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论著及其他

孟庆云:论不虚生 引验见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抗癌临证新识》,是王三虎教授的近作。王三虎教授推出的这一力作,正是他多年来在临床中论治癌症的经验和理论的展现。阅读此书,深感王三虎教授的成就来自于他治学实践路线的正确。王三虎教授之治学是经典与临床双攻,其临床则是全科与专科互动。...

点击显示 收起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抗癌临证新识》,是王三虎教授的近作。此书不是集大成式的撰述,而是作者的亲历经验和理论创获。

  进入20世纪以后,癌症成为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成为公认的“不治之症”。

  中医学对肿瘤认识甚早,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有“癥结”一病,《黄帝内经》记有“瘤”、“积”、“石瘕”、“肠覃”、“伏梁”,《难经》有“息贲”的记述,宋代《卫济宝书》有“癌”的命名。历代医家在实践中,不只是识病名,而且在治疗中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中医治疗肿瘤的经验,是医学界和患者们的期盼和需求。王三虎教授推出的这一力作,正是他多年来在临床中论治癌症的经验和理论的展现。

  阅读此书,深感王三虎教授的成就来自于他治学实践路线的正确。他走的是一条“继承-实践-理论”的通达之路。王三虎教授之治学是经典与临床双攻,其临床则是全科与专科互动。他研究经典理论、各家学说不离乎临床,于临床辨证论治时循理而行。《医宗金鉴·凡例》有言:“理不明则识不清”,他探理究方,而不是据证套方或堆药,临床思维深化了理论意识,理论意识又拓展了临证思路和兴趣。他着重于学脉上的探索,例如阅读《金匮要略》之肺痿:其证热在上焦,因从消渴,又“寸口脉微,其人咳,口中仅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以此领悟到,本条指出消渴是肺痿的原因之一。这与现代医学所言恶性肿瘤,存在胰岛素抵抗而致糖代谢紊乱的病理正相契合。据此可推究,本条肺痿当包括肺癌。他以此在临证中,将肺癌从肺痿论治,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这是他善于思考,沟通学术而得妙悟,为肺痿做了新的诠释。清代章学诚指出:“非识无以断其义”,研读经典,首重实践。王三虎教授就是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继承的。此番继承,他以识癌治癌为目标,在历代医家的名著和医案中搜索寻觅,如他所言,果然是“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千金方》使他领悟了三物黄芩汤、独活寄生汤等有抗癌之用;刘河间之主火说,有泻火抗癌之功;张子和之因势利导,可以攻癌邪;李东垣之补益元气,朱丹溪之滋阴,张景岳之温补等,都有扶正抗癌之用。他逐次分析了抗癌的方药,验之于临床。他将每个病例都记录于自己的笔记为案,朝斯夕斯,兢兢业业,积累了可贵的资料。

  在阅读经典又富于临证的同时,王三虎教授一直着眼于抉发中医肿瘤理论,追源明流,探幽发微,对自己的案例辨析得失,把经验升华为理论。在理论上,他提出了“寒热胶结致癌论”和“燥湿相混致癌论”。在治疗上,他创立了“留根抗癌”的学说。更可贵的是,他创制了很多有效的抗癌方剂,诸如治疗白血病的三草牛角汤,治疗肝癌的软肝利胆汤和治疗食管癌的全通汤等。王三虎教授的抗癌实践,主要是在第四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西安市中医院和广西柳州市中医肿瘤研究所等临床基地实施的,其成果以其诊断明确、操作规范而受到中西医同道的认可和赞扬。值得提及的是,近年来中西医在治疗肿瘤的临床工作中,有一种思维方式模式化和简单化的倾向,似乎是论治思路仅仅有扶正和祛邪两端,这显然是不足取,也不尽为用的。这一点,王三虎教授已经思考到了。

  王三虎教授是一位博学多专,而又长于笔耕的临床家,已发表论文160余篇。笔者是在几年前全国医学史年会上首次相晤的。今日阅读此书,不仅感到其实践和创新的可贵,其中也彰显了其中医学术底蕴的潜质,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感受到作者的医德魅力。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