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柏子养心汤为主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来源: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摘要: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是一种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以心肌炎症病变为主的疾病。VMC为不同病因导致的复杂疾病,可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患儿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甚至危及患儿生命,也可转化为扩张型心肌病,因此早期诊断与积极的治疗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我院采用柏子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病毒......

点击显示 收起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一种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以心肌炎症病变为主的疾病。近年来国内发病率趋于增高,以儿童发病为多。VMC为不同病因导致的复杂疾病,可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患儿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甚至危及患儿生命,也可转化为扩张型心肌病,因此早期诊断与积极的治疗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我院采用柏子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2月至2008年5月入院的6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根据入院前后顺序,按分层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7.8(1.9~14)岁;病程20~30 d;其中急性期23例、恢复期6例、迁延期3例;轻型25例、中型7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7.3(1.2~13.5)岁;病程23~30d;其中急性期22例、恢复期5例、迁延期3例;轻型23例、中型7例。两组患者经均衡性检验,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型及分期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1.2临床诊断标准:两组均符合1999年9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心血管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联合召开的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脏病学术会修订的最新诊断标准。全部病例1周内均患有病毒感染性疾病(有咽痛、感冒、腹泻史);主要表现乏力、胸闷、心悸、气短、多汗,并伴有发热、咽痛、咳嗽、流涕等,舌质红、苔黄;心电图异常;心肌酶谱增高。中医诊断标准与辨证分型标准均符合1993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3病例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和其他心脏疾病(风湿性心脏病,肝炎性心肌炎,心肌病等除外非病毒性心肌炎性心脏病)。1.4治疗方法: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15 mg/kg.d-1;大剂量维生素C 200 mg/kg.d-1;能量合剂;1,6-二磷酸果糖100~250mg/kg·d~,10~14 d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辅酶Q10、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B,2个月为1个疗程。有感染者加用青霉素5~25万单位/kg·d-1。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柏子养心汤(黄芪15 g、麦冬9 g、人参9 g、酸枣仁10 g、柏子仁6 g、茯神6g、川芎5 g、远志6 g、当归6 g、五味子6 g、炙甘草5 g,伴见胸闷者加全瓜蒌8 g;烦躁不安者加竹叶3 g;热盛者加生石膏9 g;阴伤重者加生地黄5 g;心动过速者加苦参6g;心动过缓者加桂枝6g),1剂,d,水煎2次,早晚两次分服(以上为6~10岁剂量,其他年龄可酌情增减剂量),两组均治疗1月后统计疗效。1.5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电图、血清酶基本恢复正常,其他有明显改善;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有一定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1.6统计学方法:两组的各项观察指标,经统计软件SPSSl0.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或Ridit检验比较两组疗效,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经Ridit检验尸<0.05,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2.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对两组患者胸闷、乏力、心悸消失的时间进行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2.3心肌酶谱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检验心肌酶水平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心肌酶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

3讨论

     VMC致病病毒种类较多,其中尤以柯萨奇B组病毒最为多见。目前认为病毒感染后在病毒血症时,可直接侵袭心肌而发生病变,也可通过免疫反应造成心肌损伤,其中细胞免疫起主要反应,患者常有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动则气促等症。中医学认为病毒性心肌炎属“心悸”、“胸痹”等范畴,素体正气亏虚、温热时邪侵犯是发病的关键。小儿脏腑娇嫩,属稚阴稚阳之体,防护失宜则易于感触毒热之邪,邪气内犯心脉,更易于损伤气阴而出现心之气阴两伤之证。本研究认为,治疗VMC宜标本兼顾,以健脾养血通络、安神定志为主。方中黄芪、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为君药;川芎、当归补血活血、健脾养心;茯神、酸枣仁宁心安神;炙甘草既健脾和中,又有甘温复脉之功以利心气,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和麦冬组方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调整心肌代谢、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强机体的抗低氧能力,并能调节血压、改善左室功能、增加左室射血分数。黄芪可调节T细胞免疫,改善由病毒引起的总T细胞、辅助T细胞和毒性T细胞的异常分布,增强VMC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在心肌的沉积,提高 NKC的活性,调节细胞因子在心脏组织的表达。川芎可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耐低氧能力,保护缺血心肌。当归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降血压和抗心律失常等作用。茯苓、柏子仁、远志有镇静、镇痛作用,从而提高抗低氧能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临床研究发现柏子养心汤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降低血清心肌酶谱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