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28卷第1期

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腭裂修复术患儿苏醒时间和苏醒质量的影响

来源:滨州医学院学报
摘要:静脉麻醉。苏醒先天性腭裂修复手术患儿拔管时要求苏醒完全,无躁动挣扎,否则易出现分泌物误吸、创面渗血水肿、舌后坠及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等并发症。丙泊酚是一种体内无蓄积、苏醒迅速而完全的静脉全麻药,笔者将其用于先天性腭裂修复术患儿的麻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开放静脉后静滴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丙泊酚;静脉麻醉;腭裂修复术;苏醒

    先天性腭裂修复手术患儿拔管时要求苏醒完全,无躁动挣扎,否则易出现分泌物误吸、创面渗血水肿、舌后坠及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等并发症。丙泊酚是一种体内无蓄积、苏醒迅速而完全的静脉全麻药,笔者将其用于先天性腭裂修复术患儿的麻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全麻下行腭裂修复术的患儿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2~7岁;体重10~25 kg。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丙泊酚组)和Ⅱ组(异氟醚组),每组各20例。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于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2 mg/kg,苯巴比妥钠2 mg/kg。不合作的患儿入室前肌注氯胺酮5 mg/kg。入室后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电图。开放静脉后静滴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麻醉诱导用芬太尼4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丙泊酚2 mg/kg及琥珀胆碱1.5 mg/kg。充分肌松后气管插管,接Fabus GS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15~20次/min,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0 kPa。Ⅰ组患儿静脉泵注丙泊酚5~10 mg/(kg·h)维持麻醉,Ⅱ组吸入1.0%~1.5%异氟醚,术中不追加肌松药和芬太尼,于手术开始后两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3~5 mg。术中根据血压、心率及手术刺激强度调整丙泊酚输注速度和异氟醚吸入浓度,手术结束放碘仿纱条时停用麻醉药。自主呼吸平稳、吸空气5 min,SpO2≥95%、呼唤能挣眼时,吸净气管和口腔内分泌物后拔出气管导管。同时记录患儿苏醒时间、程度、苏醒期有无躁动、挣扎及术后早期低氧血症(拔管后,若患儿吸空气SpO2<90%,持续时间>5 min,判定为早期低氧血症)。

    2  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Ⅰ组停药后平均6 min苏醒,且苏醒完全,拔管时有2例出现轻微躁动。Ⅱ组停药后平均7 min苏醒,停止给予刺激后又入睡,在吸痰及拔管时有12例出现躁动和挣扎,并且血压和心率明显升高。Ⅰ组2例出现拔管后早期低氧血症,单纯面罩吸氧后缓解;Ⅱ组7例出现拔管后早期低氧血症,经面置吸氧、托下颌或牵拉舌体后缓解。

    3  讨论

    先天性腭裂修复手术是小儿常见手术,要求术中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控制不同时期的麻醉深度,术毕苏醒迅速而完全,避免苏醒期躁动和挣扎,从而减少手术创面的渗血、水肿及由此而引起的并发症,确保手术安全。丙泊酚为快速短效静脉全麻药,可间断或持续给药而无蓄积[1],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与剂量相关,虽然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致一过性血压下降,但小儿循环功能大都良好,用量适当并无多大影响。本组持续泵注丙泊酚期间血压无明显下降,心率也比较平稳。术后6 min左右苏醒,并且完全,苏醒期大都能耐受气管导管,仅个别出现轻微躁动。异氟醚是目前应用较广的吸入麻醉药,对循环影响小,苏醒比较迅速,本组苏醒时间与丙泊酚无明显差异。但文献报告吸入麻醉药在浅麻醉状态下存在痛觉过敏现象[2]。异氟醚吸入全麻,在苏醒期麻醉转浅,MAC降低,刀口出现痛觉过敏,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的刺激,患儿易于出现躁动和挣扎,本组20例中就有12例出现了躁动和挣扎,给苏醒期的麻醉管理增加了困难。术后早期低氧血症是临床常见的麻醉后并发症,主要由麻醉药和肌松药的残余作用所致。腭裂修复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还与手术刺激、压舌板的长时间使用、咽部组织和舌根部水肿以及手术创面的渗出使口腔分泌物明显增加有关。Ⅰ组患儿用了代谢消除较快的丙泊酚维持麻醉,降低了麻醉药的残余,因此患儿清醒比较完全,能够按照指令吐出口腔内的分泌物,加上手术开始后静脉给予了小剂量的地塞米松,消除了舌根和咽部的水肿,从而降低了低氧血症的发生率。Ⅱ组患儿由于吸入麻醉药的痛觉过敏,病人耐受气管导管的能力差,虽然在术中用了激素,但由于苏醒期的频繁躁动和挣扎,创面的渗出和咽喉部的水肿较重,这是Ⅱ组患儿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本文观察结果表明,丙泊酚静脉麻醉苏醒快而完全,苏醒期无躁动挣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小儿先天性腭裂修复手术的理想麻醉药。

    参  考  文  献

    1. 何咸兵,王淮胜,徐德才.丙泊酚、咪唑安定在小儿扁桃体增殖体切除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4:216

    2. 曾因明,张励才,方韬.吸入全麻药的痛敏表现及可能的作用机制[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3,6:369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滨州市  256603 

作者: 齐美 贾树山 胡燕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