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第6卷第5期

热带医学研究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整体分析和总结热带医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根据当前对热带病和热带公共卫生的防治控制现状,查找缺陷和差距,并描准方向,突出重点,加深对基础性和应对性措施的研究,以吸引全社会对热带医学研究的关注和投入,达到研究人才、技术的传承、发展及贮备,为保障全人类的安全健康,促进全社会的文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关......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整体分析和总结热带医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根据当前对热带病和热带公共卫生的防治控制现状,查找缺陷和差距,并描准方向,突出重点,加深对基础性和应对性措施的研究,以吸引全社会对热带医学研究的关注和投入,达到研究人才、技术的传承、发展及贮备,为保障全人类的安全健康,促进全社会的文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热带病;公共卫生;研究;传承;发展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research of tropical medicine.

  PAN Xian-hai.

  (Hainan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Haikou570203,Hainan,P.R.China)
   
  Abstract: To,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in control of tropical diseases and public health,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devel-oping history in the research of tropical medicine,find out existing problems,take good aim at the right direction,stress on the priori-ty in order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es on nteasures of basic preparedness evaluate results and surveillance,attract investment in the research of tropical medicine by the society for attaining the objective of passing down the heritage of research talents and tech-niques,development and preparation for making further contribution in ensuring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human beings,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of the society.
   
  Key words:Tropical Diseases;Public Health;Research;Heritage;Development
      
  热带医学由热带病和公共卫生两部分组成,是研究发生于热带地区各种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控制和消灭的科学,涉及生物学、胚胎学、动物学、植物学、寄生虫学、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血液学、免疫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及药物学;在临床医学中,包含内科、小儿科、外科、妇产科和眼科等几乎所有临床各科。热带、亚热带大陆地区包括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和太平洋群岛,人口占世界人口之大半。以前热带医学研究注重传染病、营养及热带卫生等问题,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开始转移到艾滋病、血液肿瘤、非传染性慢性病、医学教育、医疗制度、环境及一般卫生及人口问题等。全世界每年死于热带病的人数比所有其它各种疾病死亡的总和还多。治疗癌症只能为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两、三年,而消灭热带病可使平均寿命延长20多年。因此对热带医学研究不仅是为后备人才技术的传承与建设和发展,并担负为随时应承担责任和挑战的贮备,更重要的是保障全人类的安全健康,促进全社会的文明发展。本文就热带医学研究中相关热点内容进行分析,以期引起重视,加速对热带医学研究的投入。
   
  1 热带医学研究的持续性
   
  1.1 热带病病原研究 自吕文虎克(Anton van Leeuwenhoek1632~1725)创制第一台可放大200倍的简陋显微镜,发现许多肉眼不能发现的“活的小动物”以来,人类对微生物有了初步认识,特别近几十年来,微生物学研究迅速发展。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分为五大类,即非细胞型(病毒)、原核细胞型(包括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真核细胞型(真菌、原虫)、多细胞蠕虫型(包括吸虫、绦虫、线虫和棘头虫等)和节肢动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病原生物学研究已发展达到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阐明了许多病原体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以及病原体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使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证实、发现、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根据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们的统计,至今至少发现1407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原生动物和真菌等)可能导致人类致病。据有关报道,自1975年以来全球发现的44种新发传染病中,多为自然疫源性或人兽(畜)共患性疾病,其病原体为病毒28种、细菌10种和寄生虫6种。在这些病原体中,包括尚未流入我国的西尼罗河病毒 [1] 、汉坦病毒分离株 [2] 、疯牛病病毒 [3] 、人偏肺病毒 [4] 和猴痘病毒 [5] 等。随着自然条件、人的行为和习惯的改变,病原在适合的条件下不断扩散,人类将不断建立更敏感、特异的诊断技术,不断发现和认识新病原体,人类与热带病的斗争永不止日。
   
  1.2 热带病防治控制应对措施研究 上世纪30年代,随着欧洲工业化的发展,制药工业现代合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工程学的引入,使制药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但由于当时在药物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发生的一些严重毒、副反应的安全性等评价技术的缺陷,引起对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更进一步研究。至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许多先进技术和测试方法的建立和应用,临床药代学和临床药理学研究得到重视,使许多传染性热带病皆为抗生素及化学药物可安全治愈性疾病,且化学性杀虫剂和消毒剂的广泛应用,对节肢动物传播媒介和疫源地病原体进行有效杀灭和消毒,中断传播环节,成为能有效防制的传染病,此外,还成功研制出数种安全有效的疫苗,使某些烈性传染病成为可有疫苗免疫预防的传染病,为疾病的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在继消灭了天花后,近数十年来,不但对有疫苗控制的白喉、脊髓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麻疹、百日咳等传染病,而且也对须具传播媒介传播的黑热病、丝虫病、疟疾以及土源性和食源性寄生虫病等皆得到有效控制,为人类在防治的有效性展现了希望,为保护人类健康做出极大贡献。但是,随着抗生素和杀虫剂的广泛滥用,许多病原和媒介昆虫对药物和杀虫剂产生双重或多重抗药性,甚至产生抗药性变异株,且抗性株不断扩散,或由于社会经济改变、人口流动、公共卫生管理等情况,传染病疫情变更复杂,至今仍有多种传染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且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流行趋势,例如肺结核、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等。还有一些本已下降到极低水平,近年报告病例数再度上升或出现流行,如性病、布病、登革热和血吸虫病等。热带传染病控制不单是对应单纯的病原体,更关键是如何切断自然界的传播途径和保护整社会中的易感人群。
   
