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中药保留灌肠加腹部热敷治疗结肠炎的体会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摘要:我们在临床中尝试给患者中药保留灌肠加腹部热敷,中医辨证治疗结肠炎32例,通过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体会阐述如下。2治疗2.1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加腹部热敷。中药为医嘱方,基本方:白头翁25g、蒲公英20g、地榆159g、黄芪10g、黄连10g、白芨20g、党参30g、败酱草20g、赤白芍各15g。给中药煎汁200毫升保留灌肠,......

点击显示 收起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目前现代医学病因尚未探明.可能与自身免疫、变态反应、遗传和感染等因素有关。精神刺激、劳累、饮食失调常为本病发病的诱因。主要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粘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甚则大便秘结、数日内不通大便;时而腹泻时而便秘,常伴有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等。本病属中医腹痛、泄泻范畴,起病多数缓慢,病程呈慢性,迁延数年至十余年,病情缠绵,常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或持续性逐渐加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我们在临床中尝试给患者中药保留灌肠加腹部热敷,中医辨证治疗结肠炎32例,通过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体会阐述如下。

  1临床资料

  1.1  选2005年1月一2008年12月我科住院的慢性结肠炎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6—54岁。病程2—5年8例.6—10年20例.10年以上4例。

  1.2临床表现及脉证  3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冷痛,喜暖喜按,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泻下清稀或粘液,常因饮食不节而加剧或复发。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或沉或迟或细。

  2治疗

  2.1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加腹部热敷。中药为医嘱方,基本方:白头翁25g、蒲公英20g、地榆159g、黄芪10g、黄连10g、白芨20g、党参30g、败酱草20g、赤白芍各15g;泄泻明显者加乌梅、五味子;后重明显者加薏苡仁、黄柏、木香。给中药煎汁200毫升保留灌肠,腹部热水袋外敷,每日1次,14天为一疗程。间隔2d进行下1个疗程。

  2.2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优势予以中药汤剂内服。

  3典型病例

  患者张顺德,男,54岁,“因下腹冷痛反复发作l2年余.再发加剧伴里急后重1月余”于2008年2月3日以“慢性结肠炎”收住。症见:下腹冷痛,喜暖喜按,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泻下清稀,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T37.20C,P80次/分,R20次,分,BPll2/80mmH9。给中药煎汁200毫升保留灌肠,同时腹部热敷,每日l次,共治疗l4天。治疗期间嘱患者注意饮食有节,忌食生冷、油腻,患者腹部冷痛消失,大便一131次,成行,纳食增加.共住院32天出院。随访2月未再复发。

  4操作要点

  4.1操作前讲明操作的目的、过程、效果和要求,使护患配合良好。顺利完成操作。

  4.2中药浓煎150—200ml纱布过滤备用,温度以39—41℃为宜,灌肠前排空大、小便,以减轻腹压及清洁肠道。输液管连接细肛管缓慢滴入,每分钟30滴,插管25—35cm,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cm,感觉温暖、舒适,无便意为宜。灌肠后,配合热敷,增加腹部的温度,使药物更快的被吸收。缓解不适感,热敷时注意防止烫伤。卧床休息2小时以上或更久,使药液充分吸收。

  4.3操作中注意观察,关心患者。使患者愉快的接受治疗。

  5健康教育

  结肠炎的自身保健是预防复发、根治该病的关键所在。

  5.1起居有常,避免受凉。注意腹部保暖。

  5.2控制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5.3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的食物,禁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发作期、缓解期不能进食豆类和大蒜、韭菜、洋山芋、皮蛋、卷心菜、花生、瓜子等易产气食物。以免胃肠道内气体增多,胃肠动力受到影响诱发本病。甚至加剧症状。

  5.4加强锻炼.如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6体会

  中药保留灌肠是利用肠粘膜直接吸收药物而达到治疗目的.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文在保留灌肠传统方法上进行了改进。①腹部热敷可减少药物的冷刺激。使病人感觉温暖舒适。②用输液管连接细肛管滴注灌入,速度缓慢,减少对肠壁的机械性刺激。③肛管插入较深(25-35cm)可减少对直肠肛门的刺激。

  由于在上述环节上减少各种因素对肠粘膜的刺激,使肠蠕动减慢。病人感舒适、无便意。使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延长。灌肠液在肠道内存留2h才能达到治疗效果,6h以上效果最佳.充分发挥药物作用,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