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5年第5卷第2期

新发现的传染病与应急对策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近20年来,世界上新发现的传染病30多种,其中一些已对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就常见的新传染病加以介绍,分析新传染病出现的因素,并提出了应急控制策略。关键词:新传染病。流行。...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近20年来,世界上新发现的传染病30多种,其中一些已对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就常见的新传染病加以介绍,分析新传染病出现的因素,并提出了应急控制策略。

    关键词:新传染病;流行;对策

    中图分类号:R37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27(2005)02-379-03

    Newly occurred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control measures  L Yuan-cong, TAN Chun-mei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nning 530021, Guangxi , P R China)

    Abstract:In the past 20 years there over 30 newly emerged infectious diseases have been discovered worldwide and some of them have either posed severe threat to human beings or are harmful to human health The common newly emerged infectious disease were introrduced the factors resulting in the occurrence of emerged infectious diseases were analyzed and measures for emergent control of the newly emerged infectious diseas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Newly emerged infectious disease; Prevalence; Measures

    新发生传染病(Emerging lnfectious Diseases,EID)是指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EID是当前有关感染性疾病研究的热门课题,在国际上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1],尤其是SARS的流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1  再度出现的传染病(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再度出现的传染病是指发病率已经下降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控制标准以下,近年来报告病例数再度上升或出现流行的传染病。例如:性病、结核病和血吸虫病等。60年代已经消灭的性病,80年代又死灰复燃,1995年以来每年报告数在40万左右,估计每年实际发生的性病人数在180万以上[2]。目前,在全球人口中大约1/3的人(约20亿)已感染了结核菌。据2002年WHO报告[3],全世界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约200万。中国结核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全国有近半(55亿)的人感染了结核菌。据估算全国现有肺结核病人45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涂阳肺结核)150万[3]。建国初期,我国血吸虫病人1 000多万,其中晚期病人10多万,受威胁人口1亿以上[4,5]。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防群治运动,有效地遏制了血吸虫病,血防工作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但是,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明显回升的势头。我国血吸虫病分布于长江流域,目前110个尚未控制的县(市)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等7个省,病人约85万,其中晚期病人约2.5万人[4,6],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最近血防工作己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已成立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全国血防工作会议,把血防工作列为重点疾病防治。

    2  新发传染病概况

    近年来发现30多种新的传染病[7],大多数属人畜共患病[8]。新发传染病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性疾病,如军团病、莱姆病、埃希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食源性和水源性感染,创伤弧菌、霍乱弧菌O139等;病毒有埃博拉病毒、汉坦病毒、HIV、H5N1,和H9N2型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寄生虫有小隐孢子虫、卡晏环孢子球虫、脑胞内原虫、巴贝西虫新种感染等;真菌包括各种霉菌等。本文就先后发现的常见的新传染病进行总结与归纳,见表1。

    3  影响新传染病出现的因素

    3.1  微生物的进化与变异  新发现的病原体多属于动物源性,经某些途径传给人后,通过进化,逐渐获得适应于新的宿主。另外,当前出现的耐药细菌,不仅影响抗生素治疗效果,而且导致耐药菌株引起的流行,如耐药性伤害菌。许多病毒由于突变而产生新的抗原转移,如流感流行与抗原转移有关。新病毒可能来自人类病毒的变异株或动物病毒。动物病毒性传染病常是人类新病毒传染病重要的和潜在的来源,如委内瑞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和艾滋病等。新近发现野生动物花面狸(果子狸)的冠状病毒基因与SARS病毒基因同源性达99%以上[9]。所以专家提醒人类应尽量避免不要与野生动物接触,尤其是啮齿类、灵长类和禽类动物,因为这些动物病毒与其宿主相互适应而共存,致病性很低或不致病,而一旦条件成熟,这些病毒可能“跃迁”到人体,对人类造成很强的致病性,有时是致死性的,如黄热病、埃博拉出血热、艾滋病等。

