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郁证与虚证的关系初探

来源:世界中医药杂志
摘要:郁证是气机郁滞不得发越之证的总称,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辨证有虚实之分,实证有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痰气郁结等数种,虚证以久郁伤神和阴虚火旺为特征。历代对郁证的认识,详于实证,而略于虚证,治疗上多宗丹溪六郁之说,以疏泄消散为大法,......

点击显示 收起

  郁证是气机郁滞不得发越之证的总称,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辨证有虚实之分,实证有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痰气郁结等数种,虚证以久郁伤神和阴虚火旺为特征。历代对郁证的认识,详于实证,而略于虚证,治疗上多宗丹溪六郁之说,以疏泄消散为大法,然此法用于实证患者收效甚好,对于虚证患者往往愈消愈郁。王彦晖教授擅长中医肝胆病治疗,对虚证与郁证的关系有独到的理解。他认为郁证多伤脏阴,各种先后天因素所致的肝肾阴虚,是郁证发病的基础病因。治疗上,根据伤阴的层面不同,可分为阴液不足、阴血亏虚与阴精匮乏3类进行辨治。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郁证中虚证的形成原因

        郁证以气机郁滞不得疏泄发越为主要病机,病性属于实证,由于气有推动血液和津液运行的作用,气机郁滞之后,往往导致津液、血液和水谷的运行、运化失常,进而导致痰湿、瘀血、食滞和郁热产生,即历代所谓的气、血、痰、火、食、湿六郁。就“郁”字而言,六郁之证八纲辨证应属于实证。郁证虽然一定存在实证的病机,但是却与虚证有密切的关系。本质上郁证是本虚标实之证,《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说:“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肝脏体阴用阳,充足的阴血是肝气疏泄发散的生理基础。肝气郁结不疏与肝的阴血不足,失于濡养有关。

  郁证中虚证的形成原因有3个方面:1)先天禀赋不足,导致肝肾阴精血液不足。2)脾胃虚弱,后天气血生化不足。3)郁证日久,容易阻滞气血的运化,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进而发展为虚证,如《类证治裁·郁证》所言,“始则伤气,继必伤血,终乃成痨”。

2分型论治

        郁证的虚证由于病程的长短不同,病位的深浅不同,还应当分成阴液不足、阴血亏虚证与阴精匮乏3类,3类之间症状、舌脉均不同,治疗也大为不同,分述如下。2.1    阴液不足,治当凉润养阴    此证多源于睡眠不足、熬夜劳心,肝气郁结化火,热邪伤津。病程相对较短,多数l周至数月。好发于年轻人,盖年轻气盛,容易郁而化热。症见胸胁胀闷不舒,甚至疼痛,情绪紧张,或者烦躁,咽干,皮焦毛枯,小便黄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或者弦细,而且经常伴有梅核气、咽炎、痤疮等肺系症状。王彦晖教授认为,此证治疗当参考《临证指南医案》“苦辛凉润宣通”之法,以调养阴分、流利气机为大法。通常选用四逆散加味。此时四逆散的使用,要点在于白芍的用量必须与肝郁阴虚的程度相一致,用量在15—100g之间,其用量的依据有三:1)脉愈弦用量需要愈大;2)药后必须能够为脾胃所运化,白芍是质阴易滞之物,用后需无脘腹胀闷、吐恶和泄泻等脾运失常的症状,否则必须更药或者减少药量;3)用后脉象逐渐柔软平和之后,应当相应地减少药量。

        病例l:患者某,男,25岁,诊于2008年2月1日。3年来大便干溏不调,肛周不适,早醒,胸闷,情绪紧张。舌质红,舌苔白黏干,脉象十分弦长。辨证:肝阴不足,肝气郁结,横逆脾胃。治疗:养阴柔肝。处方:柴胡9g,白芍60g,枳壳9g,神曲6g,炙甘草12g,瓜蒌25g,郁金12g,合欢花50g,厚朴12g,黄芩9g。治疗2个月,症状舌脉均好转。

        病例2:患者某,女,31岁,诊于2001年4月4日。患者月经行经20天未停,血色鲜红,失眠,口干欲饮,大便秘结,烦躁,舌红,舌尖尤红,舌苔白而干燥,脉象弦数。经前熬夜1周。辨证:肝气郁结,化火伤阴,热邪迫血妄行。治疗:疏肝柔肝,凉血止血。处方:水牛角丝30g,生地黄15g,牡丹皮15g,白芍20g,藕节30g,生蒲黄30g,夜交藤30g,川楝子6g。药仅服l剂,完全止血。2.2阴血亏虚,治当温养此证多见于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兼有肝气郁结。病程多数在2年左右,中青年妇女最为常见。关于血的生理作用,《医碥》中归纳“经脉之血流行,脏腑之血守位”[4],即血有维持行动和安神定志的功用。肝主筋脉,藏血,舍魂。筋脉利则行动敏捷,魂魄安则神志明。由此可见,肝血是维系神志,行动的物质基础。血虚神失所养常见失眠多梦,心思不定,健忘,怔忡等。血虚筋脉失濡常见两目干涩,倦怠乏力,不耐劳作,关节不利,肌肉膶动等。舌淡(此证与上证的鉴别点在此),苔薄少,脉弱。在女子,常出现各种月经异常。治疗上,按照养血补肝的治则,王教授喜用逍遥散和小柴胡汤加减。

        病例:患者某,女,诊于1999年12月9日。分娩后3个月,手足麻木时作,大便干结,面色淡白,疲乏,易怒,多梦,难于人眠。舌质淡,瘦小,舌苔薄少,脉细弦。辨证:肝血不足。治疗:补肝养血。处方:当归15g,生白术30g,白芍12g,炙甘草6g,熟地黄15g,枳壳5g,鸡血藤15g,酸枣仁30g,合欢皮30g,珍珠母45g,陈皮6g。经服15剂后诸症大减。2.3肾精匮乏,治当滋补填精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而生神,可见精乃神之根本。肾藏精,主封藏。其受损的原因,常为年高体衰,如《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言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或房劳过度,伤及肾精,即《素问·上古通天论》载“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精…·故半百而衰也”;或境遇顿变,心境低落,即《内经》中的脱营、失精;或者久病及肾,各种久病后期,肾精慢慢被透支。临床表现为髓海不足、神无所伏之象明显,患者常见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目无精光,记忆力减退,齿摇发脱,生殖机能障碍。男性可有精稀,精冷,阳痿,滑泄等,女子可见月经不调,甚至闭经。年老者常兼痰瘀。脉虚大弦硬,重按空豁。治疗上,王教授在理标同时,按照填精益髓的治则,常用六味地黄丸培补根基。

        病例:患者某,男,94岁,诊于2007年11月9日。半年前股骨颈骨折之后,身体逐渐瘦弱,食欲差,睡眠难,每晚均需要服用少量安眠药,大便困难,腰膝酸软,步履缓慢沉重。舌质淡红紫,舌苔少苔,脉浮弦大而虚。辨证:年高肾精不足、脾气阴两虚、心肝血虚。治疗:补肾填精,益气养阴,养心安神。处方:山茱萸30g,怀牛膝15g,生白术30g,枳实9g,桃仁30g,当归15g,白芍15g,火麻仁30g,柏子仁30g,炙甘草9g,黄精15g,鸡血藤15g,太子参30g,五味子15g,厚朴9g,酸枣仁30g,珍珠母45g,神曲6g,紫草15g,天麻15g。日1剂,水煎服。上方出入化裁服用50剂,食欲、睡眠、行走能力和大便的情况均大为改善,体力恢复,体重增加。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