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8期

外伤后早期眼球萎缩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对外伤后早期眼球萎缩的危险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对129例严重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外伤后早期眼球萎缩患者67例(67眼),另外同样因外伤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但无眼球萎缩的患者62例(62眼)作为对照。01时,致眼球萎缩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结论高度近视和视网膜脱离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外伤后早期眼球萎缩的危险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  对129例严重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外伤后早期眼球萎缩患者67例(67眼),另外同样因外伤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但无眼球萎缩的患者62例(62眼)作为对照。结果  当P=0.01时,致眼球萎缩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结论  高度近视和视网膜脱离可能为外伤后早期眼球萎缩的危险因素。因而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应加强宣教,避免眼外伤;对于外伤后有视网膜脱离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避免眼球萎缩的发生。

  【关键词】  眼外伤;早期眼球萎缩;危险因素
  
  The risk factor of early atrophy of eyeball after trauma

  FAN Chuan-feng,ZHU Xiao-hua.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Jinan, Jinan 250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 of early atrophy of eyeball after trauma.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29 eyes with severe ocular trauma between 1999 and 2002 was analysised,including all patients who underwent vitrectomy surgery,67 patients who had early atrophy of eyeball,62 patients didnt have.Results  When P=0.01,the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are high myopia and retinal detachment.Conclusion  High myopia and retinal detachment are liable to cause eyeball atrophy.

  【Key words】  ocular trauma;early atrophy of eyeball;risk factor

  严重眼外伤对眼球损伤十分严重,眼内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自然病程的结果是视力丧失、眼球萎缩,眼球萎缩在不同个体发生的时间不一,有些患者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眼球外形,而有些严重患者则可以在受伤后的短时期内即出现眼内各组织的退行性变和眼球的萎缩,关于外伤后早期眼球萎缩的危险因素目前研究甚少,本文旨在就其危险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999~2002年湘雅附二院眼科收治严重眼外伤行玻璃体切割治疗的部分患者共129例(129眼)。其中外伤后早期眼球萎缩患者67例(67眼),另外同样因外伤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但无眼球萎缩表现的患者62例(62眼)作为对照。

  外伤后出现早期眼球萎缩患者纳入标准:(1)眼轴短:①无高度近视者,B超检查患眼眼轴<20mm;②有高度近视者,B超检查患眼眼轴较健眼缩短>4mm以上。(2)眼压低:低于10mmHg或更低。(3)视功能差:多为手动到光感,光定位差的患者,所有患者视力小于0.05。(4)眼内结构紊乱:B超示眼底光带明显增厚,术中多发现有明显的PVR或aPVR。(5)病程小于30天(受伤到玻璃体手术时间)。

  所选择病例中均符合(1)、(2)、(3)、(5)4项,多数合并有(4)项。

  1.2  检测因素  因变量Y:0(眼球萎缩),1(无眼球萎缩)。

  根据临床观察选下列因素作为自变量:年龄(岁/10),病程(天数/15),高度近视(0=无,1=有),受伤性质(0=眼内异物,1=眼球穿通伤,2=钝挫伤,3=眼球破裂),视网膜脱离(0=无,1=有),脉络膜脱离(0=无,1=有)。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条件似然比的向后逐步法,分别取P=0.01和P=0.05作为进入和剔除回归方程的界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眼球萎缩组资料同前。无眼球萎缩组共62例(62眼),年龄6~65岁,平均(35.4±17.7)岁,其中男49例(占79.0%),女13例(占21.0%),受伤到手术时间4~300天,平均(40.2±71.7)天。受伤年龄构成比与性质构成比,见表1、表2。

  表1  受伤年龄构成比(略)

  表2  受伤性质构成比(略)

  受伤性质按国际眼外伤的分类标准[1]分为4组:(1)后节异物伤:是指玻璃体或后段球壁内有异物存留;(2)穿通伤:是指锐器所致的角、巩膜全层裂开;(3)眼球钝挫伤:指钝力所致的非眼球壁裂开性眼内损伤;(4)眼球破裂伤:指钝力引起的眼球壁全层裂开。

  2.2  多因素分析结果  最后统计结果,见表3。当P=0.01时,对眼球萎缩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

  表3  多因素分析结果(略)

  3  讨论

  3.1  严重眼外伤的流行病学  眼外伤是眼科中极为常见的疾病,据统计,在眼科医生检查的所有病人中平均20例中就有1例是眼外伤,同时,眼外伤也是眼科住院的主要原因,国内报告约占住院总数的1/3。作为仅次于白内障的损害视力的主要原因,眼外伤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危害极大。

  眼外伤多发于16~45岁青壮年,这与该年龄段的群体特征有关。青壮年是社会和家庭的主要劳动者,从事第一线的劳动,接触危险因素的机会相对较多,同时又因为这一人群易冲动出现暴力行为导致眼外伤;男性的眼外伤明显的多于女性,这与男女的工作暴露差异及社会活动范围不同有关。本研究共统计严重眼外伤(均行玻璃体切割治疗)129例,16~45岁年龄段占61.4%,男女比例为5.45∶1,与国内外的眼外伤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4]。

