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第6卷第9期

深圳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的调查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摘要:China)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青少年网络成瘾[1]的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广东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深圳市初中、高中、中等职校及大学学生共3979人进行调查。结果深圳市青少年的上网率为80。1%,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9。...

点击显示 收起

  Survey of behaviors associated with health in adolescents in Shenzhen City.

  WU Hao-sheng,ZHANG Chun-he,HUANG Yi-yan,et al.

  (Luohu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henzhen518020,Guangdong,P.R.China)
    
      
  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市青少年网络成瘾 [1] 的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广东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深圳市初中、高中、中等职校及大学学生共3979人进行调查。 结果 深圳市青少年的上网率为80.1%,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9.4%,男生12.7%高于女生6.7%(χ 2 =39.90,P<0.01)。不同学校类别、不同家庭类型的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个性特质中,网络成瘾者其内外向维度得分明显低于未成瘾者(P<0.05)。此外,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学生其学习成绩和每周运动次数均低于未成瘾的学生。 结论 深圳市大、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与性别、家庭、社会和心理因素关系密切,预防、干预和治疗要从多方面出发。
   
  关键词:健康相关行为;调查;影响因素;分析
   
  为掌握深圳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状况、动态变化、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教育、卫生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在深圳市科技局立项的深圳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及干预措施研究项目中,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性行为、伤害行为、物质成瘾行为、饮食相关行为、运动锻炼相关行为第6大方面的健康相关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本文就其中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5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深圳市17所大、中学校学生4000名,进行《广东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由被调查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填写问卷,由调查员当场回收有效问卷3979份,问卷回收率为99.5%。
   
  1.2 调查内容 学生基本情况和网络成瘾情况。网络成瘾的调查内容主要从个体上网时间、常用的网络服务、上网活动涉及范围三方面反映个体上网行为的参与程度。
   
  1.2.1 网络成瘾综合症 [2] 的诊断标准 根据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至少出现以下10项中的5项定义为网络成瘾:①过去7d内每天上网≥4h;②不上网时仍想网络内容;③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和焦虑;④企望上网时间长于目前;⑤上网时间经常超出预期;⑥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⑦因上网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⑧向家长、老师和同学隐瞒上网事实;⑨因上网与家长、老师发生冲突;⑩上网以摆脱困境、抑郁、无助和焦虑 [1] 。1.3 方法 调查表回收后,经再次核对,然后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以SPSS12.0软件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 2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4000人,获有效问卷3979份,其中男性2003人,占50.3%;女性1976人,占49.7%。初中生1578人(39.66%);高中生1191人(29.93%);中等职校生592人(14.88%);大学生618人(15.53%)。平均年龄(17.87±4.56)岁,最小年龄10岁,最大25岁。
   
  2.2 基本情况 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有2689人,占67.6%;大家庭587人,占14.8%;单亲家庭181人(4.5%);重组家庭53人(1.3%);隔代家庭69人(1.7%);其他400人(10.1%)。
   
  2.3 上网情况 调查对象的总上网率为80.1%,其中初中生78.8%、高中生76.2%、中等职校生78.9%、大学生92.0%。男、女生上网率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1.15,P=0.28);但不同类别学生的上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 2 =68.56,P<0.01)。
   
  2.4 网络成瘾的发生情况 在调查的3979名学生当中,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发生人数为373例,发生率为9.4%。其中男生12.7%,女生6.7%,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χ 2 =39.90,P<0.01);初中、高中、中等职校以及大学学生的发生率分别为9.0%、9.8%、13.5%、7.6%,不同类型的学生之间发生率存在差异(χ 2 =12.93,P<0.01),中等职校学生的发生率最高。

  2.5 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影响因素
   
  2.5.1 家庭因素 根据调查对象所填写的与家庭成员合住情况将其所属家庭分为核心家庭、大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隔代家庭及其它共六种类型。它们的网络成瘾发生率分别为14.3%、11.8%、16.2%、21.1%、24.4%及21.0%,通过卡方检验比较其差异得χ 2 =15.09,P<0.05。
   
  2.5.2 个性因素 网络成瘾的发生与不发生青少年其艾森克 [3] 个性四个维度的得分比较见表1。经方差分析得,网络成瘾与未成瘾者的个性维度评分中,只有内外向维度的平均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也就是说网络成瘾的发生者其内-外向得分明显低于未发生网络成瘾的学生。

  表1 网络成瘾的发生与不发生者艾森克四种个性类型的平均得分及比较(略)
   
  2.5.3 网络成瘾相关因素分析 [4]  将以上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连同年龄、学习成绩、是否住宿、父亲及母亲的学历以及每周运动次数与网络成瘾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
   
  表2 网络成瘾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略)

  3 讨论
   
  21世纪的信息革命对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代表城市影响深远。当中的青少年群体,正处于身心发育变化最迅猛的时期,他们接触互联网后心理状况的改变值得我们的关注和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均见发生部分上网者因过度上网而出现其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 [2,5] 产生明显缺陷的现象。
   
  深圳市青少年的总上网率为80.10%,表明网络使用在青少年中已普及。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发生率为9.4%,与国内外近期的研究结果相近。在性别方面,男性发生网络成瘾的可能性是女性的2.10倍。这种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可能是因为男生在遇到心理冲突和困惑的时候不愿对同伴、家长、老师倾诉,当这种情绪需要释放的时候他们可能会选择在网上寻求支持,久而久之导致对网络依赖甚至成瘾。
   
  在心理方面,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指出,网络成瘾行为与个体的心理特征如:社交恐怖、抑郁、焦虑、孤独、不自信等分不开 [7] ,这一论断在本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艾森克个性特征评估上,内外向维度得分越低的学生发生网络成瘾的几率越高, 这可能是由于他们个性内向、不善与人沟通交流,内心长久积压的感受只有通过网络发泄。
   
  家庭环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6] 。生活在核心家庭(只有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的家庭)和大家庭(祖父母、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的家庭)环境的青少年发生网络成瘾的几率分别是其它家庭类型青少年的0.68和0.58倍。这两类家庭的家庭成员都很齐全,青少年能同时得到父亲、母亲甚至是祖辈的关爱,也避免了同学之间可能出现的歧视的压力。单亲、重组和隔代家庭的出现往往是现实生活所迫,并非家长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
   
  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出现网络成瘾的机会越小,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把生活重心放在学习上,对上网的时间有所节制;另一种情况可能是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出现自卑心理后寄情网络,最后发展为网络成瘾。
   
  每周体育运动次数越多的学生发生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越低。这可能是因为校园体育文化对青少年心理产生的积极影响。热爱体育活动的学生个性往往比较开朗外向、生活习惯也比较健康。同时体育活动有利于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改善情绪状态。这些积极的因素都可能对网络成瘾症的形成产生抵抗作用。
   
  4 建议
   
  学校建立健全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7] ,开展上网心理辅导;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丰富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谢静波,汪玲.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387~389.
   
  [2]Young ks.Internet addi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M].Paper presented at the104 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6.
   
  [3]邓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234.

  [4]吴杰,王岩.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成因分析及矫治方法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62~463.
   
  [5]Shapira NA,GoldsmithTD keck PE,et al.Psychiatric features of individu-als with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J].J Affect Disord,2000,57(1~3):267~272.
   
  [6]陶国泰.儿童少年精神医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9~80.
   
  [7]叶文忠,秦国文,邓曼.扩招后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特征及对策分析[J].煤炭高等学校,2001,(4):24.

作者: 吴浩生,张春和,黄一燕,王廷哲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