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又称老年颤证、震颤麻痹,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为其主要临床特征,以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缺失、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以及黑质和蓝斑存在Lewy小体为其病理诊断特点。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多采用左......

点击显示 收起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老年颤证、震颤麻痹,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为其主要临床特征,以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缺失、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以及黑质和蓝斑存在Lewy小体为其病理诊断特点。祖国医学对该病症状早有记载,将其归属于“内风”“颤证”“颤震”“震抖”“痉病”等范畴。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多采用左旋多巴及其复合制剂治疗,但数年后多出现疗效减退,运动波动(如开.关现象、剂末现象),注意缺陷障碍(多动症)和精神症状等副作用,故中医治疗PD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更好地挖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是非常必要的,为此笔者搜集了近十年来(1996-2005)有关本病中医药治疗方面的大量文献,特作综述如下。

1  病因病理

    中医理论没有帕金森病这一病名,但中医古籍对其症状早有记载,将其归属于“颤证”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中的“掉”即为颤震。《素问.脉要精微论》:“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证治准绳.杂病》:“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亦有头动而手足不动者,……足动而头不动也。皆木气太过而兼火之化也。”

    当代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脑,病机关键在于髓海失充,脏腑之气渐衰,筋脉失荣,肢体失控,证属本虚标实,以虚为主,虚在肝肾脾三脏,实见风、火、痰、淤。治疗当以扶正驱邪为基本大法,虚者宜培补肝肾,益气养血,阴虚及阳则当阴阳双补,实者当平肝熄风,清火化痰,活血通络。

2  临床治疗

21  中医辨证施治

211  分型论治针对以上病因病机进行辨证分型及立法选方各家有不同见解,尚未达完全统一。刘泰”’将本病分为4型:肝肾阴亏型:以滋补肝肾,潜阳熄风为法,方选一贯煎合大补阴丸,用龟版、熟地各39 g,沙参、麦冬各l0 g,枸杞子15 g,当归lO g,知母12 g,黄柏10 g;气血亏虚型:以益气养血,熄风止颤为法,方选八珍汤,用党参15 g,白术、茯苓、甘草各10 g,白芍10 g,熟地15 g,当归lO g,川芎12 g;气滞血淤型:以理气活血,通络熄风为法,方选桃红四物汤,用桃仁lo g,红花6 g,赤芍12 g,川芎、当归各10 g,丹参30 g,木香6 g,乌药lO g,鸡血藤30 g,地龙、僵蚕各10 g;痰湿阻络型:以豁痰除湿,熄风止颤为法,方选导痰汤,用陈皮6 g,半夏、茯苓、枳壳各10 g,胆南星15 g,白术10 g,天麻、钩藤各10 g,石决明30 g。用其辨证治疗PD患者110例,1个月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88%。李德文将本病分为6型:肝阳化风型,以镇肝熄风汤加减;血虚生风型,以定振丸加减;气虚血淤型,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气滞血淤型,以血府逐淤汤加减;痰浊阻滞型,以导痰汤加减;痰热动风型,以摧肝丸加减,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李学文将本病分为6型:风痰阻络型,治宜: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方药:牵下散和半夏天麻白术汤化裁;气血不足、血淤风动型,治宜:益气养血,活络熄风,方药:八珍汤加减;气虚血淤风动型,治宜:益气化淤,活络熄风,方药:四物汤合黄芪赤风汤加减;痰火动风型,治宜:清火化痰,活络熄风,方药:羚羊钩藤汤合天麻钩藤饮化裁;肝肾阴虚、肝风内动型,治宜:滋阴潜阳,平肝熄风,佐以活血通络,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寒凝血淤、络脉痹阻型,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药:四物汤合桂枝汤加减,治疗66例,结果治愈58例,好转6例,无效2例。叶中峰将本病分为2型:肝阴不足型,治以滋阴养肝熄风,方药:生地20 g,当归、杞子、天麻各15 g,钩藤10 g(后下),僵蚕12 g,全蝎、蜈蚣各5 g(研粉冲服)、沙参、麦冬、白芍各10 g;肝气郁结型,治以疏肝解郁,活血祛淤,方药:柴胡15 g,香附、枳壳、桃仁各12 g,红花、赤芍、郁金、当归、白芍各10 g,川芎9 g,麝香03g(冲服)。用其治疗36例,结果显效7例,好转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5%。章永红将本病分成3型:肝肾不足型,治宜滋补肝肾,育阴熄风,方用大补阴丸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气血两虚型,治宜益气养血,熄风活络,方用八珍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或用人参养荣丸;痰热动风型,治宜清化痰热,兼以熄风,方用抑肝丸,或用导痰汤加竹沥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获效满意。李彦杰总结赵国华治疗帕金森病经验,提出“分期辨证”发病1年之内者为初期,2-3年者为中期,3年以上者为后期。初期,予以平肝熄风以治标,健脾益气以治本;中期,豁痰化淤以治标,滋补肝肾以治本;后期,补益精血以治损的治疗三法,临床治疗获效满意。

