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侗医龙氏骨伤科治疗跖骨骨折的经验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摘要:跖骨骨折是足部常见的骨折之一,该骨骼为五支并列的小管状骨,也是前足部主要着力处。五根跖骨构成足部横弓和第一、五跖骨头构成足纵弓,均为足骨前方支重点,故治疗跖骨骨折必须尽力恢复上述2个弓的形成,以免影响足部功能。近3年来,我院龙氏侗医骨伤科收治了16例跖骨骨折病人,均收到较满意的效果。但由于一些较轻的无......

点击显示 收起

  跖骨骨折是足部常见的骨折之一,该骨骼为五支并列的小管状骨,也是前足部主要着力处。五根跖骨构成足部横弓和第一、五跖骨头构成足纵弓,均为足骨前方支重点,故治疗跖骨骨折必须尽力恢复上述2个弓的形成,以免影响足部功能。近3年来,我院龙氏侗医骨伤科收治了16例跖骨骨折病人,均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材料:本组病例,男,9例,女7例;年龄最小的2岁半,年龄最大的61岁;伤后来院就诊时间最短的1小时,最长的为16天;左侧为10例,右侧为6例。

  1.2诊  断:根据外伤史及主要临床表现:患足局部肿胀、压痛,伤骨沿纵轴冲击时疼痛加剧,足功能减弱或消失,有明显受伤史,因直接暴力而致伤者,肿痛等症状较显著,常有明显畸形,压痛较剧,且有骨擦音,拍摄x线正位和斜位片可助诊断。但由于一些较轻的无移位的骨折在初期拍摄x线片检查不易发现骨折,2—3周骨折处隆起,此时拍x片,可见到骨折线和球状骨痂,所以检查要过细,防止漏诊。

  2治疗   

  无明显移位骨拆,包括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第二踱骨颈疲劳骨折在内,可外敷龙氏骨伤科驳骨膏(其配方主要成份是毛秀才、过江龙、大血藤、小血藤、九牛藤、金银花、踏地香、三角风等),用足底托板加足背夹板固定4周(在2~3周照片可见骨折线及骨痂形成)。4周时再次摄x线片,若症状消失,即可逐渐着地行走,有移位骨折可作手法整复。

  1.1手法整复:可用局部麻醉,用绷带套系住骨折远端足趾,由助手握此绷带远端,先作原位拔伸,牵拉开重叠的骨折端,另一助手握顶住向跖侧移位的骨折远端,另一手握住足背部,使骨折端向背侧成角,用折顶手法使之复位。如骨折端有内外方向的侧方移位时,可在拔伸下加作挤捏分骨法。此种骨折因跖骨并列,一经复位即能稳定,多不易再次脱位,如合并跖跗关节脱位,可根据脱位的方向,在拔伸下用拇指推按脱位的跖骨基底部使之复位。

  1.2固定方法:整复后,先用足部托板包扎足底部,托板上加塑形垫,将足底之横弓与纵弓塑垫出,也可用石膏绷带制作成石膏托。再在足背部敷上龙氏骨伤科侗药驳骨膏,然后根据伤足的形状盖上足背夹板。若跖骨有内外方向的侧方移位或成角移位者,可在跖骨间隙处纵向加用棉制的棉签蕊条状分骨垫,再盖上足背小夹板,并用胶布条呈“8”字形粘贴,外用绷带包扎,固定4周。固定期间,足趾和踝关节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并可早期扶双拐行走,患足跟部可以着地。拆除固定后,如有关节僵凝,疼痛等不适证侯,可用舒筋活血侗药过江龙30g,爬墙风20g,凉粉藤30g,大血藤30g,见风消10g,煎水内服、外洗患足,配合龙氏骨伤科药酒,过江龙药包,热敷患足,再加以搓滚舒筋或按摩理疗,促使足功能恢复。

  3结果

  16例跖骨骨折的病人,经过上述处理后,跖骨骨折骨痂生长较快,均能在4周内下地,而且足部横弓和足纵弓的形成恢复正常,功能恢复好。

  4体会

  4.1侗族医药采用以足底托板加足背夹板固定跖骨骨折的方法有利于骨折的动静结合,保住了足横弓和足纵弓的形态,保证了足部功能。

  4.2龙氏骨伤科接骨世家有着它一些独特的骨折复位手法,有着一套外敷内服外擦、薰洗的药物,在治疗骨折中取得奇特的满意疗效。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