  1.3 热带公共卫生学研究 热带卫生学是卫生学的原理与技术在热带地区的应用,不断探讨个人卫生与卫生宣传教育、流行病学与传染病防治、致病因素与环境卫生及社会保健的相关性,以总结、认识其发生或消灭的机制与规律。在长期的卫生防病工作中,逐步对影响热带地区公众健康有关的生物性危害因素(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蠕虫、原生动物、藻类和它们产生的某些毒素等)、化学性物品中毒因素(包括食品添加剂、农药和兽药残留、污染物和天然毒素等)和自然环境因素进行详细的研究和系统的总结。建立和统一对不同致发源检测方法、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等规范的制定,并推行普及各类管理质量控制、实验检测质量控制认证体系,使各自检测结果或措施施行效果皆有科学的可比性及可引用性,以减少重复检测和重复操作,为及早制定处理措施或修改处理措施提供依据。在突发事件处理上,不断遵循和完善“先应急,后监测;先生物,后理化”的基本原则 [6] ,确保公众安全健康,使公共卫生处置能力提升至新水平,为保证社会安定提供根本的技术保障。

  2 热带医学研究的发展
   
  由于新研究技术的手段不断建立,从起始的直接细胞结构形态学发展到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免疫学,使对病原体生物学研究从其细胞水平发展到基因水平,并构建许多病原体基因生命图谱库,逐步研究阐明病原的生物特性及病原体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为研制临床药物、消毒药物、施行措施效果评价、发现新病种以及研制可用于预防的疫苗提供基础技术手段。至今,对细胞型病原体的抗生素类研发已获得极大成功,几乎每种病原体皆有数种能杀灭的抗生素。而对非细胞型类病原体(病毒),因皆在敏感活细胞内繁殖复制,抗病毒尚无特效药物,一般只为抑制其增殖水平。研制预防性疫苗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细胞型病原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的关键。因此,对病原体病原学持续研究,研制有效的预防性和治疗性免疫疫苗,应对不断发现的新传染病及尚未研制出疫苗的高危害性传染病,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有效治疗开创了新途径。并针对在突发事件中,不断总结经验,补充、完善各具体方法,使各措施的操作执行制度化、法律化,责任和任务更加科学和明确。在2003年全球与“非典”的斗争中,联合临床医学、病原学、流行病 学、公共卫生学以及国际社会各科研机构和各系统的共同协作,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初步查明病原体、流行特征及传播途径,为控制“非典”的更大范围传播乃至最后扑灭提供科学依据,显示人类在过去几十年对热带医学总体研究、斗争的有效创新和经验的积累及处置重大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的能力。

