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方胜林:探索经络——SP感觉神经与内热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摘要:内热是临床常见病证,成因复杂。本文讨论的内热为局部能量代谢旺盛的气虚之证,如食积化热、气郁化热、血瘀化热、湿积化热、痰热等等。阴虚内热多气有余,不过当组织有病理改变时产气也会减少。1器官组织功能失调与内热内热是病理性代谢活动的反映,与微血管自律运动的改变有关。...

点击显示 收起

  内热是临床常见病证,成因复杂。本文讨论的内热为局部能量代谢旺盛的气虚之证,如食积化热、气郁化热、血瘀化热、湿积化热、痰热等等。阴虚内热多气有余,不过当组织有病理改变时产气也会减少。感染性疾病不属本文讨论范围。

  1器官组织功能失调与内热

     内热是病理性代谢活动的反映,与微血管自律运动的改变有关。微循环功能单位是能量消耗的场所,健康的组织微血管自律活动良好,即使存在组织或器官功能活动失调或其他致内热因素如局部代谢旺盛、水湿积聚、血液瘀滞等,也不易产生内热。内热发生在受损伤后有病理改变的组织,其发生需满足两个条件:局部血液灌注和存在生物活性物质。局部组织代谢产物是生理状态下促使微循环开放的主要物质,但代谢产物不足以导致内热。组胺、缓激肽、SP、CGRP等都是强力舒张血管物质,其中微血管周围的sP感觉传人神经及其释放的SP对微循环及其自律运动变化的影响尤为突出,几种主要的扩血管物质H+、组胺、腺苷、缓激肽等都可刺激SP感觉神经兴奋并释放介质,介导微血管扩张和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只要非健康组织有代谢活动刺激SP感觉神经兴奋、增加递质释放,就可能产生内热并伴组织的修复及再损伤。因此健康的组织耗能少,做功多,产气多,邪热少;损伤或衰老的组织耗能多,做功少,产气少,邪热多。

     血循环是热转移的主要途径,代谢水平升高及热转移不良是局部产生内热的重要原因。胃肠的蠕动是促进腹部器官静脉回流的主要动力之一,胃肠蠕动减弱,静脉回流不畅,静脉压升高,可导致腹部器官组织热转移不良。如大承气汤证热结旁流就是因为肠动力不足,静脉压升高、细胞外液增多,肠粘膜代谢旺盛、热量贮留,表现为大腹灼热、大便干结、下利黄水臭秽。此外胸腔负压、下肢运动、高血压等也有助于静脉回流,减少内热的发生。局部代谢旺盛,产热增多、热转移不良,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代谢增加,代谢产物进一步通过其他舒张血管因子加大血液灌注,增强代谢,旺盛的生理病理代谢水平又加重和扩大局部组织结构的病理性改变,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及时清除内热有助于终止病情延续和损伤的加重。

  2炎症与内热

     炎症早期小动脉充血,微循环大量开放,血流量及血液流速都加大,各种生物活性介质丰富,炎症区域红肿热痛,代谢旺盛,产热多;炎症反应后组织损伤、基质增多、活性物质减少,反而代谢降低,产热减少。感觉神经外周末梢释放的SP本身可引起神经原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血管扩张、血浆蛋白外渗、白细胞聚集。SP感觉神经是介导炎症慢性疼痛的初级传人神经,可见与炎症关系密切。多种炎症介质如血小板和肥大细胞释放的五羟色胺(5-HT)、细胞破碎释放的K+、组织产生的缓激肽、前列腺素都是强烈的致痛物质。5一HT通过5一HTa受体能直接激活感觉神经元,通过5-HTl和5-HT2受体使伤害性感受器敏感化;缓激肽通过B2受体引起疼痛和加强炎症;组胺与SP能神经末梢感受器也存在正反馈环路。在炎症中,它们构成对SP感觉神经末梢的强刺激,导致递质SP或NKA释放量增加和神经电活动加强。SP通过组胺或直接扩张微血管、通过内皮生长因子增加微血管数目、通过多种细胞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增加炎症局部的血液灌注和能量代谢水平。另外小动脉旁分布有VIP神经,汇聚在脊髓背角l级传入末梢内许多呈VIP阳性,亦不排除SP感觉神经通过VIP神经扩张小动脉的可能。SP感觉神经在炎症反应的多个环节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免疫炎症。SP在局部组织的调节作用受局部神经肽浓度及作用强度的限制,SP可使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合成各种生长因子,促使细胞增殖,参与损伤组织的修复,SP可激活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SP感觉神经在组织病理变化过程中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调节能量分配。炎症反应时组织的生理功能是降低的,更多的能量被用于病理性代谢,白细胞、巨噬细胞呼吸爆发及吞噬异物、组织修复、大量细胞增殖都需要消耗很多氧及营养物质。另一个调节能量分配的重要介质是自由基。炎症和自由基是导致组织损伤的最重要因素,组织损伤后难以完全复原。氧自由基是组织产生内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湿积化热。代谢率升高、组织细胞损伤,线粒体、黄嘌呤氧化酶途径、炎症来源的氧自由基大量增加,自由基可损伤膜结构、改变基质含量,促进炎症发生,影响感觉神经末梢兴奋性。

     SP从胞体合成到输送至纤维末梢贮存释放,合成与转运速度受神经元的功能限制。在伤害性感觉神经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用辣椒素耗竭神经肽,过强的刺激会使需求超过合成能力,神经肽的生成、运输、释放不能够持续,SP递质很快耗竭,而且伤害性刺激会造成神经元损伤,甚至功能丧失、纤维溃变。炎症过程中各种伤害因子对SP感觉神经的刺激已超过了其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强度,但SP感觉神经不见损伤疲劳,不见功能丧失,炎症疼痛持续存在,SP也是持续产生与释放,之所以然,神经营养因子是必要因素。神经营养因子(NTFs)是由靶细胞等产生的具有营养神经的活性蛋白,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一3(NT-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B(TGF-p)等。各种神经营养因子存在协同作用,支持神经元生存、分化、生长。有研究表明,NGF在炎症组织中含量高出正常l0倍,如果对炎症组织用NGF抗体处理,则炎症迅速减轻。NGF可提高伤害性感觉神经的敏感性,调节其动作电位。NGF可以增加原代培养的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辣椒素诱发的SP释放量,且与NGF的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NGF孵育的标本中辣椒素受体VRlmRNA表达增加[1]。NGF直接与神经元膜上高亲和力TrkA受体结合,内移并经轴浆运输到背根神经节胞体,在胞浆中通过Ras磷酸化后进核内与相关转录因子结合,调节基因转录,并明显升高速激肽mRNA的表达,增强Na+、H+通道与辣椒素受体的表达,加速轴浆运输,增加外周和中枢末梢SP的释放。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