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2009年第32卷第4期

猴头菌颗粒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来源:滨州医学院学报
摘要:【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柳氮磺吡啶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多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发病目前主要考虑是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为主要攻击位点的与自身免疫、遗传及感染因素相关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柳氮磺......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猴头菌颗粒;柳氮磺吡啶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多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发病目前主要考虑是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为主要攻击位点的与自身免疫、遗传及感染因素相关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病情轻重不等。临床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柳氮磺吡啶。激素长期应用副作用大,一般用于重度活动期患者及暴发型患者,柳氮磺吡啶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适用于轻中度或重度经激素治疗已有缓解者,但副作用较多。我院采用猴头菌颗粒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就其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

  1 对象与方法

  1.1 确诊标准 全部病例的临床诊断及临床类型严重程度判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修改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均为符合该标准的轻、中度患者。凡腹泻>6次/天,有重度黏液血便,体温在37.5℃以上,脉搏>90次/分,血红蛋白<100 g/L,血沉>30 mm/h的重度患者均排除在外。

  1.2 排除标准 ①对磺胺类药物过敏或高敏体质者;②近3个月内应用长效皮质激素,近1个月内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及磺胺类药物者;③黏膜活检组织学诊断为肿瘤或其他疾病者;④有严重肝、肾、造血功能障碍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或近期准备生育的男女。

  1.3 研究对象 2006年3月—2008年9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69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病程4个月~16年,平均病程(8.0±2.3)年。69例患者中腹泻者40例,黏液脓血便者29例,腹痛者57例,里急后重者36例。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42.1 ±2.3)岁;腹泻者21例,腹痛者29例,脓血便15例,里急后重感18例;病程4个月~14年;中度患者19例,轻度患者16例。对照组34例,其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16~59岁,平均年龄(43.2±2.5)岁;其中腹泻者19例,腹痛者28例,脓血便14例,里急后重感18例,中度患者16例;轻度患者18例;病程6个月~16年。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可比性。

  1.4 方法 治疗组每次予猴头菌颗粒3 g,每天3次,餐前服用,同时予柳氮磺吡啶1 g/d,餐后服用。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1 g/d,餐后服用,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非盲法复查结肠镜评估疗效。

  1.5 判定 主观评价,显效: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消失;有效: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减轻;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加重:便次增加,腹痛加重,脓血便加重。肠镜下评价,治愈:内镜下病变完全消失。显效:溃疡基本消失,炎症明显好转;有效:溃疡尚未完全消失,但范围、程度较前有所好转;无效:内镜下无明显改变;加重:较治疗前病变范围、程度加重。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主观症状评价 两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 两组主观症状评价情况(n,%)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加重治疗组

  2.2 内镜下疗效评价 两组比较,治疗组内镜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2 两组内镜下疗效评价情况(n,%)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治疗组

  2.3 不良反应观察 两组比较,治疗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白细胞减少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组别例数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治疗组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发病率上升,治疗棘手,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目前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控制溃疡性结肠炎最有效的药物,其中柳氮磺吡啶已成为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用药,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病程漫长,症状迁延不愈,需要长期服药,而长期服用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口服柳氮磺吡啶易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头痛及白细胞减少等。本研究就柳氮磺吡啶联合猴头菌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发现联合应用疗效更显著,副作用明显减少。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炎症性肠病,有关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的学说:遗传学说、感染学说、免疫学说等[2]。溃疡性结肠炎目前机制的研究已渐渐集中于氧自由基(OFR)作用,OFR是一类具有高度化学活性的含氧集团,主要包括超氧自由基(O-)、羟自由基(OH-)等,已有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的证据提示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中OFR水平明显升高,大量OFR对自身组织产生攻击作用,充当或激活炎性介质,使炎症进一步加重。猴头菌颗粒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猴头多糖、多肽及多种营养成分(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能调节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改善胃肠黏膜的免疫状态[3,4],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减轻局部炎症损害,促进炎症消退。本研究结果也证实猴头菌颗粒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柳氮磺吡啶治疗。

  本研究发现猴头菌颗粒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柳氮磺吡啶治疗。目前研究发现猴头菌颗粒所含成分可改善胃肠黏膜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对胃肠黏膜有修复和营养作用,促进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再生、组织修复和溃疡愈合[5],这样,口服可减轻柳氮磺吡啶所造成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本研究表明,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猴头菌颗粒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更安全、有效,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缓解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236.

  [2] 赵旭东,张薇.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5011502.

  [3] 但飞君. 猴头菌的研究概况[J].中医药研究,2000,16(4):5961.

  [4] 刘梅森. 猴头菌的生物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江西科学,1998,16(11):6170.

  [5] 陈焱,严慧芳,陆宏琪,等.猴头菌提取物对大鼠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食用菌学报,1999,6(1):14.


作者单位: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消化内科 烟台市 264000

作者: 孙爱涛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