  3 热带医学研究的方向和展望
  
   热带医学研究的目的是如何消除热带病和公共卫生事件对整体人群健康安全危害的学科。近年来,由于全球社会政治突变、人口增长和人行为改变,在自然疫源地的商业开发和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引起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恶化,栖息范围突变,病原扩大不确定系数增大,更易引发新人兽共患传染病和已控制传染的再度发生;以及气候、生态环境变化,全球气温变暖,促使病原物种变异和传染源、媒介昆虫活动途迁范围扩大,使新传染病和再发传染病的发生表现更加不确定性和不明朗性。全球任何地区发生的传染病皆有可能在其他地区发生和流行,热带和非热带地区的传染病已很难有严格的区分,对热带传染病的研究涉及了对整个传染病的研究。另一方面,随人平均期望寿命继续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传染性疾病造成的负担呈减少趋势。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将是主要关注防制疾病的同时,必须改变由于抗生素和杀虫剂大量开发使用及不断研制大量能够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出现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维持相对稳定的低水平而认为“传染病的问题已初步解决”或“人类与疾病斗争的重点应该转移至位居死因前列的非传染性慢性病方面”等的防制策略,坚持坚信热带传染病控制不单是保护中老龄人群,而且是保护全人类健康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基本防制策略,不断查找新发传染病和修改、调整对再发传染病的控制策略及措施。例如,如何对应恶性疟及其媒介按蚊对药物的抗药性和流动人口管理;血吸虫病的动物传染源管理、治疗及钉螺扩散、北移 [7] 以及杀虫剂对人和动物的毒害和经济负担;饮食习惯改变引起广州管圆线虫北移和爆发 [8] ;肺结核的多耐药性 [9] ;艾滋病、糖尿病感染结核菌治疗;动物间鼠疫高流行潜能控制 [10,11] ;有效、持久的霍乱疫苗研制 [12] ;病毒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病传播等及经空气、媒介、土源性、食源性、不良行为接触性传染病防制的策略和措施的修订等问题。另对于1981年新发现经血液和不良性生活传播,至今尚为无可治愈性和无疫苗预防性的艾滋病,在全球仍广泛流行,某些地区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疫情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产生极大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成为当今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以及于2003年在全球迅速扩散流行,主要由汽溶胶近距离飞沫经呼吸道传播的新发现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虽然在几个月内查明病原体、流行特征和主要传播途径直至疫情被控制乃至最后扑灭,但仍显示在对突发疾病的预防、控制、诊治,特别是对保护公共安全的紧急应对和控制能力的缺陷,缺乏在突变疾病事件控制能力和物资的贮备。还有,对于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工业生产领域的进一步开放,能源需求的紧张,新一轮开发能源、破坏自然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随之出现热带地区生产安全、职业病防护及各类食品大规模集团生产加工供应的大规模供销格局埋下的饮食安全隐患等不可预测的公共卫生问题也已引起关注。这对如何提高全社会全人群及政府对突发性事件的应对能力不得不引起有关部门的严肃思考。因此,无论对再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应以高度发展眼光,充分认识热带病控制消除的艰巨性以及新发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的不可预料性。有关部门应根据人文、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类型等特性,立项和扶持研究将来可能发生的相关前瞻性纯研究重大科研课题,获取相关基础资料和施以相应措施的效果性等技术的贮备,并制定鼓励、吸引尖端高科技研究人才加入机制,确保研究人才阶梯和研究内容的连续性等是当今急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4 小结
   
  对热带医学的研究,应在不断总结吸收前几代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当前防控现状,针对性组成医学各学科和农业、林业、环境、气象、海洋及社会各系统联合攻关当今前沿性的研究课题,开展各致发源等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建立和分析各种化学物质化学特性和各生物体基因生命图谱,获取最根本原因证据,以利于研究解决、填补在防制中的措施和技术的空白,做到防备于无患。同时建立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倡导全社会遵重、保护和爱护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坚持热带医学研究永远为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定的宗旨,以制度和法规形式保证对与人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野生动物、家畜、家禽疾病谱和种群构成变化以及对各类卫生现状等严密监测措施的落实。因此,研究热带医学,将通过持续监测、发现、研究、确认、处置和克服等过程得到不断发展,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Smithbum KC,Hughes TP,Burke AW,et al.A neurotropic virus isolated from the blood of a native of Uganda[J].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1994,20:471~492.
   
  [2]Nichol SF.Genetic identification of hantavirus associjated with an outbreak of acute respiratory illness in the Southwesterm United Stste[J].Science,1993,262:914.
   
  [3]Korth C,Keneko K,Prusiner SB.Expression of unglycosylaed mutated prion protein facilitates prp(se)formation in neuroblastoma cell infected with dif-ferent prion strains[J].J Gen Virol,2000,10:2655~2663.
   
  [4] Van Den Hoogen BG,Jong JC,Groen J,et al.A newly discovered human pneeumovirus isolated from young child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J].Nature Medicine,2001,7:719~724.
   
  [5]Meyer A,Espsito JJ,Gras F,Kolakowski T,et al.First appearance of monkey in human beings in Gabon[J].Med Trop(Mars),1991,51(1):53~57.

  [6]杨维中,焦振泉,李中杰,等.关于“我国公共卫生病原生物应急实验室网络建设”的设想[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8):551~553.
   
  [7]郝阳,吴晓华,夏刚,等.200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5,17(6):401~404.
   
  [8]薛大燕,阮云洲,林宝楚,等.温洲市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爆发流行的调查[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0,18:176~178.

  [9]李拯民,王更 生 民.耐药结核病的流行趋势[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6~9.
   
  [10]陈贵春,姚光海,董黎,等.贵州鼠疫疫源地鼠形动物的部分生物学调查[J].地方病通报,2003,4:36~39.
   
  [11]王祖郧,马明跃.格尔木市一起动物鼠疫的处理工作报告[J].地方病通报,2005,2:119~120.
   
  [12]王真行,陈敏.口服霍乱疫苗最新进展[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5,28(2):58~60.
    

作者: 潘先海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