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学文档库耳鼻喉科

中医耳鼻喉科 北京中医医院 耳鼻喉科 刘树春
现代耳鼻喉科概述

 


一、概述
耳鼻咽喉科学是研究耳鼻咽喉与气管、食管诸器官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一门科学。
 

二、生理病理特点
(一)生理
耳鼻喉科诸器官具有听觉、平衡、嗅觉、呼吸、发声和吞咽等重要生理功能,且与免疫防御功能和味觉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病理
“四炎一聋”即中耳炎、鼻及鼻窦炎、咽炎及扁桃体炎、喉炎和耳聋,至今仍为临床常见多发病。耳鼻喉科肿瘤和相关的免疫疾病也逐渐增多, 在当今本学科研究工作中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


三、耳鼻咽喉科疾病与
全身的相关性
耳鼻咽喉科虽是一个独立的医学分科,但它与整个机体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一)本科疾病影响整个机体方面
如鼻窦炎、中耳炎引起的颅内并发症,鼻及咽喉通气不畅通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慢性扁桃体炎可诱发风湿热、关节炎、心脏病及肾小球肾炎等。
 


(二)全身疾病影响耳鼻咽喉诸器官

内分泌改变引起的鼻塞,高血压引起的鼻出血,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耳聋耳鸣,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等。


四、解剖特点
耳鼻咽喉诸器官解剖关系较为复杂,多为深而细小狭长的腔道,欲清楚辨认其正常形态和病变表现,必须借助特殊的检查手段及设备。
窥镜:鼻窦窥镜 0度,30度,70度;
耳窥镜
纤维鼻咽喉镜
纤维支气管镜
支撑喉镜。


五、发展及前景
我国耳鼻咽喉专科始于1911年,近10年发展迅速,由于科技日益进步,医学各科相互渗透促进,从而大大扩展了耳鼻喉科领域。
耳鼻咽喉科与相关学科不可分割,经历了一个新的组合阶段,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仪器不断问世,推动了本学科的进步。
耳鼻咽喉科有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如耳聋的防治、耳鼻咽喉肿瘤、免疫等疾病相关临床研究工作量较大,未来的任务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

 


耳的临床应用解剖及生理
一、耳的临床应用解剖
(一)颞骨(略)
(二)外耳
1、耳廓
耳廓借韧带、肌肉、软骨和皮肤附于头颅侧面,双测对称(见图)。


(1)耳廓皮肤与软骨粘连较紧,皮下组织
少。
(2)血肿和渗出物极难吸收。
(3)软骨膜炎可发生软骨坏死,导致耳廓
变形。
(4)耳针疗法的研究。

 

2、外耳道
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向内至鼓膜,长约2.5cm至3.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部。
软骨部皮肤含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腺,能分泌耵聍,并富有毛囊和皮脂腺。

3、外耳的神经血管和淋巴
外耳神经(1)下颌神经耳颞支
(2)迷走神经耳支
外耳的血管:颈外动脉的颞浅动脉,
耳后动脉,上颌动脉。
外耳的淋巴流至耳廓周围淋巴结。
中耳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室、鼓窦、乳突。
(一)鼓室: 为含气空腔,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向前借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向后上以鼓窦入口与鼓窦及乳突气房相通。(见图)
 

1、鼓室六壁
(1)外壁:由骨部及膜部构成。膜部较大,即鼓膜(见图)
 

鼓膜—介于鼓室与外耳道之间,为向内凹入,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见图)
鼓膜的解剖分布名称

鼓膜脐、锤骨短突、锤骨柄、光锥、紧张部、松弛部
象限的划分(见图)

 

鼓膜分层:
共分三层,外-上皮层
中-纤维层
内-粘膜层
粘膜层与鼓室粘膜相连续。

(2)内壁(见图)
鼓甲为耳蜗底周所在处 前庭窗—卵圆窗为镫骨底板所封闭,通向前庭。
蜗窗—圆窗为圆窗膜所封闭。
(3)前壁
下有咽鼓管鼓室口
上有鼓室张肌半管开口
(4)后壁—乳突壁,有鼓窦入口
(5)上壁
又名鼓室盖,岩鳞裂为中耳感染进入颅内途径
(6)下壁
将鼓室与静脉球分隔(蓝色鼓膜)


2、鼓室内容物
(1)听骨、锤骨、砧骨、镫骨连结成听骨链(见图)

3、鼓室肌肉— 鼓室张肌,镫鼓肌


4、鼓室的神经血管
(1)鼓室的血管—主要来自颈外动脉
(2)鼓室的神经 —主要来自鼓室丛及鼓索神经
(二)咽鼓管
沟通鼓室与鼻咽的通道,成人全长约3.5cm,外1/3为骨部,其鼓室口位于鼓室前壁上部其内侧端的咽口,位于鼻咽侧壁,在鼻甲后端的后下方。

