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浅谈郁证

来源:环球中医药杂志
摘要:指内伤病证气机不畅,气的运行障碍,蕴结聚积不得发越,机能阻滞的一种病理变化,亦是继发性致病因素之一。其疏,可使气的运行通而不滞。1.2因实而郁气滞,淤血,湿邪,痰浊,积食等停留于体内,而影响经脉的通畅,致经脉不利,气机运行受阻,气机不畅,郁必由生,气郁则气的推动功能失职,血、津液得不到疏布而致实邪郁......

点击显示 收起

  《丹溪心法·六郁》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可见“郁”是临床大多数疾病中的症结所在。“郁”积聚,阻滞之义。指内伤病证气机不畅,气的运行障碍,蕴结聚积不得发越,机能阻滞的一种病理变化,亦是继发性致病因素之一。《临证指南医案·郁》说:“邪不解散,即谓之郁。”所以郁久而不解,则可发为气滞、血瘀、湿郁、痰郁、食郁,以及五脏本气郁结等病症。1郁产生的机制

  1.1肝气郁滞

  《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说:“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肝属木而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其生理特性是升、动、散。其疏,可使气的运行通而不滞;其泄可使气散而不郁。肝疏泄功能正常,则经脉通利,气的运动疏散条畅,气血津液疏布畅行无阻,脏腑功能活动调和。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决定了肝条达功能失常不仅导致肝的本气郁滞,如肝气郁结,多由忧思郁怒,情志不舒所致。情志内伤虽为引起气郁的主要因素,但易患气郁者,亦常有脏气虚弱的内在因素也是全身其它部位产生郁滞的关键。

  1.2因实而郁

  气滞,淤血,湿邪,痰浊,积食等停留于体内,而影响经脉的通畅,致经脉不利,气机运行受阻,气机不畅,郁必由生,气郁则气的推动功能失职,血、津液得不到疏布而致实邪郁滞更甚。如伤寒之邪,郁於卫,郁於营,或在经在腑在脏,如暑湿之蕴结在三焦,瘟疫之邪,客於募原,风寒湿三气杂感而成痹症,总之邪不解散,即谓之郁,此外感六气而成者也”。疾病的产生简言之无非外感、内伤,外感每因风、寒、暑、湿、燥、火,如风寒袭表,则见恶寒、发热、身痛等营卫郁滞之症;湿邪侵袭,伤及脾胃,脾胃运化失常,则现脘腹困满,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中焦脾胃困阻之象。肺主宣降,燥邪犯肺,则见咳嗽,气短,甚则喘息等肺气郁闭的表现。内伤多因七情失常、饮食失宜、劳倦失度,以上病因必然会造成气滞,淤血,湿邪,痰浊,积食等停留于体内。

  1.3因虚而郁

     虚,概括起来无非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虚则推动不足,脏腑、经络生理功能活动减退,血液、津液生成不足,运行迟缓,疏布排泄障碍。如脾主运化,脾气虚,则脾运化失职,水谷精微得不到疏布而停滞于体内,食郁、湿郁、痰(饮),郁随之而成;脾主统血,脾气虚则血液失于固摄,不能正常运行于脉中,而溢于脉外成离经之血而为血郁;心主血脉,心气不足则行血无力,血行停滞于脉中而成血郁;阴虚则阳盛,阳盛则热,热入营血,或血与热互结,或血受热邪煎熬而黏滞,运行不畅,或热灼脉络,血溢于脉外,留于体内,而成血郁;“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则经脉收引绌急,血液运行不利凝聚而成血郁。因虚致郁的机理并不是孤立的,各个脏腑的气血阴阳、全身经脉共同参与了这一过程,虚可致郁,郁则虚更甚。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内伤可以致郁,实可以致郁,虚可以致郁,郁在疾病中无处不在。2郁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郁则气聚而滞,聚则病似有形而无实质

  如《临证指南医案·郁》说“郁则气滞,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必有不舒之现证……如胸膈似阻,心下虚痞,胁胀背胀,脘闷不食,气虚攻冲,筋脉不舒”等症。

  2.2郁则肝失疏泄,情志不舒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能疏达气机而宣泄壅滞。气郁则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情志郁结而不得发泄,常表现为精神抑郁不乐、胸闷不舒、两胁胀满或串痛等症。

  2.3郁则传化失常,中焦致郁为多

     《金匮勾玄·六郁》说:“郁者……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并认为,凡有六淫、七情、劳役妄动,上下所属脏气出现虚实克胜之变,必影响及中焦之气,因而中焦郁病较为多见。中焦为脾胃之所,脾主运化而升消,胃主纳腐而和降,为饮食水谷传化之关键。肝木之于脾(胃)土,本为制胜之脏,若肝气郁结,则易横逆乘脾犯胃,致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可见脘闷、嗳气、吐酸、腹胀、泄泻等症。

  2.4气郁日久,则可继发多种病变

  气机郁结日久,由于病机的发展变化,一般在肝郁气滞的基础上,常可继发血郁、火郁、痰郁、湿郁、食郁等多种病变。如气郁不解,日久影响及血,致使血运不畅,脉络阻滞,则成血郁,可见胸胁刺痛、痛有定处、舌有瘀点或瘀斑等症,久则可发展成血瘀证。若气郁日久化火,以致肝火上炎,则成火郁,可见性情急躁,口苦咽干,目赤耳鸣,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若气机郁滞,日久不解,亦可影响津液的输布,致使津液运行不畅而酿生痰涎,形成痰郁;痰气交阻于胸膈之上,则可见胸中窒闷,咽中有物作梗,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等症,此即所谓的梅核气病证。

  2.5郁多积渐而成,病则亦难速解

     气郁为病,多由情志抑郁不伸,郁闷不乐,日积月累而成,多非突然发病。治疗宜用和解之剂,舒肝理气而解郁,以缓图之。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但临床上郁病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宜峻猛。在实证的治疗中,应注意理气而不耗气,活血而不破血,清热而不败胃,祛痰而不伤正;在虚证的治疗中,应注意补益心脾而不过燥,滋养肝肾而不过腻。正如《临证指南医案郁》指出,治疗郁证“不重在攻补,而在乎用苦泄热而不损胃,用辛理气而不破气,用滑润濡燥涩而不滋腻气机,用宜通而不揠苗助长”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