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28卷第3期

纤维蛋白原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来源:滨州医学院学报
摘要:【关键词】纤维蛋白原。糖尿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是所有凝血因子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蛋白,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Fib水平变化不仅与凝血障碍有关,而且与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肾病、肝病等有关。因而,Fib的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近年来,大量临床和流行病......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冠心病肿瘤糖尿病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是所有凝血因子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凝血蛋白,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Fib水平变化不仅与凝血障碍有关,而且与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肾病、肝病等有关。因而,Fib的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

    近年来,大量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进一步证实,Fib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因素。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浆Fib主要参与血管内梗阻性血栓形成,并在动脉血栓形成的最后阶段起增强作用。有报道证实大部分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性猝死以及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内均发现有梗阻性血栓形成,并认为血管内血栓形成是造成这些动脉硬化并发症的主要发病机制[1]。研究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认为血浆Fib水平增高导致冠心病发病的机制是:①由于Fib水平的增高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增加的病理易于使血管内血栓形成。②在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中,Fib通过其本身的血栓和止血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而发挥作用;Fib升高可以导致血液粘度增加,并直接诱导血液中红细胞聚集,从而明显降低血液的流动性,这种血液流变学改变还能明显影响对血管壁的切流速度,进一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及血栓形成。③Fib及其降解产物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能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2]。

    2纤维蛋白原与恶性肿瘤

    Fib是参与止血、血栓形成的主要物资,是凝血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水平高低可以严重影响血液凝固和血流变,其降解产物还可以直接损坏血管壁。人们早已注意到恶性肿瘤时常伴有血栓和出血问题,在尸解中已发现有血栓栓塞的证据。临床上原发性深部静脉血栓的患者可能有潜在的肿瘤[3]。Gagazza等分别报道肺癌、卵巢癌、宫颈癌、头颈部恶性肿瘤亦存在明显的降解产物升高,这些标志物的异常提示有慢性血管内凝血和纤溶性增强,在癌症患者中血栓并发症比出血更多见,其临床表现为深部静脉血栓和慢性DIC。有实验证明,在肿瘤不同时期,Fib有差异,在早期有35%患者出现异常,晚期高达83%,提示Fib异常与疾病进展和不良预后有关系,纤溶、凝血与癌症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其机制认为:①肿瘤细胞释放癌性促凝物,组织因子、纤溶酶激活物;②血小板聚集、释放增加,其释放的α颗粒、Fib等分子可释放进入血循环;③肿瘤细胞浸润血管内皮,化疗药物等对血管内皮有损伤作用;④合并感染。以上因素的作用,导致肿瘤病人易形成血栓,而继发纤溶亢进所形成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又能反馈性地刺激血浆Fib增高[4]。肿瘤局部血栓形成又有助于肿瘤细胞附着于血管壁,为肿瘤细胞生长浸润及远处转移创造条件。有学者研究发现,在非转移癌组织中,纤溶抑制物水平明显高于转移癌组织,纤溶可增加瘤细胞从原发瘤细胞脱落,从而增加转移瘤,推测是纤溶启动蛋白水解过程破坏血管壁的基膜结缔组织,使肿瘤细胞容易脱落,创造了肿瘤转移的基本条件,其中Fib可作为不可粘附分子配体,即桥梁作用,增加白细胞、血小板及肿瘤细胞间的粘附结合[5],在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Fib对于早期提示肿瘤恶化,判断其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对肿瘤患者进行纤溶及凝血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延长患者生存有重要意义。

    3纤维蛋白原与肝脏疾病

    纤维蛋白原是由肝脏实质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反应蛋白,在炎症或脏器损伤时合成增加,在肝功能严重受损或失代偿时合成减少。急性乙型肝炎病人肝脏受到严重损害,凝血固子合成减少,纤维蛋白原的含量降低。有研究表明,肝硬化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其原因可能与肝硬化病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和纤维蛋白原与纤维结合蛋白大量结合沉积于肝纤维组织中[6]等因素有关。肝硬化病人常开发肝癌,有研究表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高于未并发原发性肝癌组。说明肝硬化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肝硬化病人出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高时,除考虑肝功能好转外,还应考虑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

