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学论文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60例

来源: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摘要: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ralDeafness,简称SD)是由于耳蜗、听神经及其中枢通路中的器质性病变所致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听力减退,包括突发性耳聋、噪音性耳聋、爆震性耳聋、药物中毒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既往药物或手术治疗方法对恢复患者听力效果不佳。2007年10月一2008年10月,我科对60例该病患......

点击显示 收起

    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ral Deafness,简称SD)是由于耳蜗、听神经及其中枢通路中的器质性病变所致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听力减退,包括突发性耳聋、噪音性耳聋、爆震性耳聋、药物中毒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既往药物或手术治疗方法对恢复患者听力效果不佳。2007年10月一2008年10月,我科对60例该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l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0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7.6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2.5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37.9岁;病程5个月~5.5年,平均病程2.6年。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久聋”、“暴聋”血瘀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郑氏《耳鼻咽喉科诊断学》神经性耳聋的诊断标准:双耳听力突然下降或逐渐下降,伴有耳内蝉鸣,夜间较甚;兼见舌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结代者;发病无特殊年龄限制,病史上排除其它原因致聋者;耳科检查多为正常耳膜及外耳道;听力障碍可为单侧或双侧耳聋听力检查,纯音听力多为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多表现为高频区听力下降。

    1.2.2  耳聋分度标准

    耳聋分度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64年公布的耳聋等级标准:轻度聋27~40 dB,中度聋41~55 dB,中重度聋56~70 dB,重度聋71~90 dB,极度聋>90 dB。听阈为纯音测听500、1000、2000 Hz的气导听阀平均值。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脉通500mg,5%葡萄糖250mL+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U,静脉滴注q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活血开窍、益气补。肾方剂。组成:桃仁10g、红花10g、赤芍8g、川芎10g、麝香O.5g、生姜6 g、丹参20 g为主方,随症加减,1剂/d,10天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1996年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析”制定。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O.25~4 kHz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以上;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 dB。

    症状评定标准: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症状部分缓解;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2  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O.05)。

                            1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             7            12           6              80

对照组         2             5             9           14            53.3

 

  注:*与对照组比较,PO.05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是内耳听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的器质性病变,阻碍声音的感受与分析或影响声音讯息的传递,由此引起的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临床上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尽量保存并利用残余的听力。

    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复杂,目前学术界认为内耳血供障碍是其主要特征之一。现代医学认为,神经性耳聋的病变部位在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其病因可能与耳部血流和神经障碍及缺血缺氧,代谢障碍以及噪声,耳毒性药物损伤,老年退行性病变等因素有关,目前尚无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手段。

    大多数学者认为内耳血循环障碍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治疗原则上采用改善内耳微循环,多以血管扩张药物、神经营养药物为主,同时加用抗病毒类药物治疗,以解决耳内缺血、缺氧,修复神经细胞,有利于疾病的恢复。脉通、川芎嗪、三磷酸腺苷,辅酶A静点可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量、改善毛细血管供氧、减轻内膜水肿、促进毛细胞代谢,从而使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效果并不满意,因此,我们合以中药治疗,以增强效果。

    感音神经性耳聋属中医“暴聋”或“久聋”范畴。中医认为该病是肾精亏损、胃气不足、肝火痰浊上蒙以及风邪上袭耳窍,耳窍失却温养所致。病久者,亦与气血不和,经脉运行不畅,耳窍脉络痹阻密切相关。所以,在进行辨证论治的同时,必须适当加入活血化瘀药物疏通经脉,保证血流通畅。同时根据证型不同,针灸取穴,采用虚则补、实则泻的方法增强疗效。

    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丹参、葛根以助活血化瘀通络;麝香、生姜通络开窍;丹参以助活血化瘀通络;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以益气;血虚加当归、首乌以养血。虚阳上越者熟地黄、山药补肾益精,滋阴潜阳。治疗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单用西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O.05)。

    综上所述,本病虽有自愈倾向,但仍应尽早积极采用综合治疗,避免单一疗法而失去听力恢复的机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短,见效快,患病时间愈短,疗效愈好,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