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第6卷第9期

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同伴教育对艾滋病的预防效果调查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摘要:China)摘要:目的提高目标人群预防艾滋病感染的相关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进而改变高危行为,降低AIDS的危害。方法按教育对象的年龄、教育程度,随机分为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教育组的干预采用同伴教育形式。结果通过对比同伴教育组和非同伴教育组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和行为改变情况,发现同伴教育使娱乐场所......

点击显示 收起

  Survey of results of comterpart education of workers in entertainment palces on the prevention of AIDS.

  LIN Ai-hong,YIN Ping.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Wuhan430000,Hubei,P.R.China)
        
  摘要:目的 提高目标人群预防艾滋病感染的相关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进而改变高危行为,降低AIDS的危害。 方法 按教育对象的年龄、教育程度,随机分为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教育组的干预采用同伴教育形式。通过问卷形式对各组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通过对比同伴教育组和非同伴教育组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和行为改变情况,发现同伴教育使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对有关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预防及安全套的使用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结论 同伴教育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是有效的措施,值得在其他类似人群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艾滋病;同伴教育;预防
   
  改革开放以来,基于我国的国情,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员从业于公共娱乐场所。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艾滋病知识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差,加之工作性质,性道德观念的多元化,不洁性行为及色情泛滥,使之极易遭受艾滋病感染的威胁,是公认的高危人群 [1] 。同伴教育的本质特征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相互融洽、有信任感的伙伴关系,而非医患关系,因而便于通过人际关系交流与反馈,相互分享生活中有用的经验和信息 [2] 。同伴教育在使人们形成正确的知识、态度、行为方面发挥着十分有效的作用。本次调查旨在研究同伴教育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在艾滋病方面的预防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于2005年8月~2006年4月在深圳市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公共娱乐场所的120名从业人员开展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同伴教育活动,抽取100名作为非同伴教育的空白对照组,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统一培训调查人员,要求掌握面对面交流技巧,对交谈内容严格保密,熟悉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掌握咨询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强调尊重和不评判被调查者的原则。
   
  1.2.2 问卷设计和调查内容 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艾滋病知识;态度:对婚外性行为的态度,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态度等;可能影响被调查对象感染艾滋病危险度的行为。
   
  1.2.3 现场问卷调查 调查在研究人员组织下进行,首先讲明调查目的、填表的注意事项,然后现场发卷,问卷一律匿名,填完表后当场回收。
   
  1.3 干预措施 采用同伴教育的方式进行行为干预。同伴教育骨干的培训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同伴教育实施的方法和技能。
   
  1.4 同伴教育骨干选择的标准 ①与目标人群具有某些共性,并熟悉该群体的文化和思想;②自愿接受培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③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流技巧。
   
  1.5 质量控制和统计方法 统一培训,统一问卷标准,统一讲义内容。调查结果用Excel200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1.6 统计分析 对调查结果组间均数差异的比较采用F检验方法,两组均数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组间发生率差异的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人群基本情况 共调查220人,有效问卷200份,其中教育组114份,对照组86份,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8.5岁,<20岁占6.5%,20~30岁占69.2%,>30岁占24.2%。以汉族(94.6%)为主,文化程度小学占2.5%,初中占37.2%,高中占45.3%,大专以上占15.0%。未婚为主,占71.6%,来自外省的占85.5%,本省14.5%。
   
  2.2 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同伴教育组对AIDS基本知识的回答由教育前的59.6%上升为教育后的82.5%,其中对“得性病后增加得AIDS的机会”、“蚊虫叮咬可以传播艾滋病”等问题的正确回答率非常明显上升(P<0.01)。对“艾滋病可以治愈”、“高温干燥及常用消毒剂可以杀死艾滋病病毒”等问题的回答正确率也有明显提高(P<0.05)。对AIDS的性接触、血液及母婴等传播途径的知识,在教育前有一定的认知,在同伴教育后有所提高。教育组和对照组对所有问题的问答正确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2.3 对AIDS态度的改变情况 对“艾滋病离我们很远”、“害怕自己得艾滋病”、“预防艾滋病与我无关”、“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等问题的态度,同伴教育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表明大多数人认为健康比金钱重要,说明人们对健康的渴望。详见表2。

  表1 调查人群基本情况(略)
    
  表2 对艾滋病态度的改变情况(略)
  
  2.4 安全套使用情况 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对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回答正确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值得注意的是安全套的实际使用情况在教育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说明安全套的使用除与知识知晓率有关外,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详见表3。

  表3 安全套使用情况(略)

  3 讨论
   
  目前同伴教育作为一种健康教育模式,已广泛运用于公共卫生的许多领域。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是一群有共同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流动性强,有组织地接受艾滋病知识较困难,而利用同伴间的信任感,通过示范作用,影响同伴的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则是适合于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的一种宣传方式。
   
  此次通过同伴教育干预使目标人群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有所提高,在AIDS与性病的关系、蚊虫叮咬及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AIDS等预防知识方面,由教育前的59.6%上升到82.5%,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22.9%。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改变其危险行为奠定了基础。
   
  教育前后安全套的使用情况:与丈夫或男朋友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率由30.7%上升到45.6%,提高了14.9%;与丈大或男朋友之外的人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率由43.0%上升到61.4%,提高了18.4%。但无论与丈夫或丈夫以外的人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教育前后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说明每次使用安全套的艰巨性。安全套在计划生育方面的宣传已为公众接受并有较高的使用率,但在预防AIDS的宣传中仍处于推广的过程,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3] 。
   
  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后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水平有很大提高,所有AIDS的基本知识干预前后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可见同伴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也证明同伴教育是适合于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的一种健康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蔡义德.深圳性活跃人群艾滋病预防行为干预[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0,6(6):348~350.
   
  [2]徐刚.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预防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3):183~186.
   
  [3]谷渊,庄,王晓丽,等.沈阳市塔西地区娱乐场所服务员顶防AIDS/STl行为干预研究[J].中国艾滋性病,2004,10(2):104~106.

作者: 林爱红 ,尹平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