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学文档库耳鼻喉科

鼻腔鼻窦解剖、变异 与鼻窦炎发病和手术的关系
许庚

 


中山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耳鼻咽喉科
鼻腔外侧壁解剖
窦口鼻道复合体
一、以筛漏斗为中心
的邻近区域结构

包括:中鼻甲、钩突
半月裂、前筛
上颌窦自然口
鼻囟门
窦口鼻道复合体模式图
蝶窦
中鼻甲基板
额窦
筛漏斗
筛泡
后组筛窦
窦口鼻道复合体冠状观
Ma. 额窦
Ut. 筛漏斗
Spm.额隐窝
Spu.半月裂
Spb.筛泡
Sppc.中鼻甲基板
Sppr.最后筛房
窦口鼻道复合体
中鼻甲
鼻内窥镜手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
中鼻甲---筛骨结构
水平部:与筛骨主体连接--中鼻甲附着部

前翼--水平位,筛窦内
侧,附着于筛顶与筛板
连接处
后翼--下降位,向外分
隔前后筛房,连接纸样
板--中鼻甲基板
垂直部:悬垂于鼻腔中部,由前向后逐
渐下降,尾端位于蝶窦
前壁下部之前
中鼻甲尾端位于蝶窦前壁下部之前
中鼻甲解剖变异:
泡状中鼻甲
中鼻甲解剖变异: 泡状中鼻甲
泡状中鼻甲感染及引起上颌窦口阻塞
中鼻甲解剖变异
筛甲气房
筛甲气房感染
中鼻甲解剖变异
中鼻甲反向弯曲
中鼻甲反向弯曲
高台型筛板
上颌窦分隔
中鼻甲解剖变异与鼻窦炎
中鼻甲过度气化、反向弯曲

中鼻道狭窄、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

鼻窦炎发生
中鼻甲与手术
? 手术内侧界限标志
? 筛板和筛顶连接处薄而脆,切除中鼻
甲前半部切忌粗暴
? 切除中鼻甲后半部可显露蝶窦前壁开
口,其切缘相当于眶底水平
? 矫正或切除反向弯曲或过度气化的中
鼻甲

钩突
构成中鼻道外侧壁的最前部
上缘--半月裂
尾端--参与构成鼻囟门和自然口
钩突解剖变异:
钩突内偏、肥大
导致中鼻道狭窄,引流障碍
钩突的解剖变异:
钩突外偏
钩突外偏引起筛漏斗狭窄,上颌窦引流不畅
钩突与手术
? 切除钩突是内窥镜鼻窦手术常规进路
? 切除外偏钩突时,易损伤泪道和纸板
? 上断切除不彻底,影响额隐窝引流
? 下端切除不彻底,影响观察、处理上颌窦
影响上颌窦引流
易发生术后粘连
中鼻甲附着部
额窦开口
筛窦开口
半月裂
上颌窦自然口
下鼻甲附着部
后囟门
前囟门
钩突
筛突
上颌窦自然口和鼻囟门的骨性解剖
鼻囟门的解剖位置
翻开钩突下段后,显示鼻囟门和上颌窦自然口
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
?切除钩突,沿下鼻甲由前向后寻找
?切除后囟门和前囟门
?切除钩突越彻底,上颌窦自然口暴露越
好,扩大术越方便
?切除后囟门较安全,切除前囟门应注意
不要损伤泪骨
鼻前颅底解剖


筛窦手术的关键部位
筛顶与筛板的联接方式
筛顶
筛板
中鼻甲
鸡冠
倾斜式连接 高台式连接
筛顶与筛板的连接方式
筛顶与筛板的连接方式
倾斜式连接 高台式连接
筛凹
脑脊液漏
筛顶与筛板的连接顶面观(高台式)
筛顶与筛板连接的研究 (100具颅骨)
连接方式:
?双侧高台式:56具
?一侧高台式:33具

筛顶与筛板的高度差:
?最大值:5.20mm
?最小值:1.35mm
出现率:56-89%
平均:3.65mm
高台式连接与手术
脑脊液漏
筛凹内侧壁薄而脆,易损伤
额隐窝界限
?内界:中鼻甲
?外界:纸样板
?上界:筛顶
?前界:额突和额窦后壁
?后界:筛泡基板
窦后壁
额隐窝的解剖关系
额窦
额隐窝
中鼻甲
筛前动脉
前颅底筛泡顶
纸样板
额隐窝解剖变异
额隐窝
过度气化
阻塞额窦引流
额窦炎

?
额隐窝与手术
?不要把额隐窝误认为额窦
?额隐窝不清除干净,额窦炎不会改善
手术中清理额隐窝
良好手术后额隐窝开放引流
蝶窦区域解剖
最后筛房与视神经
Onodi气房
外侧壁上存在视神经结节的最后筛房
视神经结节:视神经在最后筛房外侧壁上形成的隆起
位于蝶上筛房外侧壁的视神经管隆起
Onodi气房
Onodi气房的出现率:48%
?如以视神经管与蝶窦毗邻者为基数,出 现率为 84.2%。
管 型 3
视神经结节的类型 半管型 12
压迹型 33
视神经结节的高度: 4.65--0.30mm
视神经结节骨壁厚度:1.10--0.20mm
蝶窦内
管型视神经管
A.视神经管
B. 颈内动脉
A
B
蝶窦与视神经管
蝶窦外侧壁视神经隆起的出现率:47%
?如以视神经管与蝶窦毗邻者为基数,出现率为77%(47/61).
管 型 1
视神经管隆起类型 半管型 14
压迹型 32
蝶窦内视神经管隆起高度:4.30--0.30mm
蝶窦内视神经管骨壁厚度:1.30--0.25mm
蝶窦外侧壁
黑箭头:视神经管
白箭头:颈内动脉
小黑箭头:蝶窦前壁缘
蝶窦与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压迹在蝶窦内的解剖和影象位置(1)
颈内动脉压迹在蝶窦内的解剖和影象位置(2)
蝶窦与颈内动脉
? 多数颈内动脉在蝶窦内形成一条自后
向前凸向窦内的隆起

? 隆起骨壁很薄(1mm 左右)

? 隆起骨壁可有自然缺损(8-4%)

蝶窦内颈内动脉隆起的特点
? 出现率:55-77%
? 多数为压迹型:高度:0.20--3.45mm
厚度:0.15--4.10mm
半数以上的高度和厚度均小于 1mm。
? 颈内动脉各段压迹出现率不同,鞍前
段出现率最高、骨壁最薄。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与视神经结节的位置关系
? 发育良好的最后筛房外侧壁上可能出
现两个隆起,两者呈开放的“八”字
型排列,视神经结节居前上,颈内动
脉隆起位于后下。
? 如果后筛房发育差,两个隆起则可能
都出现于蝶窦外侧壁。
视神经管隆起和颈内动脉隆起同时位于蝶窦
视神经与颈内动脉隆起呈向前的“八”字型
黑、白箭头:视神经管
绿色箭头 :颈内动脉
(右侧)
右侧蝶窦
视神经管隆起和颈内动脉管隆起交叉
A. 视神经管
B. 颈内动脉
蝶窦
鼻中隔偏曲
?高位弯曲压迫中鼻甲
?同侧中鼻道、嗅沟引流障碍
?阻塞性鼻窦炎
?对侧中、下鼻甲增生
?阻塞性鼻窦炎

引流障碍
谢谢各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