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论著及其他

从《格致余论·臌胀论》论肝硬化腹水的病机与治疗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摘要:臌胀为临床疑难重症之一,历代医家十分重视。其临床表现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腹壁脉络暴露为特征,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学臌胀范畴。对于治疗肝硬化腹水,《格致余论·。臌胀论》中有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点击显示 收起

  臌胀为临床疑难重症之一,历代医家十分重视。其临床表现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腹壁脉络暴露为特征,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学“臌胀”范畴。对于治疗肝硬化腹水,  《格致余论·臌胀论》中有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臌胀之成因:气血水湿胶结为标,脾虚为本

  臌胀是以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臌胀论》:  “以其外虽坚满,中空无物,有似于鼓,其病胶固,难以治疗,又名曰蛊,若虫侵蚀,有益之义”中就指出了臌胀的特征与 性状,表现为水停腹内,腹部胀大坚满,皮肤绷紧,按之坚硬。由于病情迁延,日久不愈,故难以治疗。臌胀形成,肝、脾、肾的功能失调,气血阻滞、水湿胶结是主要病机,但责之腹水的关键是脾的功能受到损害。《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指出了脾的运化水湿,传输水谷精微之气的功能,是使心肺之阳与肝肾之阴相互交融的中部枢纽,故《臌胀论》云:  “心肺,阳也,居上;肝肾,阴也,居下;脾居中亦阴也,属土……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交之泰,是为无病之人。”若脾气运化的功能失常,必然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停聚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

  若七情内伤,情志不遂,易使肝失调达,气机不利,日积月累,则气血凝滞,肝脾受损;若脾素虚弱,六淫外侵,易使脾气益损严重,发而为病;若饮食不节,如饮酒太过,或嗜食肥甘厚味,使脾胃受损,运化失职,痰水湿浊内生;若房劳过度,伤及肾脏,肾之气化功能障碍,不能蒸化水液而使水湿停滞加重等病因,均可直接或间接地损伤脾土,使之运化传输的功能失常,中枢转运受阻,可出现“阳自升,阴自降,成天地不交之否”,因而“清浊相混,隧道壅塞,气化浊血,瘀郁而为热,热留而久,气化成湿,湿热相生,遂成臌胀”。现代医学中认为,肝硬化腹水是由多种原因长期作用于肝脏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损害,临床表现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及腹水形成,其中的腹水多为肝硬化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通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欲吐、精神萎靡、面色萎黄等症状,这些都是中医学中脾虚的表现,因此,运用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有其重要意义。

  2 臌胀之治疗:重在健脾,兼以调气血、祛湿利水。慎用攻逐。 

   臌胀之形成,本在于脾虚,标为气血痰水相互胶结,因而治疗上重在健脾,兼以调气血、祛湿利水。正如《臌胀论》中:  “验致治法,理宜补脾,又须养肺金以制木,使脾无贼邪之虑;滋肾水以制火,使肺得清化之令。却盐味以防助邪,断妄想以保母气,无有不安。”指出臌胀治法,重在补益脾气,然肝为木,木易乘土,故须养肺金以制木;肺为相腑,毗邻于君,易受心火影响,故宜滋肾水以制火;盐味入肾,久食多用则易伤肾,故饮食须清淡;情志不遂,易使肝气郁结,故宜调节情志,保持心境平和开朗。这些治疗运用得当,则能保母气,病能安。

  临证治疗中,除注重调理脾胃外,应灵活运用益气补血药物。朱丹溪在《臌胀论》中论及正气虚弱,不能行正常的抗邪保卫功能,使邪气滞留不能驱于体外,故治疗上以白术健脾为主,气虚发为臌胀者予人参、厚朴、陈皮以补气行气;血虚发为臌胀者予四物汤、厚朴、陈皮以补血行气;  又加以芍药、黄连、木通、茯苓之类清热利湿,从而达到健脾为主,调气血、祛湿利水为辅的治疗目的。

  现代医学对于肝硬化腹水,在治疗上一般采用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应用利尿药,严重者运用手术排放腹水等方法进行治疗,但是都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有时反而会给患者们带来很多的副作用。如腹水中含大量的蛋白,若反复抽取腹水,会导致蛋白大量流失,造成低蛋白血症,腹水反而加重。正如《臌胀论》云:  “此病之起,或三五年,或十余年,根深矣,势笃矣,欲求速效,自求祸耳”,一些医家不辨虚实,以求一时之快,滥用攻邪利水药物,虽然腹水在短时间内消退明显,但过后肿势更加明显,病情更加严重,使正气受损,预后不良。因此,在运用攻邪利水药时,必须审查虚实之证,若“受病亦浅,脾胃尚壮,积滞不痼,而又有可下之证,亦易略与疏导”。

  3 典型病案

  李某,男,46岁,主诉腹胀半年余,加重伴乏力2个月。患者有乙肝病史lO年余,曾间断服用中西药物f具体用药和剂量不详),半年前发现腹部胀满,未予处理,2个月前腹胀明显加重,伴有四肢乏力,遂来诊。证见:腹胀不适,四肢乏力、消瘦,纳差,大便时溏时泄,小便短少,舌淡黯苔白,脉弦细弱。体查:精神疲倦,面色萎黄,肝肋下4cm,质稍硬,稍压痛,脾肋下3cm触及;腹水征阳性,移动性浊音(+),见腹壁静脉曲张。实验室检查:HB. sAg(+),抗HBe(+),抗HBc(+);肝功:ALT 91U/L, AST 201U/L,GGT 69U/L,TB 21.9umol/L;  B超示:肝硬化;腹腔内大量液性暗区。

  中医辩证脾气虚弱,治疗宜健脾益气,兼以活血祛瘀利湿。药用白术60g,黄芪30g,大腹皮30g,泽泻20异,白茅根30g,车前子15g,百合15g,鳖甲15g,牡蛎2咄,丹参15g,茯苓25g。此为主方,余药加减治疗3个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复查:肝功:ALT40U/L.AST 46U/L. TB 19.5umol/L;B超示:肝硬化,无腹水。随访,病情稳定无复发。

  本证属脾气虚弱,因患者久病体弱,治疗上着重调理脾胃,以健脾益气为主,辅以疏肝活血祛瘀,祛湿利水,使其恢复元气,促使病情好转,此方体现了《臌胀论》中“补脾”、  “养肺金以制木”、  “滋肾水以制火”的原则,且注重补气,气生则血生,血生则脾土旺,脾土旺则病乃安。

 
 

作者: 佚名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