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2007年第30卷第6期

大动脉损伤破裂的救治体会

来源:《滨州医学院学报》
摘要:【关键词】血管损伤。休克尽管近些年来社会救助体系和各医院120急救工程不断得到完善,血管外科技术逐渐普及,但大动脉损伤破裂因出血凶猛,肢体致残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本文报告我院救治的5例大动脉破裂病例,总结如下。6cm,腔内吸出大量陈旧血块及腐败组织,查清系左颈总动脉远段破裂出血,吸净脓腔,敞开部分......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血管损伤;动脉;休克


    尽管近些年来社会救助体系和各医院120急救工程不断得到完善,血管外科技术逐渐普及,但大动脉损伤破裂因出血凶猛,肢体致残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本文报告我院救治的5例大动脉破裂病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性,28岁,被他人用刀刺伤左下腹1.5 h急症入院。入院查体:BP 30/0 mmHg,意识淡漠,神志恍惚,体胖,皮肤黏膜苍白,左下腹伤口长约3.5 cm,不断有鲜血流出。HGB 32 g/L,立刻给予扩容,抗休克治疗,同时作好手术准备,于伤后2 h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有三处裂口,腹腔内肠液和血液混合物约1 500 ml,吸净后见右下腹腹膜后有鲜血涌出,给予压迫止血,修补小肠裂口,探查见右髂总动脉断裂约3/4周,此时查右下肢肿胀明显,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皮温较对侧低,左足部毛细血管恢复时间延长,右髂总静脉正常,在受伤5 h后将断裂的左额总动脉吻合完毕。因右下肢肿胀行小腿部切开减压。病人术中血压不稳,术后小腿部切口渗血较多,终于抢救无效,死于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例2,患者男性,13岁。因左侧咽颌间隙脓肿3天急症入院,行切口引流,流出脓液50 ml,放置橡皮管。7 d后换药更换引流管时,病人因咳嗽突然术腔大出血,即刻给予压迫止血。5 d后再次出血不止,查体颈部左侧肿胀,上至腮部下达锁骨,颈前超过正中线,扪及质软,无明显波动感,呼吸困难。左颈部有陈旧性血块,继续压迫止血。在第3次大出血后,病人处于深昏迷状态,颈左侧肿胀明显,呼吸极度困难,行急症手术抢救。气管插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于左颈部原切口处纵行切开皮肤约10 cm,在向颈深部解剖时有大量新鲜和陈旧血块涌出,手指压迫锁骨上部时出血即停,减压时出血复现。以盐水纱布压紧出血点,于颈下方向颈深部分离,在锁骨上方暴露颈总动脉予以结扎,出血停止。检查脓腔约15 cm×8 cm×6 cm,腔内吸出大量陈旧血块及腐败组织,查清系左颈总动脉远段破裂出血,吸净脓腔,敞开部分伤口减压。为解除喉部梗阻行气管切开,发现气管被血肿挤压右移2 cm。术中出血约400 ml,输血300 ml。术后3 h患者清醒,肢体活动均正常,术后20 d出院。1年后随访健康,无肢体功能障碍。

    病例3,患者男性,38岁。被他人用刀刺伤左下腹20 min急症入院,直接入手术室抢救。查体:BP 0 mm Hg,左下腹伤口约2 cm长,边输血抗休克,边探查。术中发现为右髂总动脉和静脉完全断裂,因缺乏人造血管,直到伤后8 h才得以重建右下肢血液循环,术后24 min病人出现烦躁后而昏迷,急性肾功能衰竭,经人工肾血透治疗逐渐好转,但右下肢肿胀严重,术后72 h实施了右下肢截肢术,术后渐恢复,现病人健康,安装义肢后能正常工作。

    病例4,患者男性,58岁。因左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时脓腔大出血4 h急转入我院。患者于4 d前始觉左颈部肿疼,且迅速加重。2 d后肿胀蔓延扩大,疼痛剧烈,并伴有寒战、高热,体温达38.9℃。发病4 d后到当地医院诊为“左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探查见软组织呈暗紫色,有暗红色脓液流出,遂扩创引流。置引流条时腔内大出血,鲜红色,量约1 500 ml,急用无菌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后转来我院。入院后行左颈部脓肿清创,术中见组织水肿坏死严重,脓液稀薄,有粪臭味,左颈内静脉壁坏死破裂,予以结扎。左颈总动脉中段有两处裂口,管壁水肿明显,修补困难,而行结扎止血。术后病人呈浅昏迷,右侧肢体偏瘫,失语。术后第5天开始神志渐清醒,右下肢肌力Ⅱ级,右上肢肌力正常,浅深感觉恢复。出院后2个月随访死于褥疮感染。

