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何氏女科祖传定呕饮治疗妊娠恶阻72例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属于虚阳上逆或胃火冲逆之妊娠呕吐。主证:妊娠四、五十天左右,出现头晕、胸闷胁胀、纳容不恩、呕恶泛酸苦水。有因为呕吐剧烈而致气液两伤,不得已终止妊娠者。2治疗方法以何氏祖传定呕饮为主方:石决明、桑叶、黄芩、焦白术、砂仁(带壳)、苏梗、陈皮、绿梅花、当归、杭白芍为主方。...

点击显示 收起

  1临床资料本组72例中,年龄最小21岁,最大34岁。孕第l胎57例,孕第2胎l5例。属于虚阳上逆或胃火冲逆之妊娠呕吐。主证:妊娠四、五十天左右,出现头晕、胸闷胁胀、纳容不恩、呕恶泛酸苦水。甚至稍食即吐,粒米不进,吐出黄水或血丝,大便干.舌红,脉弦滑。有因为呕吐剧烈而致气液两伤,不得已终止妊娠者。本证的辨证要点为呕泛酸水苦水,脉弦滑。

  2治疗方法以何氏祖传定呕饮为主方:石决明、桑叶、黄芩、焦白术、砂仁(带壳)、苏梗、陈皮、绿梅花、当归、杭白芍为主方。随证加减:便秘加栝蒌仁、无花果;吐甚、食入即吐加川黄连、姜半夏;夹痰加清炙枇杷叶;腰酸加狗脊、杜仲。每日1剂,2次水煎服,5剂为l个疗程。

  3治疗结果72例经治疗恶阻症状均消除。其中口服5剂治愈34例,口服l0剂治愈30例,口服l5剂治愈8例。

  4体会妊娠早期因其恶心而阻碍饮食,称为“恶阻”,亦名“病儿”、“食病”、“阻病”。张山雷在《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中日“恶阻是胎气乍结,真阴凝聚于下。不得上承,而虚阳浮越,故为呕吐恶心,头眩恶食等证。”何氏认为孕妇冲任之血养胎,阴不足阳亢越而横逆犯胃致妊娠呕吐。何氏又认为体阴而用阳,受妊之后,血聚养胎,肾水滋胎,肝失濡养,肝阳偏亢,肝气夹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故见头晕胸闷,恶心呕吐诸症;肝胆互为表里,肝气上逆,胆火亦随之而升,胆热液泄,故呕吐酸水或苦水,治疗以平肝降逆、和胃止呕吐为大法。何氏祖传定呕饮,方中石决明禀水中之阴气而生,性降属阴,专人肝经重镇降逆,平肝潜阳为主药;桑叶、黄芩助其凉肝平肝。古称黄芩、白术为安胎圣药,以黄芩能清胎火,白术能健脾运中,在1临床应用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症而调整剂量,脾虚为主则自术剂量大于黄芩,肝热肝阳偏亢则黄苓用量大于白术;砂仁带壳能消胸膈之气,翰旋枢机,配以苏梗、陈皮、绿梅花理气和中,且能止呕;归身、自芍补血敛阴,柔养肝体,以治其本,全方共用,使肝体得养,逆气潜除,眩晕除、呕恶停。故何氏女科祖传定呕饮临床屡用屡效。

作者: 严宇仙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