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3期

单疱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合并内皮变性1例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因“左眼红胀疼痛、视物不见20天,以左眼角膜炎、左眼青光眼待排”于2005年10月31日收入院。6,左眼视力手动/20cm,右眼眼压15mmHg、左眼眼压24mmHg,左眼睫状充血(+++),角膜全层弥漫性水肿、增厚,荧光素染色(-),上皮下小泡,KP(+++),房闪(-),虹膜纹理不清,眼后节窥不清,右眼未见明显异常。住院后给予......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4岁。因“左眼红胀疼痛、视物不见20天,以左眼角膜炎、左眼青光眼待排”于2005年10月31日收入院。专科检查情况: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手动/20 cm,右眼眼压15 mmHg、左眼眼压24 mmHg,左眼睫状充血(+++),角膜全层弥漫性水肿、增厚,荧光素染色(-),上皮下小泡,KP(+++),房闪(-),虹膜纹理不清,眼后节窥不清,右眼未见明显异常。住院后给予抗炎、抗病毒、营养角膜内皮等对症治疗。7天后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手动/20 cm,左眼睫状充血(+),左角膜中央直径6 mm,全基质层水肿,KP(++),内皮面可见约2 mm×2 mm之团状斑附着,后弹力层皱褶(+++),虹膜周边纹理清,前房中深,隐约可见瞳孔轮廓,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存在,为明确病原体行共焦显微镜检查,报告:内皮细胞隐见,可见赘疣,团状渗出物附着,中、深层基质细胞肿胀明显,上皮基底膜结构紊乱,上皮细胞形态尚可,基质细胞间质少许点状不定型物。提示左眼病毒性角膜炎(HSK)、内皮变性。确诊为左眼单疱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左眼局限性角膜内皮失代偿。建议继续全身抗病毒(阿昔洛韦0.25 g,每日2次静脉点滴)及营养支持治疗(维生素C 3.0 g+三磷酸腺苷0.4 g静脉点滴),局部用正大捷普眼液、迪菲眼液、更昔洛韦眼膏点眼,阿糖胞苷0.5 ml+强的松龙0.3 ml左眼结膜下注射。治疗14天后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0.25,左眼睫状充血明显减轻,角膜病变区水肿明显消退,内皮面原团状渗出物明显缩小,全身停用静脉点滴,局部点眼同前。28天后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0.6,左眼睫状充血消失,角膜透明,KP(+),内皮面渗出灶已吸收,后弹力层皱褶消失,虹膜纹理清晰,前房中深,瞳孔可见,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

    2  讨论

    HSK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主要与全身病毒血症以及免疫反应有关。其病原体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眼部原发感染后,病毒常在三叉神经节内长期潜伏,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全身或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时,潜伏的病毒被激活,可沿三叉神经逆道至靶组织,引起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根据发病的时间及侵犯的部位不同分为3种临床类型:上皮型、基质型、内皮型。角膜内皮炎是HSK中比较严重和少见的一种类型,常单眼发病,部分病例可有眼压升高,可能与病毒感染小梁网出现炎症反应,使房水滤过功能受阻有关,该患者入院时眼压高,疑似青光眼,应注意鉴别。原发性或复发性疱疹性上皮损伤应与上皮创伤、棘阿米巴、带状疱疹、细菌性或真菌性角膜炎相鉴别。基质性疱疹性炎症反应和浑浊应与结缔组织病、Cogan综合征以及基质型或盘状角膜炎相鉴别,如麻疹、带状疱疹、EB病毒、梅毒性基质型角膜炎。因HSK是一种严重感染性角膜疾病,是致盲率很高的角膜病之一,内皮型角膜炎损害内皮细胞,结果往往是不可逆的,故应被眼科医师重视,早发现早治疗。本例患者就诊时左眼视力已降至手动,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可能会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功能严重损害,出现大泡性角膜病变,甚至角膜内皮失代偿。对病原菌不明确者应行角膜内皮镜检查,明确病原菌,合理用药,提高疗效。

     作者单位: 714000 陕西渭南,渭南市第二医院眼科

 (编辑:乔  雨)

作者: 张敏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