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中医药治疗妇科炎件疾病的方法初探

来源:国际中医药杂志
摘要:妇科炎性疾病主要指女性生殖器炎症,属于中医妇科的带下病、阴部疮疡等范畴。临床以带下异常,生殖器官的不适或疼痛为特征。制定祛湿、清热、杀虫、祛瘀、扶正等治法,以清理疾病赖以生存的环境。现将治疗妇科炎性疾病的思路与方法浅述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妇科炎性疾病主要指女性生殖器炎症,属于中医妇科的带下病、阴部疮疡等范畴。临床以带下异常,生殖器官的不适或疼痛为特征。致病之因有内外之别,感湿、热、虫毒之邪是为外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之内湿、内热、瘀血秽浊为内因。制定祛湿、清热、杀虫、祛瘀、扶正等治法,以清理疾病赖以生存的环境。现将治疗妇科炎性疾病的思路与方法浅述如下。

  1祛湿法

     祛湿法是运用利水化湿、通淋泄浊的药物祛除湿邪,该法在妇科炎性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滞,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易袭阴位,《素向·太阴阳明论》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女性生殖器位居下焦,常受湿邪之害,表现为白带量多秽浊、小便浑浊、大便泄痢,湿疹浸淫流水或疮口脓水淋漓等。湿郁可化热亦可阻滞气机,可见小便短涩不畅、大便滞下不爽、带下黏滞以及分泌物排出不畅、患部肿胀疼痛等,符合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的临床特征。这类疾病治疗不及时或不得法,可由急性转为慢性炎症而反复发作。湿邪为病或从外袭、或自内生、或内外相因,并常与寒热相合,很少单一出现,因此,祛湿法常与温化、清热、健脾、疏肝等同用,并配伍理气之香附、木香、厚朴、大腹皮、枳壳等以求“气化湿亦化”之效。

     湿与热合或湿郁化热而成湿热之证,可见带下量多黏滞、色黄味臭,小便短涩,或患处红肿疼痛,脓水黏稠,小腹疼痛灼热,舌红苔黄,脉滑数等,常用茵陈、木通、滑石、车前子、冬葵子、瞿麦、蔚蓄、栀子、黄连、龙胆草、穿心连、黄芩、土茯苓、黄柏、白鲜皮、苦参等清热祛湿,代表方如止带方、八正散、五淋散、二妙散等。湿热因肝失疏泄而致者,称肝经湿热下注,其症不仅有湿热的临床特征,更有烦燥易怒、头胀昏疼、带下黄绿、质黏、阴痒等肝经疏泄不利之症,治宜清肝利湿,常选用龙胆草、黄芩、柴胡、郁金等疏肝清热;栀子、木通、车前子、黄柏、茵陈等清热祛湿,代表方如龙胆泻肝汤。湿与寒合而成寒湿之证,常见带下量多、色白味腥、小腹作痛、尿清便溏,脉迟濡小等,治宣温化水湿,常用苍术、茯苓、泽泻、薏苡仁、萆解等祛其湿:桂枝、干姜、附片、生姜等散其寒,代表方如。肾着汤、苓桂术甘汤等。湿自内生者,以脾不化湿为主,症见带下绵绵不断、色自如黄、质黏无臭,面色咣白、纳呆食少,舌淡,脉弱等,治宜健脾益气、升阳除湿,药用黄芪、党参、淮山药、白术、茯苓,代表方有完带汤,参苓白术散等。  

  2清热法    热邪是妇科炎性疾病的主要病邪,运用清热解毒、滋阴泄热、泻火凉血的药物祛除热邪是治疗妇科炎性疾病的主要方法。热为阳邪,温盛为热,热极似火,其性炎上,本易伤人体上部,但热与湿常易纠结为病,湿得热则生浊生毒,随湿性伤人之下部成为妇科炎症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热邪为病易腐蚀血肉而致阴部生疮、带下脓血、宫颈糜烂、尿血、便血、阴道不规则出血、外阴灼热瘙痒等。热有虚实之分,挟湿、挟毒之异,治疗亦有清热解毒、滋阴泄热之不同。