小儿咽鼓管接近水平,管腔短,内径较宽。易引起中耳感染。

 

(三)鼓窦 为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向后下通入乳突气房。
(四)乳突
根据乳突气房发育程度,乳突可分为4类:
①气化型 ②硬化型
③板障型 ④混合型

 


内耳
内耳结构复杂精细,又称迷路,位于颞骨岩部内,有听觉与位觉重要感受装置。
骨迷路
内耳
膜迷路
两者形状相似,膜迷路位于骨迷路内 ,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
(一)骨迷路
由致密的骨质构成,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
1.前庭:
位于耳蜗与半规管之间,前庭的外壁即鼓室内壁的一部分,前庭窗为镫骨底板所封闭,内壁构成内耳道底。


2.骨半规管:
位于前庭的后上方,三个弯曲的骨管互相垂直,依其所在部位有外半规管,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半规管的两端开口于前庭,其一端膨大的部分名壶腹。

3.耳蜗:
位于前庭的前面,形似蜗牛,由中央的蜗轴与周围的蜗底组成.
骨蜗管内共有三个管腔,上方名前庭阶,中间为膜蜗管,下方为鼓阶
(二)膜迷路
由膜管和膜囊组成,借纤维韧带固定在骨迷路内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膜耳蜗,其各部相互连通。
椭圆囊,球囊称位觉斑。
膜半规管位于骨半规管外侧壁。
膜耳蜗-中阶,基底膜上的螺旋器
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


(三)内耳的血管
主要来自基底动脉或来自小脑前下动脉分出的迷路动脉。
耳的生理学


耳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听觉与平衡觉。
(一)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导与骨传导两体途径传入内耳的。正常情况下,以气传导为主。
1.空气传导
2.骨传导
即声波直接经过颅骨,途径使外淋巴发生相应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而产生听觉,但声能深微,无听觉意义.骨传导在耳聋鉴别诊断中甚为重要。


(二)外耳的生理
收集声波,辨别声波来源方向并保护耳的深部结构。
(三)中耳的生理
1.鼓膜:鼓膜不同部位对声波反应不同。
2.听骨链:作为一个杠杆,将声波振动由鼓膜传入并保护内耳。
 

3.咽鼓管的生理功能
(1)保护中耳内外气压的平衡,
(2)引流作用,
(3)防声作用,
(4)防止上行感染。
(三).耳蜗的生理
1、传音功能:将前庭窗所受的声能传递
到毛细胞。
2、感音功能:将螺旋器受到的声能转换
到蜗神经的电位。
(四)平衡生理
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靠前庭、视觉及本体感觉三个系统协调完成,其中前庭系统最为重要。
当头部、身体运动产生刺激传至前庭感受器时,就可引起眼球、颈肌、四肢的肌反射运动,以保持自身的平衡。

耳的症状学
 

耳痛、耳漏、耳聋、耳鸣、眩晕

耳的检查法
1、视诊
2、触诊
(1)外耳道及鼓膜的检查法
(2)咽鼓管功能检查法
(3)听觉功能检查法
音叉,听力计,声导抗,
3、前庭功能检查
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鼻的临床应用解剖
鼻根
鼻梁
鼻翼
鼻尖
前鼻孔

一、外鼻
不同的部位有相应的解剖名称。
1、鼻的部位突起易受外伤
2、严重的鼻外伤可伴周围组织结构的损伤
3、外鼻以皮肤和软骨组成,易发疖肿



(一)鼻骨的支架
额骨鼻部
鼻骨
上颌骨额突
切牙骨

(二)软骨支架
组成:鼻外侧软骨
鼻中隔软骨
大翼软骨
鼻侧软骨

(三)血管神经和淋巴
1、面部的静脉均与海绵窦向通
2、鼻与上唇疖肿误行挤压,可引起海绵
窦血栓静脉炎
3、神经
(1)外鼻的运动神经—面神经
(2)外鼻的感觉神经—三叉神经的第一、
二支
4、淋巴
汇入下颌淋巴结和腮腺淋巴结
 

二、鼻腔
(一)鼻前庭
(二)固有鼻腔
内外顶底四个壁
(见图)
中鼻甲
中鼻道
下鼻甲
下鼻道
总鼻道
嗅裂
鼻中隔
1、内壁—鼻中隔
2、外侧壁
上、中、下鼻甲
上、中、下鼻道
下鼻甲的前上方—鼻泪管开口
下鼻甲附着处壁薄—穿刺部位
中上鼻道有鼻窦开口

