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2009年第32卷第5期

萎胃康颗粒剂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研究

来源:滨州医学院学报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萎胃康颗粒治疗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时对胃黏膜G细胞和D细胞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多重刺激复制大鼠CAG模型,应用大、小剂量萎胃康颗粒进行治疗,并以三九胃泰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应用计算机图象自动分析系统分析给药前后各组胃黏膜G细胞、D细胞的数量和平均光密度变化。结果萎缩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萎胃康颗粒治疗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时对胃黏膜G细胞和D细胞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多重刺激复制大鼠CAG模型,应用大、小剂量萎胃康颗粒进行治疗,并以三九胃泰作为阳性对照药物, 应用计算机图象自动分析系统分析给药前后各组胃黏膜G细胞、D细胞的数量和平均光密度变化。结果 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G细胞和D细胞数量和平均光密度明显减少(P<0.01),给药结束后萎胃康颗粒组G、D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多(P<0.01)。结论 萎胃康颗粒具有改善胃肠激素对胃功能的调节作用而发挥治疗作用。

【关键词】  萎胃康颗粒;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G细胞;D细胞

Effects of weiweikang granule on Gcell and Dcell of stomach mucous membrane in

  experimental rats suffering from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ZHAO Yan1 LIU Tongshen1 HAO Dong2

  1 Department of TCM,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Binzhou 256603;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ting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n Gcell and Dcell of stomach mucous membrane in experimental rats suffering from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with the use of Weiweikang (WWK) granule.Methods Adapt multistimulation to duplicate rat CAG model and treat with large or small doses of WWK granule, with Sanjiuweitai(SJWT)as the positive contrast medicine,applying computer photo autoanalysis system to analyze the number and light density change of Gcell and Dcell in different groups of stomach mucous membrane after taking medicine.Results The number and light density of Gcell and Dcell in CAG model rat obviously decline(P<0.01), the number of Gcell and Dcell in WWK group distinctively increase(P<0.01).Conclusion WWK granule plays a therapeutic role by improving the stomach intestine hormone's regulating effects.

  【Key words】 WWK granule,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stomach mucous membrane,Gcell,Dcell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发病率高,病程较长,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疑难病症之一,目前尚缺乏特效疗法与药物。我们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知识,研制了纯天然植物药制剂的萎胃康颗粒,实验表明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为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择成年雄性健康SD 大鼠(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实验动物中心提供)80只,体重(200±20) g,架式笼养。购回后饲养3 d,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6只,模型组64只。

  1.2 实验试剂 萎胃康颗粒由烟台大学医院制剂室制备;三九胃泰为三九医药公司生产,批号Z44020705;水杨酸钠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分析纯,批号T20070226;兔抗大鼠GAS多克隆一抗、兔抗大鼠SS多克隆一抗、SP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实验分组治疗和标本处理 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复制采用多重刺激复制法[2]。大鼠购回饲养3 d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6只,模型组64只。造模结束后,两组各随机抽取7只大鼠,处死,取胃经过常规病理学检查确定造模成功。随后,将模型组剩余大鼠随机分为萎胃康溶液大剂量组、萎胃康溶液小剂量组、三九胃泰组、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予标准鼠饲料,同样环境与条件下饲养,自由饮水。每周测体重1次,确定给药量。萎胃康溶液大剂量组加用萎胃康溶液(含生药0.3 g/ml相当人正常用量的40倍)20 ml/(kg·d)灌胃;萎胃康溶液小剂量组加用萎胃康溶液(含生药0.15 g/ml,相当人正常用量的20倍)20 ml/(kg·d)灌胃;三九胃泰组加用三九胃泰溶液(含生药0.08 g/ml相当人正常用量的20倍)20 ml/kg灌胃;模型组加用0.85%氯化钠20 ml/kg,均1次/日灌胃。

  实验进行至30 d时,大鼠禁食、水24 h后,处死动物。取全胃,沿胃大弯剪开,取胃小弯侧胃窦部,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3张,切片厚5 μm。其中1张切片做HE染色,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另2张切片做G细胞、D细胞免疫组化染色。

  1.4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步骤简述如下;切片脱蜡至水,3%H2O2封闭内源性过氧化酶,PBS洗涤5 min×3次,微波抗原修复,PBS洗涤5 min×3次,加入非免疫的羊血清封闭非特异性抗原,吸去血清,加入一抗,4℃孵育过夜,PBS洗涤5 min×3次,加入生物素标记的二抗孵育,PBS洗涤5 min×3次,加入过氧化物酶链酶卵白素孵育,PBS洗涤 5 min×3次,DAB显色,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兔抗大鼠GAS多克隆一抗效价为1∶120,兔抗大鼠SS多克隆一抗效价为1∶150,两种均以PBS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

