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论著

尿激酶球旁注射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尿激酶球旁注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采用尿激酶早期大量球旁注射,局部结合全身中医辨证分四型治疗。结论尿激酶球旁注射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可改善视网膜的血液循环,减轻静脉怒张,促进出血水肿吸收,尽早尽快恢复视网膜功能,有效地保护了视功能,减少了并发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目的观察尿激酶球旁注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采用尿激酶早期大量球旁注射,局部结合全身中医辨证分四型治疗。结果总有效率87.8%。结论尿激酶球旁注射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可改善视网膜的血液循环,减轻静脉怒张,促进出血水肿吸收,尽早尽快恢复视网膜功能,有效地保护了视功能,减少了并发症。

  Observation of effect of urokinas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reatment of retinal vein obstruction

  Xu Qinguo,Li Zizhen,Li Zhen,et 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ezhou Health School,Dezhou 253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urokinase injection beside eyeball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retinal vein obstruction.MethodsAll patients were injected by urokinase from injection beside eyeball and taken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ResultsThe response rate of treatment was 87.8%.ConclusionBoth two  are good to impove the blood supply,relieve the expand of vein absorb bleeding and repair the function of retina,reduce the complication.

  Key wordsretinal vein obstruc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urokinase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视网膜静脉血管病,为常见眼底病之一,其病因复杂、病程冗长、并发症多、治疗棘手、无特效疗法、预后差,据此笔者采用尿激酶球旁注射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147例154眼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2000年2月~2004年2月期间门诊患者,共147例154眼;其中男76例,女71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6岁,平均50.5岁;45岁以下43例,占29.3%,45岁以上104例,占70.7%;颞上支42眼,颞下支14眼,鼻下支1眼,共57眼,占37%;半侧静脉阻塞7眼,占4.6%;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例。合并高血压36例,糖尿病6例,高血脂7例,脑梗死5例,玻璃体积血8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15天51眼;15~30天50眼;1~2个月26眼;2~3个月20眼:>3个月7眼。肝郁气滞型74例,占50%;肝阳上亢型27例,占18%;阴虚瘀热型25例,占17%;痰瘀郁滞型21例,占14%。

  1.2临床检查147例均行常规眼部检查确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其中有视网膜无灌注区63眼,视网膜新生血管38眼,视盘新生血管10眼,黄斑囊样水肿101眼。并行实验室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检查。

  1.3诊断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

  1.4治疗方法

  1.4.1尿激酶国产尿激酶5000u+利多卡因0.5ml+地塞米松2.5mg,球旁注射(也可行鱼腰穴、太阳穴交替注射),1次/d,5~10次为1个疗程,效果良好。

  1.4.2中医辨证治疗(1)肝郁气滞型:视力下降、眼胀头疼、胸胁胀痛或情志抑郁、食少嗳气、脉弦或涩,治宜舒肝解郁、化瘀止血,方用舒肝破瘀通脉汤加减:丹参12g,赤芍12g,当归10g,白芍10g,柴胡10g,白术10g,云苓10g,木贼10g,蝉蜕10g,甘草3g,夏枯草30g,益母草30g,白茅根30g。(2)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头目胀疼、面颊潮红、急躁易怒、口苦苔黄或舌红少苔、脉弦或弦细,治宜平肝潜阳、化瘀止血,方用育阴潜阳通脉汤加减:生地15g,珍珠母30g,枸杞子12g,白芍10g,沙参12g,麦冬10g,山药10g,知母10g,黄柏10g,生龙骨10g,生牡蛎10g,怀牛膝10g,丹参12g,赤芍10g,蝉蜕10g,木贼10g。(3)阴虚瘀热型:头晕耳鸣、颧赤唇红、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酸遗精、心悸盗汗、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凉血化瘀,方用育阴凉散汤,生地12g,百部12g,夏枯草12g,金银花12g,炒茜草12g,山药10g,沙参10g,黄芩炭10g,炒栀子10g,白芨10g,丹皮16g,赤芍6g,大黄炭6g。(4)痰瘀郁滞型:头重眩晕、形体肥胖、嗜食肥甘、胸闷脘胀、舌白苔腻、舌有瘀点、脉弦或滑,治宜化痰利湿、活血通脉,方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陈皮10g,清半夏12g,云苓10g,胆南星10g,昆布10g,海藻10g,桃仁10g,苏木1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地龙10g,桔梗10g,车前子30g。