  眼外伤重在预防,有研究表明,在工农业生产中采取干预措施,如配置眼保护设施、宣传教育、改造工作环境等可以有效地降低92%职业性眼外伤的发生[5]。

  3.2  外伤后早期眼球萎缩的危险因素探讨

  3.2.1  关于外伤后早期眼球萎缩的定义  一般的教科书或专著上均无明确的阐述。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也甚少。本文外伤后眼球萎缩的界定标准主要参照北京同仁眼科医院何雷等认为的标准[5]。林文秉曾经指出:眼球萎缩是按照眼球的逐渐缩小和眼压逐渐降低来鉴定的。通常成人的眼球(正视眼)约为24mm×23.5mm×23mm,眼压按照Schiotz眼压计是15~30mmHg。如果眼球的大小和眼压是在这些标准之下(特别是和患者的健眼比较),则眼球的萎缩是存在的[6]。

  3.2.2  关于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者眼轴延长、球后段扩张变形,可影响脉络膜视网膜微循环,干扰组织营养代谢,高度近视眼球血管壁变化很大,早年(3~40岁)即可出现微循环血管床老年性改变,视网膜动脉和小动脉肌层显著变薄,视网膜及脉络膜中小动脉及小静脉局限性破坏,进而引起一系列病变。另有研究发现,无论高度近视人眼或动物眼都表现后极部巩膜胶原积聚减少,巩膜变薄,组织丢失,胶原纤维直径变小[8]。

  高度近视者这些解剖和生理病理特点使得其比正常者更易在受伤早期即出现眼内广泛性退行性变,出现眼球萎缩。因此对于高度近视患者,一方面要重视平时的保养和防护,另一方面一旦发生眼外伤,更应积极救治,尽可能阻断外伤后病理进程,最大可能地挽救患者的眼球。

  3.2.3  关于视网膜脱离  钝挫伤引起的视网膜脱离穿孔伤多见。正常眼受严重的钝挫伤之后,眼球被重击的瞬间眼球变形,致视网膜在锯齿缘附着处发生撕脱。眼球穿通伤后也可以造成出血性的视网膜脱离,而眼球破裂常常伴有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的脱出,或伴有重度的脉络膜上腔及视网膜下腔的出血。

  伤后早期视网膜脱离病理变化显示视网膜下大量蛋白样渗出、积血,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色素上皮功能障碍,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血管通透性增加,玻璃体腔渗透压升高;后期由于炎症和出血释放的介质刺激,眼内血块机化,受损伤的色素上皮、巨噬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等增生和化生为成纤维细胞,同时对创口部位的纤维细胞产生趋化吸引,形成视网膜前膜,发生外伤性PVR导致视网膜脱离、固缩[9,10]。

  伴有视网膜脱离的眼外伤,常常意味着受伤时间已久或眼后段遭受比较严重的破坏,眼内正常生理代谢难以维持。发展到一定阶段,眼内组织将弥漫性的变性,各种退行性变占据优势,眼球逐渐缩小,形态也发生改变,此时,眼球萎缩开始发生并持续进展。因而对于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应该尽快行网脱复位和必要联合手术,以防止和控制眼球萎缩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4  结论

  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和脉络膜脱离可能为外伤后早期眼球萎缩的危险因素。因而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应加强宣教,避免眼外伤;对于外伤后有视网膜脱离或脉络膜脱离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避免眼球萎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Kuhu F,Morris R,Witherspoon CD,et al.A standardized classifica-tion of ocular trauma.Ophthalmology,1996,103:240-243.

  2  荆春霞,王声勇,池桂波.眼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原因分析.疾病控制杂志,2001,9(3):194-196.

  3  张明芳.眼外伤住院病人503例统计分析.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8,20(1):62-63.

  4  Ferenc K,Viktoria M.Epidemiology of serious ocular trauma.Der Ophthalmol,1998,95(5):332-343.

  5  Hester JL.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work-related eye injuries.Am J Prev Med,2000,18(4):27-32.

  6  何雷,王文伟,张荷珍.玻璃体切除术对外伤后早期眼球萎缩的疗效分析.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9,20(5):405-406.

  7  林文秉.眼科病理解剖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324-325.

  8  Mc Brien NA,Cornell LM,Gentle A.Structural and ultra structural changes to the sclera in a mammalian model of high myopia.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1,42(10):2179-2187.

  9  Marmor MF,Martin LJ,Tharpe S.Osmotically induced retinal detachment in the rabbit and primate.Invest Ophthal-mot Vis Sci,1980,19(9):1016-1029.

  10  Wood CM,Richardson J.Chorioretinal neovascular mem-brans complicating contusional eye injuries with in direct choroidsal ruptures.Br J Ophthamol,1990,74(2):93-96.

  (编辑:朱兆耘)

  作者单位: 250001 山东济南,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410011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眼科

 

作者: 范传峰,朱晓华 2006-8-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