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加味平胃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3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医药导报杂志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笔者以健脾化湿为法,用加味平胃散治疗4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为我院2004年2月至2008年6月消化专科门诊及住院病例,共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3例,男32例,女8例,年龄21-25岁,病史6个月至15年,肠镜检查:肠黏膜散在溃疡面15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笔者以健脾化湿为法,用加味平胃散治疗4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为我院2004年2月至2008年6月消化专科门诊及住院病例,共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3例,男32例,女8例,年龄21-25岁,病史6个月至15年,肠镜检查:肠黏膜散在溃疡面15例,轻度糜烂14例,充血水肿14例。对照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24-57岁,病史6个月至14年,肠镜检查:肠黏膜散在溃疡面14例,轻度糜烂ll例,充血水肿1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临床症状:腹痛、腹泻、黏液样便和/或脓血便,里急后重。纤维结肠镜:结肠黏膜充血水肿,一处或多处糜烂或溃疡。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拟用加味平胃散为基本方。药用:陈皮10 g,厚朴10 g,苍术10 g,白术15 g,黄芪15 g,茯苓15 g,丹参10 g,白及10 g,大黄炭6 g(酒制),红藤10 g,秦皮10 g,白芍15 g,甘草5 g。随症加减,阳虚加附子、炮姜各6 g;腹胀加木香、槟榔各10 g;纳差加砂仁6 g、山楂10 g;久泻不止加乌梅、诃子各10 g;便血加三七10 g;黏液便明显加川连6 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于餐前l h服用。2.2对照组    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上海三维制药公司生产,每片0.25 g),4次/d,每次1 g。

  两组病例均连续治疗3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停药5 d,复查大便,3个疗程后复查肠镜,作治疗前后对照。2.3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1978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消 f{二系统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常,纤维结肠镜检示肠黏膜糜烂、充血、水肿消失、溃疡愈合。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有少量红细胞,纤维结肠镜检示肠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消失。无效:治疗后临床壹状、大便常规、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均无明显改善。3.2    治疗结果   

        4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发性的特异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大瘕泄”范畴,病位在结肠,而与脾肾密切相关。其病机在于外感时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气滞血瘀等使湿热壅滞,脾失健运,肾失温煦,大肠传导失司,气血失和。属寒热错杂,本虚标实。其中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是本病的根本病机所在。

        加味平胃散,方中陈皮、厚朴理气、调中、燥湿:茯苓、苍术、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化浊;黄芪益气生阳、化腐生肌,丹参理气、养血、活血;白及祛腐敛疮、止血生肌;酒制大黄炭用量小,入血分而祛瘀,止血敛疮;破中有补,敛中有通,是治疗正虚邪恋久痢之较理想的双向药物;红藤清肠化湿,化瘀解毒,为治疗肠炎痢疾要药;秦皮调和寒热,理肠止泻;白芍、甘草缓急、养阴止痛。现代研究证实:(1)白术能增强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增强机体免疫力。(2)黄芪可以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免疫功能。(3)丹参能增加局部黏膜血供,保护和修复肠黏膜。大黄对消除或减轻胃肠的慢性炎症反应,保护大肠黏膜,促进病变黏膜修复,改善局部循环有较好的作用。(4)红藤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改善局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清热化湿,调理气血之功,因此能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