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王进,张羽,邱少波:心藏象与衰老相关性研究

来源:《中医药信息》
摘要:(湖北中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61)随着时代发展,人口渐趋老龄化,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不仅可以大大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而且有利于老年人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延缓衰老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重大医学课题。本文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心藏象出发,探索心与衰老关系,研究生命规律,寻找增强......

点击显示 收起

(湖北中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61)
    随着时代发展,人口渐趋老龄化,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不仅可以大大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而且有利于老年人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延缓衰老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重大医学课题。本文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心藏象出发,探索心与衰老关系,研究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和预防疾病的方法。
    目前,衰老原理从多学科、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200多种衰老学说,诸如衰老的生物钟学说、自由基学说、端粒学说等。中医学关于衰老与延缓衰老的研究已有两千年的历史,现存最早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对衰老的原因和机制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金、元、明时期衰老理论进一步完善,近、现代进行着中西汇通,共同探讨衰老理论,并且积累了丰富的抗衰老经验,业已提出肾虚致衰老、脾虚致衰老、血虚致衰老、气虚致衰老等多种学术观点,其中脾肾致衰老说是当今的主要学术观点,认为肾元虚衰是导致衰老的根本原因,肺、脾胃、肝等脏腑气血阴阳的虚衰是导致人体衰老的重要因素。在中医文献中,也有散在报道衰老与心相关,以及从心出发抗衰老,如《内经》明确指出“人生十岁,五脏始定……六十岁,心气始衰……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也”。明代医家瞿佑《居家宜忌》曰:“养生之法,以养心为主……勿以妄想伐真心,勿以客气伤元气”。但专论者却很少。
    《内经》理论认为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核心,而心脏又是五脏之首,《素问.灵兰秘典论》称心为“君主之官”,《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灵枢.  师传》曰:“五脏六腑,心为之主”。本文从心的本质出 发,心为阳脏(火脏),主温、主通,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所以心藏象与生命进程密切联系,与衰老密切相关。其理论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首先,人的生长壮老与气血有着明显关系,所谓血虚致衰老、气虚致衰老等学术观点无非统一于心主血脉。《内经》有“心者,生之本”,“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同于性命者也……此人所以具受于天,无愚智贤不肖,无以所相倚也”。强调心为生命之本、气血精神在人体中的作用,把血放在了首要位置,可见血的重要性。.导致衰老的关键在于阴血的盛衰变化,“阴精所奉其人寿”,血虚则早衰,而血的产生、正常运行与心密切关联:①心参与血液的生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心生血。”营气输出于中焦,“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灵枢。营卫生会》),张志聪注释曰:“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奉心神化赤而为血”。营气在上输肺脏经脉过程中,由于心神作用而变为红色液体生成血。②心气推动血液的循环运行。《素问.经脉别论》:“食气人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表明心接受食物精气自养的同时,还把一部分精气输至脉管,以营养脉管,从而保证经脉内气血正常运行。《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表明藏于心的先天真气有推动脉中血气运行的功能。可见,心脏得先后天精气之养而具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循环运行的功能,所以《素问。六节脏象论》:“心者,生之本…。其充在血脉”。所以只有心气充足,才能生血、运血,使血充盈,脉管搏动,血液流行;若心气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失流畅,脉道涩滞乃至血瘀,王清任《医林改错》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为瘀”。众多医家都已证明血瘀是衰老的重要因  素,所以只有心气充盛,正常发挥其生血、行血的作用  才能使人远离衰老。
