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丛肝、脾、心三脏略述中医对亚健康疲劳状态的认识

来源: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摘要: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又与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不符&hellip。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亚健康概念的提出,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引起社会和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关注。但由于亚健康的......

点击显示 收起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又与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不符…。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亚健康概念的提出,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引起社会和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关注。但由于亚健康的范围较广,对其病因病机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仍是当今学术界争论及研究的热点。

1    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

  我国是关注亚健康状态较早的国家之一。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是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协调及自身阴阳动态平衡的结果。“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名日平人”(《素问·调经论》);“平人者,不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如阴阳失衡即可产生亚健康状态乃至疾病。《内经》虽未明确提出“亚健康状态”的概念,然其“未病”的思想却与亚健康的概念暗合,    《内经》中的“未病”不是无病,是人体出现阴阳、气血、脏腑营卫不平衡状态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所谓治未病,应该理解为对没有发生明确疾病时的先期症状的治疗,包含了疾病前期状态一亚健康状态。

2中医对亚健康疲劳状态病因病机的认识

  疲劳为亚健康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在古文献中常被描述为“懈怠”、“懈惰”“四肢劳倦”、“四肢不举”及“四肢不欲动”等,现代中医临床中多用“周身乏力”、“四肢倦怠”、“神疲乏力”等描述。由于对亚健康疲劳状态的病因认识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多数学者认为,其病位以肝、脾、肾为主,尤以肝、脾为多。

2.1情志失调、肝失疏泄

  《素问·举痛论》指出“百病皆生于气”;“一有怫郁,百病丛生”表明情志因素可直接作用于机体,使脏腑气血的运行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并通过调畅周身气机,使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协调有序,从而维持各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正常。若肝气充足、升发条达,则疏泄功能正常,气机通利、气血和平、脾升胃降、心肾相交,精神情志得以调畅。肝气调畅,人体对情志刺激的耐受性就高,自我调节能力也强,反之则差。亚健康疲劳状态的患者常有心情抑郁、急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神志恍惚等多种精神情志症状,多因长期忧思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所致。现代医学认为,现代化的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不良的情志刺激、社会环境因素等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紊乱、免疫系统功能失调。精神过度紧张,或长期抑郁,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出现人体的疲劳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对社会适应能力减退等精神情志、脏腑功能及气血津液失调的病理变化,即亚健康疲劳状态。《素问·气交变大论》论及“肝木受邪”时云:“肃杀而盛,则体重烦冤”。可见,肝气调畅与否在亚健康疲劳状态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肝郁气结是亚健康疲劳状态发病的重要病机之一。

  2.2饮食伤脾、劳倦伤心,气血生化乏源2-2.1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不节,妄作劳役,损伤脾胃,化源不足,升降失司,清浊不分,则身重体倦,形体日削,甚则百病丛生。脾主肌肉四肢,    《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可见脾与人体肢体活动、肌肉能力以及疲劳产生有着紧密的联系。    《灵枢·经脉篇》记载了脾经经气变动为病可以引起全身疲劳,即“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身体皆重”。脾胃主受纳腐熟,运化、输布水谷精微。若饮食适宜不妄作劳则脾胃功能正常,水谷精微输布、转化有条不紊,气血生化有源,四肢肌肉得养,则轻健有力;若饮食失节或劳役损伤脾胃,则脾胃功能异常,可致气血失调、阴阳失衡,水谷精微布化异常,出现~系列机体失养虚损之征。正如张介宾《景岳全书·卷十六·劳倦内伤》:    “盖人以饮食为生,饮食以脾胃为主,今饥饱不时,则胃气伤矣。又脾主四肢,而劳倦过度,则脾气伤矣”。李杲《兰室秘藏·饮食劳倦门》:“饮食失节,起居失宜,妄作劳役,形气俱伤,……推其百病之源,皆因饮食劳倦而胃气、元气散解,不能滋荣百脉,灌溉脏腑,卫护周身之所致也。”因此饮食劳倦是损伤脾胃导致疲劳症状发生的一个重要病因。2.2.2劳倦伤心、耗气伤血:心藏神,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日:“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等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动,若思虑劳倦过度耗伤心之气血,神失所养,出现精神恍惚,思想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夜寐不安等诸多症状。心之气血充沛,则心神得养,人体自身的调节力以及与周围环境的适应力就强,则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计算力等智能活动正常;反之心藏神的生理功能失常,则会出现各种精神疲劳症状,如精神恍惚,思想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夜寐不安,肢体沉重困顿。若陈士铎《辨证奇闻·虚损门》:“人有用心太过,思虑终宵,以致精神恍惚,语言倦怠,忽忽若有所失,腰脚沉重,肢体困惫,人以为怯症之成也,谁知是劳心以致伤神乎!夫心藏神,神之久安于心者,因心血之旺也。思虑无穷,劳其心矣,心劳则血必渐耗,而神无以养,恍恍惚惚,有无定之形。且神宜静不宜动,神动则心更动,心动而血益亏,血亏而神愈动。”所诉,可见思虑劳倦耗伤心之气血是引起疲劳的又一重要原因。

  另外脾主思,心藏神,心脾两脏均与记忆关系密切。思虑劳役过度,直接损伤心脾,导致脑力衰弱,记忆、思维减退,进而导致精神疲劳的发生,    《灵枢·本神》: “脾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闷乱,四肢不举”《灵枢·大惑论》云:“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指出脑力活动过度也会产生疲劳。由此可见,劳伤心脾为亚健康疲劳状态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3讨论

        亚健康疲劳状态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这种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独立存在的阶段,但却是处于动态过程中,既可转变为健康,又可转变为疾病。引起亚健康疲劳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压力是最主要的’,如工作压力、心理压力、生活压力;同时缺乏锻炼、不良生活习惯及生活无规律、社会环境因素与自然因素等,在亚健康疲劳状态发生发展中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当今社会是不断变革的社会,社会劳动力的“过剩”和重新分配,使人们时刻面临失业的威胁,为了工作,人们不得不承受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的状态,出现“生命透支”现象。身心压力过大,心理状态失衡,超负荷运转,人际关系紧张,工作不愉快,不良情绪性格等都各种不良因素都会引起心理失衡。另外生活的快节奏、多变性,给人们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的稳定性带来越来越多的冲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日趋困难,缺乏深层次的融合,情感受挫机会增大,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孤独已经成了当今社会人们在情感方面突出的生存体验。

        在亚健康疲劳状态的发展过程中情志因素可以说是当今社会主要的因素。长期的情志不畅导致肝失疏泄,一方面肝主疏泄,调节人体的情志。若长期压力过大或情志不畅,则会导致肝失疏泄,肝疏泄失职则气机运行不畅。肝木郁结横克脾土,导致脾胃运化失司,运化阻则生化乏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失养,则会出现神疲疲乏,四肢倦怠等诸多症状:脾为中土,心属火,脾胃气虚则子盗母气,令心气血不足而见心悸、失眠、健忘等。另外,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劳则气血亏耗,思虑过度则伤及心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之化源,脾伤则肝木乘之,木乘脾土则脾胃功能的失调加重,出现一系列以疲劳为主的虚损症候。由此可见,肝、脾、心三畦功能的正常关系到亚健康疲劳状态的发生与发展,其中肝在亚健康疲劳状态的发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心脾劳损症候则为亚健康疲劳状态的重要临床表现。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