    表1  新发现的传染病简介

    3.2  国际贸易和旅游的发展  近年来,国际交往和旅游业迅速发展,人们通过交通工具、人员交往和商品交换使传染病的病原体及其媒介扩散到世界各地,导致疾病的传播。例如艾滋病的病原体,存在于非洲中部猴类中,传给人体后,由于农村扩散到城市,迅速传播至全世界。

    3.3  人口流动与人类行为  移民或由于动乱、战争而导致的人口大规模流动,是引起疾病传播和流行的重要因素。当前人口流动的趋势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3.4  食品工业的发达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各种包装食品和冷藏食品的大量增加,由于消毒不完善或长期保存,使一些病原微生物得以存活,引发肠道传染病流行。例如O157:H7出血性肠炎是通过O157:H7大肠杆菌污染牛肉、羊肉、猪肉等而引发食物中毒。又如疯牛病由活牛及其肉骨饲料的输出,而引起的疯牛病流行。

    3.5  生态环境变化  由于大量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森林砍伐和野外工程建设等,导致生态环境改变,增加人与啮齿动物的接触机会而引起一些疾病流行。例如,我国曾多次发生由于垦荒、兴修水利、筑路而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

    3.6  血源性传播  主要通过输血、血液制品、注射器等途径传播传染病。例如艾滋病、丙型肝炎及庚型肝炎等。

    4  应急控制策略

    自20世纪以来,人类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从未放弃过努力。一种新的传染病从发现到消灭需要一定时间,科学的进步大大缩短了这一过程。但是,一种新传染病的发生人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准备,人群无免疫力,无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极易造成流行或大流行。例如:2003年遭遇像“非典”这种突如其来、来势凶、传播快、范围广、传播途径多、具有较强传染性、目前尚无有效防治办法,显得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对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尽快控制疫情的蔓延。

    4.1  政府重视  面对新传染病的威胁,各级政府应足够重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建设和投入。

    4.2  成立应急反应领导小组  当新传染病发生时,为统一指挥和协调,应立即成立应急反应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防病决策、指挥、动员和协调等工作,执行应急预案。

    4.3  紧急启动“三网”系统  “三网”系统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责任网、信息报告网和紧急救助网建设工程[10],是有效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新举措。我们在抗击“非典”战斗中,率先启用“三网”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

    4.4  制订应急预案  制订适应于短期内突发、对社会影响极大、危害严重的新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新传染病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5  组建专业技术队伍  建立一支稳定的、技术过硬的新传染病防治队伍。要做好新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没有一支人员稳定、技术过硬的卫生防疫队伍是无法战胜的。

    4.6  加强疾病监测  发现一种新传染病,只有进行疾病监测才能有效地防治疾病。监测的重点是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监测的内容包括动物宿主、传播媒介和病原体的变异及抗药性等。

    4.7  改善公共卫生设施  最主要的是改善和解决安全饮水、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加强污水、污物的净化处理,这是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有效办法。

    4.8  加强基础研究  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阐明新传染病的流行环节、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依据。加强疫苗的研制,是预防新传染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宇明.新发感染现状及其防治策略[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2,16(1):94~96

    [2] 王声勇.性病在中国基本控制的经验和再出现的原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1):7~10

    [3] 刘传玉.结核病现代防治[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25

    [4] 吕元聪.新发现传染病概述[J].广西预防医学,2004,10(增):5~7

    [5] 耿贯一.流行病学[M]第2卷,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01~1215

    [6] 王声勇,曾光,徐昌,等.中国的卫生防疫工作功业著于百姓[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2):147~149

    [7] Satcher D.Emerging infectious:Getting Ahead of the Cure[J]Emerging lnfectious Diseases,1995,1(1):1

    [8] 于思庶.新发现的传染病[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1~5

    [9] 谭春梅.SARS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广西预防医学,2003,9(3):182~185

    [10] 谭春梅,董柏青,梁绍伶,等.广西SARS疫情应急反应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广西预防医学,2004,10(增):2~5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