    4纤维蛋白原与糖尿病

    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正常人,特别是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Ⅱ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7],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活力显著下降。血液中纤溶活性的调节主要取决于内皮细胞分泌t-   PA/PAI-   1的相对比例。血小板α-   颗粒中富含纤溶酶原激活物-   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   1),而且全血PIA-   1的3/4储存于血小板中。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活性,使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减慢,导致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8],此外,糖尿病患者中Lp(a)常增高,后者与纤维蛋白溶解酶有相似的同源性,能与之竞争结合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从而抑制纤溶酶的活性,血浆纤维蛋白增高[9]。蛋白激酶C(PKC)是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高糖状态下,PKC活化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生化机制。其使PAI-   1基因表达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血小板活性增加[10]。在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上的Fg受体结合,并通过氧化应激来促进血小板聚集,从而导致血小板粘聚性增加,促进血栓的形成[11]。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不但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因素,又促进了其它危险因素的作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积极降纤治疗是防治糖尿病、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

    5纤维蛋白原与临产妇女

    现代围生医学报道,随着医学的发展,产科死亡率高的四大疾病,包括妊娠合并心脏病、严重妊高征、产后出血以及产褥感染的治疗效果有明显提高,死亡率下降。然而,由于妊娠末期纤维蛋白原大幅度升高所形成的生理性高凝、高粘度状态,在加上胆固醇及脂代谢异常,导致胎盘血管粥样硬化,影响血流量,损伤血管内皮,促使微血栓形成[12]。凝血与抗凝系统的失衡,形成的深部静脉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常常措手不及,造成严重的后果。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表现LDL和TG水平增高。特别是高TG血症时,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加时,亦伴有凝血因子合成增加,富含TG的脂蛋白的凝血因子接触后,可使凝血因子合成处于激活状态,血液则处于高凝状态[13]。因此,了解孕产妇产前、产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早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降低和干预孕产妇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对于预防和避免发生血栓性疾病以及其它的严重并发症,提高孕产妇的生存质量将有较实用的临床价值。总之,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改变,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在心血管疾病、急性炎症、糖尿病、恶性肿瘤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增高。又由于它产生于肝脏,故肝脏严重病变,如肝硬化、中毒性肝炎等可出现减低。因此,血浆纤维蛋白含量的测定,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Yarnell JWG,Baker IA,Sweetnam PM,et al.Fibrinogen,viscosity,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re major risk factors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Tcaerphilly and speed well collaborative heart daiseases studies[J].Circulation,1991:83:836

    2.Koh KK,Horne 111 MK,Cannon 111 RO.Effects of hormone replace ment therapy on coagulation,fibrinolysis,and thrombosis risk in post menopausal women[J].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1999,82:626

    3. 李家增,贺石林,王鸿利.血栓疾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243

    4. 杨莉.纤维蛋白原与血栓性疾病[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163

    5. Stolpe A,Jacobs N,Haje WJ,et al.Fibrnogen binding to ICAM-   1 to EA.hy 926 endthelial cell is dependent on an in tact cytoske leton,Thromb [J].Thromb Hacmost,1996,75:182

    6. 周道银,易滨,石磊,等.纤维结合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时间在肝硬化、肝癌中的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8,14(4):224

    7. Kannel WB,Agostino RB,Wilson PWF,et al.Diabetes,fibriongen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e Framingham experrence[J].Am Heart J,1990,120(3):672

    8. 朱明霞.糖尿病与血栓形成[J].临床荟萃,2000,15(20):953

    9. 朱禧星.现代糖尿病[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3

    10. 杨开初,毛秀萍.高血糖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2):126

    11. 贾庆哲.糖基化终产物在动脉硬化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1,28(1):3

    12. 曹赞孙,苟文丽.现代围产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09~410

    13. 马惠莉,冯军.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2,23(6):326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检验科257055

作者: 刘子英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