    其次,人的生长壮老与五脏有着明显关系,脾肾致衰老说是当今的主要学术观点,认为肾元虚衰是导致衰老的根本原因,肺、脾胃、肝等脏腑气血阴阳的虚衰是导致人体衰老的重要因素。然而心为五脏的之主,  一方面表现在心主神明而主宰其它脏腑乃至全身的生命活动,如《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虽然《内经》认为五脏皆能藏神,且各脏分管一部分精神活动,但人的精神活动整体上则由心所主持,举凡意识、思维、情感、知觉及对外界刺激作 出反应等,皆属心神所主管;另一方面心主五脏之专精,《素问.解精微论》曰:“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对人体发挥着气化温养功能。人之神,得阳气之温养才能保持正常的思维活动并使精力充沛;筋也需阳气的温养,才能柔和而肢体屈伸自如,从而生命活力常在,抗衰延年。王冰注释曰:“然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柔软,以固于筋。”《素问。调经论》曰:“志  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说明神对于形脏的主导作用。王冰注释曰:“志意者,通言五神之大凡也。骨髓者,通言表里之成化也。言五神通泰,骨髓化成,身形既立,乃五脏互相为有矣。”张介宾《类经》进一步注释曰:“志意者,统言人身之五神也。骨髓者。极言深邃之化生也。五神藏于五脏而心为之主,故志意通,内连骨髓,以成身形五脏,则互相为用矣。”显然心主五脏之专精而主宰脏腑,进而主导生命进程,体现了心为火脏,主温、主通,为神之舍。正如张介宾《类经》所说:“人身之神,惟心所主,故本经曰:心藏神。又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此既吾身之原神也。外知魂魄意志五神五志之类,孰非元神所化而统乎于一心?”可见心所主神明,不仅指人的情志活动,还包括人体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脏腑精气显露于外的征象,包括机体  正气的反应性,神生于形,没有神的主宰和支配,形体亦不会发挥作用,《灵枢.天年》:“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由神在人体衰老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可见心与衰老的关系密切。
    其三,经络理论是中医学藏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脏腑与组织器官联系的桥梁和枢纽,是血气灌注脏腑组织形体官窍的通道和动力场所。衰老是多器官、多组织、全方位不可逆性生理衰退过程,经脉尤其是络脉瘀阻加速了各器官、组织的衰老进程。临床上衰老也极少纯虚者,常常是数脏虚与数邪实并存,衰老是在五脏虚衰的基础上又逐渐产生了气滞血瘀痰浊等实滞的渐进变化过程,由于五脏功能减退,对气血津液及水谷的生化输布和运化功能减退,导致气血津液瘀滞,从而形成实滞产物,由虚而实,因实致虚,造成恶性循环,影响脏腑功能,损伤脏腑组织,促进机体衰老。络脉是营卫气血津液输布贯通的枢纽,营养物质传递的中介环节。由于络体细小,使痰瘀等有形之邪不易通过,常造成络脉痹阻,络脉痹阻又使气血津液运行受阻,积久化痰生瘀;同时,络脉是双向流动,络脉中的血气既能离经脉方向流动而布散于脏腑组织、皮毛肌腠,又可以向经脉方向流动而注入经脉,络脉中气血津液双向流动的特点使得络脉本身更易瘀阻。所以相对而言,络中血行瘀滞是最为常见的。微循环理论专家修瑞娟把微血管称之为第二心脏,认为微血管的自律运动以不从属于心率的独特频率驱动着微血管内的血流,由于中医‘络’的概念在形态和功能上都与现代医学的微血管和微循环概念相似,这提示我们与微血管相似的络脉在维持血液运行方面确实具有其独特的、不容忽视的功能,从而决定了络病治疗的独特性。清.石寿棠将心与经络直接联系起来,《医源》谓:“夫人周生经络,皆根于心,而上通于肺,以回于下,如树之有根有干有枝。百体内外,一气流通,运行血脉,以相出入。”故《内经》曰:“心生血”,又曰:“诸脉者,皆属于心”,正因为心既外合“血之府”的脉管,又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所在,全身各脏腑、组织能及时得到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一血的濡养,以维持各种生命活动;同时,在生理状态下络脉和机体其它组织一样,处于不断消长的动态平衡之中,具有再生的潜能,由于心与经脉、络脉直接相通,可以通过益心气、活血化瘀激活络脉的这种再生机制,并且通过生的新血(气)来濡养滋生络脉以提供充足的营养供应,二者共同发挥作用,相辅相成,即通过心阳温通,血行流利,且生新络脉、生新血,延缓各脏腑组织不可逆性生理衰退过程,实现抗衰老的目的。所以,心藏象与衰老相关,从心藏象出发抗衰老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王进,张羽,邱少波 2006-1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