  1.5疗效标准治愈:视网膜出血基本吸收,荧光素造影静脉管壁无渗漏,也无并发症,视力提高;好转:视网膜出血部分吸收,荧光素造影管壁渗漏减少,视力略有好转;未愈:视网膜出血未吸收,视力未改善,出现黄斑囊样变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

  2结果

  2.1各型疗效比较见表1。

  表1各型疗效比较(略)

  2.2治疗前后视力比较见表2。

  表2治疗前后视力比较(略)

  2.3随访结果随诊1~3年中,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发现大面积无灌注区或新生血管的行激光治疗6眼。未按规定时间复诊,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手术治疗2眼。

  3讨论

  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医师多根据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将其分为缺血型与非缺血型,但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非缺血型可以发展为缺血型,在其发病初期多以大量出血斑为主要眼底表现,此时造影由于大片出血或严重眼底出血,久不吸收或不断有新的出血,而影响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两个严重并发症为新生血管和黄斑囊样水肿,而新生血管多出现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后2~3个月,晚则不超过6个月,临床曾见到发病后24天就出现虹膜新生血管。

  中医学认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属中医学的“云雾移睛”范畴,出血多者视力突然减退属“暴盲”。根据疾病发生的不同时期及其变化,笔者采用局部结合全身辨证,归纳为:肝郁气滞、肝阳上亢、阴虚瘀热、痰瘀郁滞四型。治宜舒肝解郁、凉血清热、滋阴潜阳、活血通络、健脾利湿,从而促进出血、水肿吸收,同时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坏,有利于视网膜缺血状态的改善,促进视网膜功能恢复,保护视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发现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尽早行激光治疗。

  尿激酶是从人尿中分离精制出来的一种纤溶酶制剂,是一种新的血栓溶解药物,已被广泛用于血栓性疾病,其能直接激活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加速纤维蛋白、酶蛋白、血红蛋白的分解,溶解血凝块及炎性渗出物,进而抑制纤维蛋白框架结构形成结缔组织,改善微循环、抗炎、促进出血吸收[1]。与少量激素联合使用的机制是由于红细胞分解产物可引起虹膜炎和视网膜炎,而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炎症血管反应及细胞反应,延缓肉芽组织生长,抑制机化膜形成故增加疗效。尿激酶在我国用于眼科临床已有二十余年历史,笔者取其见效快、疗效好、无抗原性、副作用少、较安全和剂量容易掌握的特点,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早期。因为从理论上讲,血栓形成2~3天后即开始机化水分流失,6~7天后成纤维细胞增生,纤溶酶活力大大降低,血栓被血管内膜新生血管和结缔组织代替。因此尿激酶应用愈早,效果愈好[2]。

  尿激酶应用原则:对新鲜出血者,应用止血药物治疗2天后,观察无新鲜出血即可早期大量应用,尿激酶球旁注射药物手册记载常用量500~1000u,据笔者临床观察发现,随着剂量的增加,疗效相应增加,递增至5000u时效果最明显,大于5000u时疗效不再增强。一般用药3~5天视力开始提高,10~15天视力提高到接近最高点,而且比较稳定,同时大多数患者视网膜水肿减轻, 片状出血开始疏松变薄吸收。发病4个月以内疗效较好,4个月以上者效果差。

  尿激酶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虽然对减轻自觉症状、提高视功能见效快,但活血化瘀,帮助瘀血吸收、修复血管、畅流血液的作用则较缓慢。而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帮助瘀血吸收、防止再出血方面功效见长[3]。故临床上二者配合使用一快一慢、标本兼治,既有利于缺血期内的视力提高,又有利于瘀血的吸收,减少机化膜形成。

  参考文献

  1蔡松年.国产尿激酶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初步报告.中华眼科杂志,1978,14(1):37.

  2叶丽南.玻璃体积血的尿激酶疗法.中西医结合眼科,1986,53(2):53.

  3张惠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血小板电镜观察及服中药后的变化.中华医学杂志,1980,60(5):263.

  作者单位: 253000 山东德州 德州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253000 山东省德州市联合医院

作者: 徐钦国李籽祯李真等 2005-7-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