  实热者正气不虚、热邪炽盛,表现为发病急骤,症见发热口渴、带下量多、黄稠臭秽、烦燥、腹痛,小便淋漓不尽或外阴生疮、红肿疼痛,舌红脉数等,多为妇科急性炎症,治宜清热解毒兼以祛湿,常用金银花、菊花、栀子、黄芩、黄连、龙胆草、蒲公英、鱼腥草、苦参、白鲜皮、土茯苓、滑石、车前子等,代表方如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易黄汤、龙胆泻肝汤、八正散等。虚热者多为阴虚于内,热见于外,症见带下黏稠无臭、赤白相间、阴部灼热、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而数者为。肾阴不足,治宜滋阴泻热、祛湿止带,药用生地、白芍、山茱萸、龟板、黄精、黄柏、芡实、金樱子等,代表方如左归丸、知柏地黄丸等。若兼见头晕目眩、心烦耳鸣、脉弦细而数者为肝阴不足,治宜滋阴养血调肝,药用当归、阿胶、枸杞子、女贞子、旱连草,代表方如调肝汤、归肾丸、二至丸等。

  3祛瘀法

  “瘀”指停留于体内的瘀血和秽浊,其瘀积于内不仅阻碍气血津液的运行,且瘀久必腐,生浊生毒,成为导致妇科炎症的重要因素。故祛除瘀血秽浊成为治疗妇科炎性疾病的主要手段。女性在生育期做人工流产、刮宫、引产、上环等易伤气血,或气滞而瘀,或气虚而瘀,或寒凝而瘀,或热灼而瘀。瘀血、瘀浊随时随处发生,成为妇科炎症的隐患。一旦正气不足或湿、热诸邪相聚,则酿成妇科炎症。故临床上外阴疮疡、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等不同程度存在瘀血、瘀浊的临床特征,出现患处肿胀,小腹疼痛、痛时拒按,带下量多,色黑味臭,或白带挟血,阴道出血淋漓不断,舌暗、脉涩等。祛瘀常与祛湿、清热等法并用,亦可佐以理气、温经、益气之品调理脏腑功能。常用桃仁、红花、赤芍、牡丹皮、川芎、延胡索、生蒲黄、制没药、五灵脂、泽兰、益母草以及香附、枳壳、木香、桂枝、当归、乌药、炮姜、党参、黄芪等,代表方如少腹逐瘀汤、生化汤、桃红四物汤、失笑散、温经汤等。

  4杀虫法

  虫为毒之所生。湿邪浸淫可生湿毒、热邪蕴结可成热毒,瘀浊互结可致瘀毒,虫毒根于湿、热、瘀之邪,是妇科炎症发病的根源所在。故欲杀虫必先解毒,解毒与清热、祛湿、祛瘀同用。虫毒为害,对局部影响最大,临床可见带下五色、气味臭秽、阴道出血淋漓不断等,亦常见患处脓血混杂、灼热疼痛,奇痒难忍。治疗既要杀虫于外,又要解毒于内。外治法以杀虫为主,如外阴、阴道熏(冲)洗、阴道纳药、肛门导入、外敷、热熨、手术切开排脓等。汉张仲景用狼牙汤外洗;蛇床子散纳阴道起到杀虫解毒、止痒排脓之效。常用药如蛇床子、苦参、百部、苍术、白鲜皮、雄黄、硫磺、狼毒等,代表方如塌痒散、蛇床子散等。

  内治法以解毒为主,视病情采用清热解毒、化瘀解毒等法,以祛除毒之化源为目的,常用:金银花、菊花、栀子、土茯苓、龙胆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鱼腥草、黄连、牡丹皮、益母草、桃仁、赤芍、败酱草、茵陈、黄柏、车前子等,代表方如龙胆泻肝汤、止带方、五味消毒饮等。

  5扶正法

  正气不足与妇科炎症的发生、发展、变化密切相关,不仅外邪可乘虚而入,湿、热、瘀诸邪亦可因虚而生。且正气不足可使妇科炎症久治不愈,由轻而重,或由急转慢。如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慢性盆腔炎等无一不与正气不足有关。故治疗妇科炎症,尤其是慢性炎症,扶正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扶正法有滋阴补肾、益气健脾、养血柔肝等,并与祛湿、清热、祛瘀诸法结合运用,扶助正气以达到祛除湿、热、瘀、虫的目的。症见带下清稀、量多清冷,淋漓不断,腰酸体倦,尿清便溏、脉沉迟,舌淡胖者多为肾阳不振,治宜温肾培元,化湿止带,常用附片、肉桂、仙茅、仙灵脾、杜仲、紫苑茸、巴戟天、锁阳等。代表方如内补丸、右归丸等。

  上述五法,是在认识妇科炎性疾病病因病机的基础上确立的主要治法。五者之间关系密切,临床上常相互结合运用,只不过主次不同而己。运用得当,疗效显著,不失为中医妇科的临床优势之一。

 

 

作者: 黄荣昌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