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研究概述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摘要:多发性抽动症已成为儿童的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学习及心理发展。长期以来,西医对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多采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复发率偏高,长期用药,副作用明显。中医药治疗该病,显示出独特优势,具有一定疗效。《小儿药证直诀·。...

点击显示 收起

  多发性抽动症已成为儿童的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学习及心理发展。长期以来,西医对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多采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复发率偏高,长期用药,副作用明显。中医药治疗该病,显示出独特优势,具有一定疗效。

  1病因病机研究

  《内经·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热盛动风,风胜则动”。《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指出:“风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止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胜任故目连答也”。《景岳全书·小儿则》:“凡惊风之实邪,惟痰火为最而风火次之”。《证治要诀·不寐》提出“大抵惊悸、健忘、怔忡、失志、不寐,皆是痰涎扰心,以致心气不足”。

  虽然本病在中医古籍中未见专门记载。其临床表现与中医的痰证、风证有相关之处,属惊风、抽搐、瘼疚、筋惕肉蹰等范畴。中医有“怪病多由痰作祟”和“风胜则动”的理论,按痰证、风证论治,已取得一定疗效。   

  2辨证论治

  有学者提出“肝旺风动,心神不宁”的病因病机学说,并将其分为4型:肝旺风动,心神不宁型;脾脏虚弱,土虚木亢型;肝肾不足,虚风内动型;肝旺风动,痰火扰心型。也有学者将多发性抽动症分为痰火扰心、肝风内动、阴虚风动3型。刘弼臣认为本病机理关乎五脏,本源在肝,病发于肺,系风痰鼓动,横窜经隧,阳亢有余,阴静不足,阴阳平衡失调所致。

  在治疗中强调“从肺论治”,通过治肺以尽早切断病邪入侵的途径,防止疾病传变,以安未受邪之地。何绍奇认为本病属风病,风有虚实,实证多由痰火引动肝风,虚证有阴血虚与土虚木乘之分。孙孝登等认为本病主要与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有关,其中主要与肺脾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分肺肾阴虚、脾虚肝亢2型。陆磊认为本病疯机为肝肾亏虚、虚风内动所致。欧方兰等认为怪病多责之于痰,抽动多责之于风,此病当属“痰证”、“内风”范畴。病位在肝皤,主要病机为肝风内动、痰火扰心。汪受传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导致肝肾阴虚,心脾两虚,阴阳失衡,临证分别以杞菊地黄丸、归脾汤为主方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3专方专药研究

  郭映君采用自拟百合甘麦大枣汤治疗该病患儿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方组为:百合、炙甘草、淮小麦、大枣、煅龙骨(先煎)、琥珀粉(分冲)。随症加减,夜寐欠安者加夜交藤,痰多者加石菖蒲、陈胆星,性情急躁者加珍珠母。药物剂量依年龄加减灵活掌握。1个月为1疗程,治疗2—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本组30例经上述治疗后,显效(抽动一秽语症状全部消失)15例,有效(抽动一秽语症状减轻)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张葆青等运用止动安神方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治疗组30例,药用陈皮、半夏、茯苓、黄连、钩藤、生龙骨、防风、天麻、葛根、桔梗等,水煎服,1剂/d,30d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观察3个疗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13%,7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杨军旧自1998-2005年68自拟天珍定抽汤治疗抽动症3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方用天麻、珍珠母、白芍、钩藤、桑叶、菊花、制半夏、僵蚕、茯苓、龙骨、牡蛎、石菖蒲、炙龟板。心肝火旺者加生栀子、生麦芽、龙胆草、沉香疏肝泻火;痰扰风动甚者加天竺黄、全蝎、蝉蜕、地龙、竹茹:土虚木旺面色不华、纳呆便溏者加陈皮、鸡内金、厚朴;脾肾不足者加炙龟板、菌灵芝、制首乌、沙苑子。水煎早晚分服,30d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痊愈24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谢昌仁佣平肝清胃法治疗该病。基本方:天麻、钩藤、石决明、全蝎、珍珠母、僵蚕、连翘、竹叶、浙贝母、全瓜蒌。兼风热者加桑叶、甘菊花;痰热者加黄芩、胆南星;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枳实;夜卧不宁者加茯苓、茯神、丹参;眨眼不已者加白芍、白薇;阴虚者加生地、石斛、麦冬;汗多者加浮小麦、红枣、甘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针灸治疗

  王雪平等以针药并举治疗儿童抽动症24例。方法:基本方药用钩藤、僵蚕、生龙骨、生牡蛎、胆南星、陈皮、竹茹、茯苓、石菖蒲、郁金、远志、甘草。针灸取风池、肝俞、胆俞、内关、神门。心烦心悸配心俞;眨眼、耸鼻配太阳、迎香;口角抽动配地仓、颊车。以快速进针,平补平泻,得气后不留针。结果:显效l9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9%。田岭娣等“取膻中、章门、中脘、肝俞、大陵、阳陵泉、廉泉、筋缩等穴,同时以王不留行子贴压肝、脾、心、肾上腺、皮质下、脑点等耳穴,疗程30 d,总有效率82.2%,明显高于纯西药组的64.7%,且远期疗效较稳定。栾玉辉等针刺太冲、丰隆、合谷、三阴交、百会、太阳、地仓、承浆穴,取大椎、脾俞、肝俞等穴拔罐,并用王不留行子贴压肝、脾、神门、眼、目、等耳穴治疗52例,40次后获痊愈率53.8%、总有效率96.8%。

  5讨  论

  随着我国家庭成员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快速变化,儿童心理承受压力加重,抽动障碍的患病率呈增加趋势。西药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复发率高,副作用大,长期治疗,难以为续。中药治疗在扶正祛邪总原则的指导下,根据不同阶段的证候分别辨治,显示了明显的优势。中医药治疗本病仍处于探索阶段,今后应更广泛地进行大样本病例的临床观察和总结,寻找多发性抽动症辨证论治规律,揭示多发性抽动症的本质。采用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发挥中医药疗效优势,中医药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研究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作者: 张邓莉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