国著名伤寒学家陈瑞春也认为,肝病“实”脾当为“护”脾,治肝病时,要时时固护脾胃,调达肝气,临床喜用四逆散化裁。
2.3  运脾以“实脾”脾为太阴之脏,恶湿喜燥,燥则脾的清阳之气上升,上煦心肺,下济肝肾,所以脾宜升则健。脾居中焦,其斡旋升降,以调一身之气机。古人强调:“健脾不如运脾”。笔者认为,脾健贵在运。“运”,在此处有行、转、旋、动之义,有动而不息之特征,运与化,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运者运其精微,化者化其水谷,运化水谷以输布全身。脾运得健,令清气升发,浊气下降,湿自流化,水谷乃分。故临证治疗肝病传脾多用解其脾困,运其脾气的法则,适当助以补益,补运兼施,从而产生“补脾而能流动不滞”的功效,此即“运脾”的学术内涵。
    运脾的方法众多,诸如湿困脾土,当运脾化湿;饮食积滞.当运脾和胃;气机不利,当理气助运;脾阳不振,当温运脾阳;脾虚失运,当益气助运;胃阴不足,当养胃助运等。在运脾法的治疗中,首重苍术。苍术味微苦,气味芳香而性温燥,功能醒脾助运,开郁宽中,疏化水湿,正和脾之习性。黄元御论苍白二术时曰:“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其消食纳谷。止呕治泄亦同白术,而泄水开郁,苍木独长”。张隐庵进一步指出:“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木,欲补运兼施,则相兼而用……”。慢性肝病,肝气疏泄失司,气机不畅,常见脘痞、胸闷胁胀、口淡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泄泻、苔厚腻、脉缓等。笔者常用苍术、白术并用,运脾兼以渗湿,脾气得以舒伸,升清降浊有序,气机得以畅通,虽未补脾,而脾气自健。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认为:在临床中采用肝病实脾法,应根据在整个疾病或不同阶段出现的证候,灵活运用上述实脾之法。肝病初期未及于脾时,治肝同时要兼顾脾胃,用药既不能寂,也不可以过于寒凉,以伤脾胃,要以胃气下行为顺,以防土郁。病情发展,肝病传脾,若出现木不疏土,脾气壅滞,则宜用行气、导滞、降胃运脾之法,使中枢运转,脾气得实,此时忌用补口,否则脾气将更加壅滞,造成“实实”之戒;若肝病及脾出现木旺乘土,脾胃传导失度,则宜用健脾升清,补脾实脾之法。
3  肝病实脾临证验案
    我们在多年的临床中,对脂肪肝以苍术运脾为主要,配合它药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有人虑及苍术辛烈刚燥,恐有劫阴之忧。叶天士认为:“脾为柔脏,惟刚药可以宣!日驱浊”。我们通过大量的病例观察,并未发现使用苍术而伤阴耗液者。因此笔者认为只要是脾失健运,而无阴伤见证者,即可应用。
    基于以上思路,治疗当从脾虚痰积人手,采用运脾化痰,活血消积为治则治法。自拟运脾消积汤为基础方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满意。基本方药:茯苓15 g,炒苍术12 g,炒白术12g,泽泻30 g.桂枝6 g,生牡蛎30 g,丹参30 g,生山楂30 g,生麦芽30 g。导师根据其丰富的临床经验指出:脂肪肝伤于酒酪饮者居多,乃因痰湿留着,滞胃困脾,受纳运化失职所致,故临证治疗只能用解其脾困,运其脾气的法则,适当助以补益,补支兼施,产生“补脾而能流动不滞”的功效,可见“运脾”的学术内涵。所以导师在本病的治疗上以运脾为本,合用化痰利湿药治其标。标本兼顾,寓消于补,脾健湿化,故脂肪肝可除。正所谓:“养正则积自除,脾健则甲旁皆运,运则气血流通,其积自消。”

作者: 王红伟,宋春联 2006-9-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