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28卷第6期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62例临床分析

来源:滨州医学院学报
摘要:【关键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丙种球蛋白【中图分类号】R7221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简称新生儿化脑)是新生儿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本病临床表现很不典型,颅内压增高征出现较晚,又常缺乏脑膜刺激征,早期诊断困难,死亡率高。...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丙种球蛋白

  【中图分类号】  R72213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简称新生儿化脑)是新生儿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本病临床表现很不典型,颅内压增高征出现较晚,又常缺乏脑膜刺激征,早期诊断困难,死亡率高。所以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是关键。本文对我院2000年到2005年收治的62例新生儿化脑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新生儿化脑62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总数的18%。男40例,女22例。胎龄≤37周12例,>37周50例;剖宫产15例,经阴分娩47例。患儿病时日数<4 d 6例,4 ~7 d 16例,8~14 d 24例,15~28 d 17例。住院天数1~30 d,平均17.5 d。农村48例,城市14例。

  1.2  临床表现 

  发热58例(9355%),惊厥34例(5484%),双眼凝视32例(5161%),呕吐25例(4032%),拒乳20例(3226%),反应低下18例(2903%),少吃少哭16例(2581%),腹泻13例(2097%),黄疸11例(1774%),青紫11例(1774%),激惹10例(1613%),尖叫9例(1452%),嗜睡7例(1129%),昏迷6例(097%)。前囟门紧张32例(5161%),肌张力增高17例(2742%),颅缝裂开15例(2419%),前囟饱满15例(2419%),肝脾大11例(1774%),肺部口罗音10例(1613%),肌张力下降(1452%)。

  1.3  实验室检查

  1.3.1  外周血象:WBC<10×109/L 5例,(10~15)×109/L 22例,(15~20)×109/L 20例,>20×109/L 15例。N>60%52例,HGB<120 g/L 16例,PLT<100×109/L 3例。

  1.3.2  脑脊液:62例脑脊液外观呈微混或混浊,WBC(20~100)×106/L 28例,(100~1000)×106/L 26例,>1000×106/L 8例,N 60%~70%30例,70%~80%17例,>80%15例。蛋白定量均>04 g/L,糖定量<22 mmol/L 26例,其余均>22 mmol/L,氯化物定量均正常。脑脊液细菌培养和涂片结果:大肠杆菌8例(1290%),肺炎杆菌6例(968%),表皮葡萄球菌4例(645%),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484%),肺炎球菌3例(484%),其余均未培养出细菌。

  1.3.3  头颅CT:外部性脑积水1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例,脑梗死2例,脑萎缩2例。

  1.4  治疗方法

  大剂量青霉素40~60万u/(kg·d),联合头胞噻肟钠200mg/(kg·d),疗程2~3周。其中36例应用丙种球蛋白,每次25 g,用1~2次。同时降颅压、镇静、止惊等对症处理和加强支持疗法。

  1.5   治疗结果

  痊愈38例(6129%),好转17例(2742%),自动出院5例(810%),死亡2例(320%)。

  2  讨论

  2.1  新生儿化脑的诊断

  新生儿化脑系指出生后4周内化脓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其发病率约占活产儿的02‰~1‰,早产儿可达3‰[1]。其病原菌在新生儿不同于其他年龄,多年来其病死率下降远不如其他年龄组那样显著,幸存者可留下失明、耳聋、癫痫、脑积水、智力或运动障碍后遗症。早期确诊及时彻底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关键,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体征,而大多数患儿入院前已用过抗生素,脑膜炎多是亚急性过程,有时是在原发病治疗恢复过程中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笔者认为若能仔细观察以下几点,及时腰穿,对早期诊断有帮助:①发热:本组病例9355%出现发热,多表现为低热,个别高热。有的按一般感染,如新生儿脐炎、肺炎、脓疱疮,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差,或者在治疗非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如本组病例中的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新生儿溶血症(ABO血型不合),出现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发热。②不典型惊厥或双眼凝视:本组病例5484%出现惊厥,有的患儿仅有上肢小抽动,或眼肌和口角抽动。而双眼凝视发生率占5161%。③前囟紧张或饱满:本组前囟紧张发生率占5161%,前囟饱满共有2419%。④拒乳或呕吐:足月儿常吃奶减少,继之出现呕吐,早产儿常以拒乳起病。⑤肌张力改变。若出现上述任何一项或几项均应早期作腰穿。脑脊液是确诊关键,要正确采集,仔细检查并正确判断其结果。本组均采用五号半小儿头皮针进行穿刺,这样既不容易造成损伤,出现血性脑脊液而影响结果,又操作方便,穿刺成功率达998%。脑脊液化验检查包括常规、生化、涂片及细菌检查加药敏试验。若高度怀疑化脑而脑脊液正常者,可在2~3 d后重查脑脊液而获阳性结果,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患儿有败血症存在,细菌已进入脑膜,但尚未发生炎症反应[2]。

  2.2  新生儿化脑的治疗


  2.2.1  抗生素的应用:一般根据病原菌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高脂溶性低分子量抗生素,使在脑脊液中达到杀菌水平。但脑脊液涂片检查阳性率低,而细菌培养时间长,本组培养结果阳性率也低。所以在病原菌未明确情况下,本组多采用大剂量青霉素40~60万 u/(kg·d)分次静滴,并且联合头胞噻肟钠200 mg/(kg·d)分2次静推。氨苄青霉素对很多大肠杆菌不敏感[3],并且容易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故已不适用于治疗新生儿化脑。氯霉素除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外,又可发生“灰婴综合征”,应尽量不用,以免引起医疗纠纷。抗生素疗程2~3周,脑脊液复查应在临床症状消失,接近完成疗程时需检查一次,若已正常,用药至规定疗程,即可停药。

  2.2.2  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其脑脊液中体液免疫因子和吞噬细胞功能活力不足,细菌可在脑脊液中迅速繁殖。IgM、IgA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IgG仅在妊娠后期才大量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且随胎龄增长,胎儿体内IgG含量是线性上升关系。当严重感染时,新生儿体内的IgG可被大量消耗,体内产生IgG及其亚类的能力受到抑制,更加重了血清IgG及其亚类浓度的下降。IVIG是从大量供体的混合血浆中分离制备的Ig,其抗感染作用主要是中和病原体及其毒素,或通过刺激补体溶解病原体外,更重要的是通过Fc段与吞噬细胞的Fc段受体结合,促进其吞噬作用[4],本组62例中有36例应用IVIG,其效果优于单用抗生素。

  2.2.3  对症和支持疗法:脑水肿时可应用20%甘露醇0.5~1 g/kg,加用速尿1~2 mg/kg。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钠负荷量20mg/kg,每日维持量5 mg/kg,疗效差时可配合10%水合氯醛05 ml/kg,或者安定02~03 mg/kg。注意吸氧、保暖及能量供应,保证液体及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血糖、低血压和酸中毒,可酌情少量多次给血浆。

  参  考  文  献

  1.金汉珍,黄德现,官希吉.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02

  2.高永恩,顾幼玉,高维新.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137例临床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1980,18(3):135

  3.吴梓梁.小儿内科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1525

  4.廖清奎,贾苍松.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输注在儿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12(4):199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滨州市  256603

  (收稿日期:20050901)

作者: 贾秀红 朱淑霞 唐慎华 杨华琴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