  在相同的高倍镜(10×40)下,每张免疫组化切片随机将5个胃黏膜视野,应用计算机图象自动分析系统,分别测量G、D细胞的阳性细胞数及胞体平均光密度值。取5个视野的均数作为每张切片的G、D细胞的阳性细胞均数及平均光密度值。

  1.5 统计处理 数据以x±s表示,应用SPSS13.0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组间的两两比较。

  2 结果

  2.1 病理学检查 正常对照组大鼠胃较小,胃壁弹性良好,皱襞表面光滑且规整,有较多粘液,黏膜呈粉红色,有光泽,无出血点,黏膜下血管不明显。镜下观察胃黏膜厚度大,上皮完整,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无脱落或缺损,细胞呈单层柱状,腺上皮与腺管分界清楚,固有膜腺体形状规则。模型组大鼠胃壁变薄,弹性差,胃内容物增多,皱襞低平,走向紊乱,较多区域,尤其是胃窦部皱襞消失,粘液少,黏膜色泽灰白,可见散在出血点,黏膜下血管清晰可见。镜下观察胃黏膜层变薄,不完整,可见不同程度的变性或坏死的脱落细胞,腺体不同程度的萎缩或消失,间质有多种炎性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萎胃康大、小剂量组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上皮细胞相对完整,细胞形态正常,腺体排列稍欠规整。肌层逐渐增厚,厚薄较均匀。表层黏膜无脱落,腺体无明显萎缩;胃窦部、前胃与胃交界处固有膜中的炎细胞浸润显著减少。固有膜水肿、血管扩张较模型组改善。三九胃泰组治疗后胃黏膜,黏膜层较模型组增厚,炎细胞浸润有所减少,但腺体仍有萎缩。

  2. 2 G、D细胞免疫组化染色 G细胞胞质呈褐色或棕色阳性反应,主要分布在胃窦黏膜腺体的中下1/3,呈圆形、椭圆形、梭形或不规则,有的连续在一起形成团带状(图1~3)。D细胞胞质阳性颗粒呈黑褐色,形态与G细胞相似,大致呈弥散分布,主要分布在胃窦黏膜的下1/3较集中。可见有的D细胞发出细长突起,伸向邻近细胞。阴性对照切片全部为阴性(图4~6)。表1 各组胃窦黏膜G、D细胞数量及细胞平均先密度比较

  3 讨论

  胃窦部黏膜和腺体中散在分布着较多神经内分泌细胞,对胃肠功能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的G、D细胞调节作用地位最为显著。G细胞分泌GAS,可刺激壁细胞和主细胞而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肠黏膜细胞的分裂增殖,增加DNA、RNA的合成及胃黏膜血流量,并具有营养胃黏膜及壁细胞群的作用;D细胞合成和分泌SS, SS可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亦可抑制GAS释放,二者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共同维持着胃肠的生理功能[3~5]。

  CAG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一般公认的形成机制是各种致病因素的长期刺激或继发的宿主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深层损害和腺体的破坏,使胃黏膜不能完全修复再生,黏膜腺体萎缩,从而形成CAG[6]。胃黏膜内的神经内分泌G、D细胞数量也有随局部萎缩程度逐步而减少,减少的原因是病理改变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失调,两者细胞密度及细胞数值的变化与CAG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7,8]。张学庸等[7]认为测定组织中的G细胞数量可作为胃窦黏膜萎缩程度的一种指标。检测G、D细胞与病理检查法结合起来可以判断患者胃窦黏膜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病变, 同时也可作为临床疗效的客观指标。

  综上所述,本实验结果表明,胃黏膜G细胞、D细胞的减少和比例失衡及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下降,可能是产生或加重CAG的机制之一,萎胃康颗粒剂可通过提高G细胞和D细胞数量以及调节G细胞、D细胞的内分泌功能,使萎缩病变逆转而发挥治疗作用。至于这种对G、D细胞调节是直接作用还是间接发挥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岩,傅兵,赵大华,等.萎胃康颗粒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16(4):229234.

  [2] 张淑芹,赵林山,郑继奎.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的复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17(6):8183.

  [3] 朱方石,姒健敏,王良静,等.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主、壁细胞和G、D细胞及外周血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变化[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34):32613267.

  [4] 谢晶日,沈林艳,刘朝霞.胃灵冲剂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G细胞及D细胞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6,14(3):190191.

  [5] 孙凤蓬,宋于刚,程蔚,等.大鼠胃溃疡自愈过程中胃泌素、生长抑素与G、D细胞变化关系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5758.

  [6] 姒健敏,王良静,陈淑洁.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形态特征和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变化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6):476479.

  [7] 张学庸,张忠兵,陈希陶,等.萎缩性胃炎胃窦G细胞、组织胃泌素、胃液和血清胃泌素关系初步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 1984, 4 (1): 64.

  [8] 周凡,唐福康,武一曼,等.人慢性胃炎神经内分泌G、D细胞关系的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0,9(2):161163

作者: 赵岩 刘同慎 郝东 2011-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