212  专方治疗当代医家多从培补肝肾、益气养血、滋阴熄风、化痰通络、活血祛淤方面立法遣方治疗本病。何建成认为滋肾平肝,化痰活血,解毒散结是帕金森病的基本治疗法则,用复方地黄方(由熟地黄、白芍、钩藤、珍珠母、丹参、石菖蒲、全蝎、绿茶组成)与左旋多巴类药物(美多巴)合用治疗PD患者,发现复方地黄有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疗效满意。袁灿兴等采用滋补肝肾、通络解毒法(主要由天麻、钩藤、熟地黄、枸杞子、桑寄生、丹参、莪术、僵蚕、全蝎、蜈蚣、白芍药、生南星等药物组成)治疗30例帕金森病患者,结果显效率为667%,有效率为7333%,无效率为20%。王珏用滋阴熄风汤(山萸肉、何首乌、僵蚕各15 g,钩藤15—30 g,生地黄、熟地黄、赤芍、白芍、珍珠母、生牡蛎、党参各30 g,当归、黄芪各3060 g,蜈蚣2)加减治疗本病32例,结果明显进步者5例,进步者17例,稍有进步者10例。武春丽用熄风止颤法(以羚羊角粉3 g,钩藤15 g,全蝎3 g,蜈蚣3条,地龙30 g,川芎15 g,白芍药10 g,甘草6 g为基本方)治疗震颤麻痹28例,结果治愈17例,占607%;好转8例,占286%;无效3例,占107%,总有效率893%。熊成熙5)用补阳还五汤(黄芪40 g,丹参30 g,党参、钩藤各15 g,当归、赤芍、地龙、桃仁、香附各12 g,红花6 g,全蝎5 g)加减治疗淤血型老年震颤,结果显效(服药1个疗程后震颤基本消失者)4例;有效(服药1个疗程后震颤明显减轻者)6例;无效(服药1个疗程后震颤无变体者)2例,总有效率为83%。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PD的西医药物治疗,自1967年起,国外开始应用左旋多巴。此后应用左旋多巴治疗PD在全球迅速展开,成为PD治疗史上的里程碑。目前除左旋多巴外,还不断研制推出了新的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金刚烷胺、儿茶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等。各种治疗药物虽能使PD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一定时间内获得一定程度的好转,但均不能阻止本病的自然进展,且各种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因而限制了其自身在临床上的应用。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而且大大降低了西药的用量和副作用。李双蕾用自拟益肾消颤汤(制首乌20 g,山萸肉15 g,菟丝子10 g,淫羊藿15 g,黄精15 g,肉苁蓉l5 g,益智仁15 g,石菖蒲8 g,枸杞子15 g,生地黄30 g)配合西药(美多巴及溴隐停)治疗震颤麻痹36例,设单纯西药对照组。治疗27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刘尚建用自拟育阴熄风汤(黄芪、黄精各30 g,熟地、首乌、山萸肉、当归、川芎、葛根、地龙各15 g,云苓、白芍、木瓜各20 g,甘草6 g,桂枝5 g)配合安坦、金刚烷安、左旋多巴、美多巴等治疗老年颤证26例,结果临床治愈2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3%。韩娟选用培补肝肾、补益气血、活血化淤、镇静止颤药物(当归30 g,丹参15 g,枸杞子15 g,黄精18 g,厚朴10 g,天麻10 g,何首乌18 g,石楠叶15 g,杜仲30 g,山药15 g,僵蚕15g,龟版18 g,磁石9 g)配合小量美多巴、安坦、金刚烷安等治疗本病120例,结果显效20例,有效78例,无效22例,有效率8167%。黄玥芳用张锡纯所创镇肝熄风汤(淮牛膝15 g,生龙骨30 g,牡蛎30 g,生白芍12 g,天冬10 g,麦芽20 g,玄参20 g,龟版30 g,代赭石15g,川棟子10 g)加减配合美多巴,治疗震颤麻痹32例,结果近期治愈7例。好转25例。张彩玉用坎离饮(刺五加15 g,千年健12 g,白花蛇6 g,木瓜12 g,蜈蚣6 g,生龙齿15 g,白芍15 g,蝉蜕12 g,龟版15 g,雄蚕蛾10 g,沪红花O5 g,生地15 g,竹茹12 g,炙甘草6 g)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30例,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功能障碍方面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美多巴治疗对照组。祝维峰以中药震颤宁口服液(熟地、何首乌、枸杞子、白芍、钩藤、全蝎、田七、石菖蒲、胆南星等为主药)和美多巴合用治疗帕金森病患者40例,设单纯美多巴组20例对照组,结果表明治疗组美多巴的药物副作用较之对照组明显减轻。

3评价与展望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探索与研究虽然取得一定成果,并显示出副作用少和与西药配伍应用有减少西药副作用的优点。但仍存在各家辨证分型不一致,报道例数普遍较少,重复性较差,有的未设对照组,影响了疗效的可信度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今后在临床研究方面争取建立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筛选有效方剂及方药,优选最佳科研方案。另外,今后,应加强现代高科技的渗透,运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药理学手段,进行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理研究,以便研制出公认的、疗效确切的中成药和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 李 芳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