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小儿厌食治验2例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摘要: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不振、食欲减退,甚者拒食,可导致气血亏损、体质下降,影响生长发育。造成厌食的原因很多。其母诉:2个月前,因食生冷瓜果、乳酪饮料,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给予抗菌及止泻停治疗,大便一直稀溏,腹胀嗳气,不思饮食而乏力,又给多酶片、健胃消食片等无效,面色黄,肌肤不荣,肢体消瘦,脘腹胀满,嗳气嘈杂......

点击显示 收起

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不振、食欲减退,甚者拒食,可导致气血亏损、体质下降,影响生长发育。造成厌食的原因很多。如果投开胃药不效,只有明确病因、对症治疗,才有助于疾病的痊愈。

病例1 患儿,男,6 岁。其母诉:2 个月前,因食生冷瓜果、乳酪饮料,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给予抗菌及止泻停治疗,大便一直稀溏,腹胀嗳气,不思饮食而乏力,又给多酶片、健胃消食片等无效,面色黄,肌肤不荣,肢体消瘦,脘腹胀满,嗳气嘈杂,尿黄,困倦懒言,腹满放矢等,四肢欠温自汗,下肢轻度浮肿脉细弱,舌苔白腻,中医认为湿困中焦,脾胃虚寒,土寒不化,土虚不运,湿不化脾不运,胃不纳食难消。李时珍说:“土爱暖喜芳香。”拟开胃进食汤(《医宗金鉴》方) ,处方:党参、炒白术、茯苓各5g ,陈皮、木香、丁香各3g ,厚朴、藿香、麦芽、神曲各5g ,砂仁、甘草、半夏各3g ,莲子10g。水煎服,每天服2 次,5 剂而愈。

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健脾运化,丁香、木香、砂仁、陈皮行气除湿,疗脾胃虚寒,气滞纳呆;半夏、厚朴燥湿除满;麦芽、神曲消积导滞;藿香和中化湿、解暑辟秽;莲子补脾止泻,全方补运而不腻,温中不燥,补中有降,益脾开胃而收全功。

病例2 患儿,女,5 岁。患者肺炎治愈出院后月余,食欲不振,知饥而不纳,脉细数,舌红少苔,口干便燥,烦渴欲饮,神疲乏力,自汗。由于摄入不足,胃津不足,土不生金,肺津亦亏,肺虚不能平木,木无所制而横侮于胃。拟益胃汤以培土生金,处方:麦门冬、生地黄、北沙参、玉竹各8g ,石斛、太子参、莲子、山药、扁豆各10g。水煎服,7 剂痊愈。

按:益胃汤加石斛以养胃阴、增液润燥,古人认为复胃阴治以甘寒,太子参补脾益气,淮山药、扁豆、莲子甘平,补脾养胃、生津养阴。全方治高热后伤津及气阴两亏之消渴多饮。

讨论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调节脾胃是中医临床上的一个重要措施,喻嘉言在《寓意草》中说:“中脘之气旺,则水谷之清气,上升于肺,而灌输百脉。水谷之浊气,下达于大小肠,从便溺而消。”尤在泾说:“土具冲和之德,而为生物之本。冲和者,不燥不湿,不冷不热,方能化生万物,是以湿土宜燥,燥土宜润,便归于平。”所以脾胃相互为用。中焦脾胃的功能主要是纳化与升降。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升清,胃降浊。小儿脾常不足,消化机能差,由于饮食不节,调节失常,损伤脾胃,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常,产生厌食,进一步可成疳积。治疗是调

作者: 郑义川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