    病例5,患者男性,58岁。因腹部剧痛6 h急症入院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高血压病史8年,在血压得到控制后,经右股动脉切开置入主动脉支架过程顺利,但股动脉修补后足背动脉搏动弱,毛细血管恢复时间延长,无右下肢疼痛等不适,结扎血管两端后,转入手术室在硬膜外麻醉下延长切口探查动脉,发现股动脉切开处位于股深动脉分支远端,股动脉近端约2 cm内膜挫伤严重,将其切除后缝扎股动脉近端,取同侧大隐静脉长约4 cm,反向逆行间置吻合于股动脉,远端行对端吻合,近端则为保护股深动脉而采用端侧吻合,术毕查足背动脉搏动恢复,皮温正常。切口处因血肿而换药治愈。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 u抗凝治疗。现病人出院2个月,无特殊不适。

    2  讨论

    大血管损伤的死亡率一般在2%~10%,截肢率约3%~13%。腹腔内血管损伤的死亡率高达40%,四肢血管损伤的截肢率,下肢比上肢高[1]。本组例数较少,作者就抢救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2.1  大动脉炎性破裂的救治中,由于炎症或脓肿侵蚀颈动脉鞘,使血管壁呈真性水肿,当咳嗽等使血压升高时可诱发急性破裂,尤其是颈部脓肿。抢救中应做到:①在脓肿切开引流时,操作要轻柔,勿用镊子或手指在脓腔内过度分离,在无充分准备地情况下,首先用纱布自一端开始填塞伤口压迫止血,为再手术赢得时间。②尽早扩容,输新鲜血,维持足够的大脑供血。③如脓腔位置较深,伤口内出血凶猛,常提示为颈部大血管破裂出血,此时切忌盲目无准备的探查伤口,或钳夹止血,以免加重出血或诱发再出血。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宜尽早作气管切开。附加切口或延长原切口,充分显露颈部解剖结构,于近心端控制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明确出血部位,给予牢固结扎止血。由于血管壁水肿、脆弱,修补或对端吻合血管非常困难,而自体血管移植会受到脓液及炎症渗出物侵蚀,有造成再出血的危险,不宜采用。术后通过加强肢体活动功能锻炼,其功能障碍多能逐渐恢复。本组例2虽未进行Matas试验,同侧脑功能未出现明显缺血表现,可能的原因是年龄小和随着脓肿张力逐渐加大,实际上对患侧血管起到了逐渐加压的作用,而例4在患侧脑组织未建立起侧支循环的情况下,情形却大不相同,值得注意。

    2.2  体腔血管的损伤率占全身大动脉损伤的18%左右,一旦发生,死亡率甚高,抢救困难[2]。多数情况下动、静脉同时损伤,更增加了处理的难度,如例3。本组例1教训深刻,在怀疑有体腔大血管损伤的病人,要查体仔细,对照双侧下肢的皮温、足背动脉搏动和毛细血管恢复时间等,探查时应首先处理血管问题,必要时选建立临时的循环通路,尽可能缩短患侧下肢的缺血时间,否则肢体组织因缺血分解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待循环建立后进入体内,常常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保全生命,不得不采取截肢术,增高了致残率,甚至因休克难以纠正而死亡。

    2.3  和平时期动脉损伤中最常见的是四肢动脉损伤,约占80%。股动脉损伤几率最高,达到了19%。本组例5属医源性损伤,教训是外科医生要事先了解支架置入器的直径,在与之相适应的股动脉近端切开较为适宜,这样可避免插入器械时造成动脉血管内膜的挫伤,而放射医生放置器械时要做到轻柔操作,避免过度粗暴损伤血管,本例由于股动脉切开在股深动脉分支以下,因此靠股深动脉血供赢得了足够的时间建立起新的血管通道。同侧大隐静脉代动脉间置时,要将其逆行吻合,防止静脉瓣阻止血液进入远端动脉,长度适中,术腔内置放引流,避免血肿发生。术后给予抗炎治疗,注意观察远端肢体血运,应用抗凝剂,同时作好并存病的处理。


作者单位:滨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滨州市 256610

作者: 成丕光 巩本刚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