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来源:本站
摘要: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家。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中医肝病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主任,为教育部肝肾疾病痛证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委员会委员和肝纤维化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

点击显示 收起

  徐列明,男,l954年生,上海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家。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中医肝病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主任,为教育部肝肾疾病痛证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委员会委员

和肝纤维化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和肝纤维化学组组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

务理事、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太地区肝病研究协会会员。从事慢性肝病、肝硬化研究近30年,具有丰富的中西医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曾师从著名中医学家王玉润教授8年,先后获中医肝病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 年赴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国际著名肾病权威、时任美国内科协会主席Schefier教授和国际著名肝病权威、前美国肝病研究会主席Friedman教授指导下,开展了肝硬化腹水形成机制和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研究,建立了世界上

首例来自于正常人肝组织的肝星状细胞株,并以其名字拼音首字母命名为“Lx一2”,已在全世界数百家研究机构应用。多年来,在国内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其中第一作者40篇、通讯作者50余篇;国外著名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0篇和摘要2篇,被SCl收录论文l0篇。参与编写专著6部。曾参加了国家“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等项目,研制出2种预防和治疗肝硬化中药新药,拥有美国知识产权l项和中国专利授权2项,申请发明专利7 项;获得国家、部、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1996年被卫生部评为“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2000年度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为《中华肝脏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中西医结合学报》、《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等杂志编委。

    在工业化国家,45%的死亡病例与纤维化有关[1]。在肝病领域,各种慢性肝病都可伴有肝纤维化,其中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就有12%~25%的患者5年内会进展为肝硬化[2]。迄今的研究已经证实,肝纤维化经过适当的治疗是可逆的。长期抗乙肝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显示,部分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可减轻,但治疗48周的总体有效率仅为40%左右[3]。

    针对肝纤维化的原发病治疗是相当重要的,可以从源头上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但是目前并非各,种肝病都可得到病原治疗,现有的病原治疗的疗效尚未达到理想程度。而且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在去除原发病因之后,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仍可进展。因此,抗肝纤维化治疗十分必要,其意义在于:“谁能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谁将能医治大多数慢性肝病”[4]。

1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在用Y-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试验宣告失败以后,西方国家治疗肝纤维化乏

药,尽管多年来积极研究,但是近期仍没有新药上市的迹象。我国近年来广泛开展了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笔者检索到2006年以来我国用中文发表的相关论文达l 526篇,其中属于研究性质的论文940篇。在940篇论文中,应用中药复方研究的论文有561篇,占59.7%;单味药研究论文88篇,占9.4%;单味药提取物的研究论文82篇,占8.7%;中药单体研究论文l94篇,占20.6%;中医治法研究的论文l5篇,占1.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多年前已批准上市的数个抗肝纤维化的中药制剂目前正在临床应用,成为肝纤维化学术界的一支奇葩[5]。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疗效究竟如何?多个RCT临床试验结果已经证实:中医药能够逆转肝纤维化。我们曾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半年,治疗前后肝活检组织学观察显示,试验组(服扶正化瘀胶囊)50例患者中肝纤维化分期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l期以上者达到52%,其余48%患者的肝纤维化分期未发生改变。而对照组(服用和络疏肝胶囊)治疗后,43例中仅23.3%的患者肝纤维化分期较治疗前下降I期以上,55.8%患者未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20.9%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则进一步加重,两组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6]。

    几十年来,西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筛选出一些在实验条件下能阻断肝纤维化进程或促进纤维化逆转的药物,但是或因毒性、体内半衰期太短等原因不适合用于临床,或因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的差异显示临床疗效不佳而放弃,或因作用环节单一难以扯断肝纤维化形成的复杂网络,以至尚未能开发出有效抗肝纤维化药物。为什么在中医药中能出成果? 我们的回答是:首先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繁衍昌盛,离不开中医药的保驾护航,因此中医药可以治疗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第二,中医药形式上主要根据疾病的外在表现(症状和体征)“辨证施治”,其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事实上却能修复逆转某些疾病的病理改变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容易组成有效的中药复方,可以直接用于临床,从而另辟药物开发路径,避免了研制的药物在动物模型有效但临床治疗疾病无效的尴尬结果;第三,中医学理论提示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发病机制)是“正气虚损、血瘀阻络”(简称“正虚血瘀”),相应选择的扶正化瘀中药组成复方已被证实可以从抑制炎症、调整免疫、阻断纤维化形成和促进纤维化消散等多方面、多环节切断肝纤维化的形成网络。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物质基础是什么?作用机制是什么?这是现代医学所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研究成果。以我们的扶正化瘀复方研究为例,已发现23种不同极性(溶解度)的扶正化瘀方入血成分,其中主要效应物质有9个[7]。已经明确了该复方及其成分的作用机制:①保护肝细胞、抗脂质过氧化、减轻肝损伤;②通过抑制多种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和整合素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活化;③抑制HSC的迁移和收缩;④促进活化HSC凋亡;⑤抑制胶原合成与分泌;⑥促进胶原降解;⑦抑制血管新生[8]。香港的廖家杰教授也对扶正化瘀复方抗肝纤维化开展实验研究,发现该药能减轻肝损伤和纤维化,其作用机制与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及其受体(PDGF—R[3)的mRNA表达和PDGF—R[3和转化生长因子(TGF-B1) 的蛋白表达有关[9]。美国Brenner教授的团队用扶正化瘀复方治疗CCl4和BDL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其抗肝纤维化疗效显著,作用机制与该方抑制炎症细胞的募集和活化、抑制HSC有关。

2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前景

    毋庸讳言,中医药抗肝纤维化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临床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得到更多的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前述检索到的940篇论文中,临床研究论文虽有347篇,占36.9%,但其中属于临床试验的只有97篇,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大样本的临床试验鲜见;体内实验研究论文有551篇,占了58.6%,但是大多研究深度不够;而体外实验研究开展太少,相关论文数量仅12篇,占1.3%。因此,我们应当针对当前的不足,开展创新性研究,在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

    研究表明,并不是任何“扶正”中药或“活血化瘀”中药都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单味中药或单一中药成分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也是有限的。中药复方疗效虽具有优势,但如果能结合现代药物筛选方法组方或优化,可能会更佳。单味中药的成分已经非常复杂,中药复方更加复杂,目前尚难在体内外深入开展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的研究和药物代谢研究。虽然真正揭示中医药的科学内涵还有待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但是我们不能消极等待。鉴于中药组分或成分的作用机制较易研究,因此筛选中药组分或成分,将作用于肝纤维化形成和分解过程不同环节的中药组分或成分组合成中药组分成分)复方,可能是目前较为可取的研究路径。

    开发抗肝纤维化中药制剂,需顾及将来潜在的使用者,为达到让大多数西医出身的肝病医生都来使用的目的,药物的研发不能带有太浓的辨证色彩,辨证施治可以通过辅以汤剂来实现。由于肝纤维化形成机制复杂,单纯抗肝纤维化治疗可能势单力薄,需要结合其他疗法以提高疗效。抗肝纤维化与其他肝病疗法(如抗病毒、保肝消炎、调整免疫功能等) 合用的临床疗效观察已有较多开展,其协同作用则有待经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证实。

    令人欣喜的是,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成就已经引起美国医疗机构和学者的兴趣。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扶正化瘀片已从东方进人西方.目前正在美国开展为期l年的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Ⅱ期临床试验,而且进展顺利。

    我们相信,在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奇葩将会更鲜艳!

 

作者: 本站 2012-6-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