总鼻道
嗅区—上1/3,上鼻甲内侧对应中隔
呼吸区—下2/3,中鼻甲内侧及中隔
以下
3、顶壁— 窄,成穹窿状
4、底壁—硬腭,与口腔相隔
 

三.鼻窦
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与面骨内含气的空腔,共四对两组。(见图)

前组:上颌窦
前组筛窦 前组均开口与中鼻道
额窦
后组:后组筛窦 开口与上鼻道
蝶窦 开口与蝶筛隐窝
(一)上颌窦(图) 居于上颌骨内,为鼻窦中最大的一对。
1.前壁:面壁,中央最薄,凹陷—尖牙窝.
2.后壁:较厚,与颞下窝比邻。
3.上壁:眶壁,骨壁薄,壁中有眶下神经血管。
4.底(下)壁:长低于鼻腔底。
5.内壁:为鼻强外侧壁的一部分。
(二)筛窦:
位于鼻外上方的筛骨内,呈蜂窝状,依其窦口所在部位不同分为前后两组,前组开口与中鼻道,后组开口与上鼻道。
筛窦外壁为菲薄骨板与眶内容物相隔,故筛窦发炎,有时可引起眶内感染。

(三)额窦
额窦位于额骨体内,形似不规则的锥体,尖端朝上,分.前.后.下内四个壁,开口于中鼻道。
(四)蝶窦
位于蝶骨体内,有蝶骨中隔分为左右两个,其大小,形状及不规则,开口与蝶筛隐窝。
蝶窦内有小静脉穿过与海绵窦交通,故蝶窦炎症可引起颅内感染。

四.鼻窦的血管神经与淋巴(略)
鼻的生理
一.鼻腔的功能
(一)呼吸功能:
1.空气交换的主要部分,
2.调温保湿功能,
3.鼻腔阻力有助于胸腔负压的形成,以利于气体交换。
( 二)保护功能
1.对吸入的空气进行清洁过滤,加温保湿的处理。
2.反射性喷嚏帮助排除吸入的异物.颗粒及刺激性气体。
3.鼻毛的滤过作用。
4.纤毛的运动作用。
(三)嗅觉功能
短促用力的吸气,层流到嗅区含气为的微粒溶解于嗅腺分泌无中,刺激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嗅神经.嗅球至嗅觉中枢产生嗅觉。

(四)共鸣作用
喉头发生通过鼻腔和鼻窦起共鸣作用。
(五)有助睡。

鼻的检查法
鼻镜—固有鼻腔
后鼻镜—鼻咽部
鼻咽纤维镜—鼻腔.鼻咽部及喉部
咽喉的解剖及生理
一.咽的应用解剖
咽上起于颅底,下达第六颈椎平面,前后扁平,上宽下窄,形似漏斗,是呼吸和消化
的共同通路。
咽的分布
鼻咽
口咽 咽
喉咽
一鼻咽
起于蝶骨体及枕骨底的部分,下至硬腭向后延长线以上—鼻咽。
腺样体(咽扁桃体)—顶与后壁交界处,淋巴组织团块。
后鼻孔—下鼻甲后端
咽隐窝—鼻咽癌好法部位

咽鼓管咽口—通往中耳
吞咽时,软腭上提,封闭鼻咽,使鼻咽与口咽相隔食物向下。

二.口咽
从硬腭向后延长线以,下至舌骨延线以上。
(见图)
三.喉咽
舌骨延线以下部分(下咽),下端在环状软骨下缘平面。
(见图)

 

 

 

 

咽部的淋巴组织
腭扁桃体
腺样体
舌根扁桃体


喉的应用解剖
 

喉是呼吸到的门户,位于颈前正中,在舌骨之下,上通喉咽,下接气管。
一.喉的软骨支架(见图)
(一)会厌软骨
(二)甲状软骨 V行切迹,第二性征(男)
(三)环状软骨
(四)勺转软骨 一对
 

 


二.喉腔
有声带分隔,分为声门上区
声门区
声门下区
声门上区:位于声带以上,其上口通于喉咽,称喉入口。
喉前庭—介于喉入口与室带之间
室带:一对,假声带,与声带平行,由粘膜韧带及甲勺肌组成。
声门区:位于声带之间。(见图)
声带—一对,由韧带肌肉粘膜组成,呈灰白色,随运动张开或闭合。
发声时—闭合
吸气时—张开
声门下区
为声带下缘以下至环状软骨以上的喉腔,炎症时易水肿,可引起喉阻塞。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