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7期

流出人口及其留守家属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调查流出人口及其留守家属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KAP)现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流出地流动人口及其留守家属艾滋病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在崇阳县天城镇,石城镇和铜钟乡随机抽取658名流出人口及其留守家属进行艾滋病KAP问卷调查。2%的流出人口和60。1%的留守家属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调查流出人口及其留守家属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KAP)现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流出地流动人口及其留守家属艾滋病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在崇阳县天城镇,石城镇和铜钟乡随机抽取658名流出人口及其留守家属进行艾滋病KAP问卷调查。 结果 57.2%的流出人口和60.1%的留守家属不愿意和艾滋病人同住一个社区,两者有差异性(P<0.01);流出人员和留守家属在每次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比例分别占45.5%和20.6%,两者有差异性(P<0.01);74.2%的流出人口和61.3%留守家属主动向亲属(他人)讲述过艾滋病相关知识,两者有差异性(P<0.01)。Logistic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P<0.01)、外出工作时间大于1年(P<0.01)的流出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越高,文化程度越高(P<0.01)的男性(P<0.01)留守家属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越高。 结论 需进一步加强对流出人口及其留守家属艾滋病知识的宣教,减少他们对艾滋病人的歧视态度,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

【关键词】  艾滋病 流出人口 留守家属 知识 度 行为

  Survey of AIDS KAP in mobile population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at home.

  XIE Chao-jun, PAN Jing-ju, TAN Xiao-dong, et al.

  (Public Health College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1, Hubei, P. R.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KAP) about HIV/AIDS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KAP among mobile population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Methods  The KAP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658 floating people and their family by system random sampling from three townships in Chongyang Couty, Hubei Province.  Results  The levels of AIDS knowledge of mobile population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were low but the level of knowledge of mobile people was higher than their family members, the longger of working outside and the higher of education background the higher their knowledge would be,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The rate of use of condoms was also low (from 20.6% to 45.5%).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be carried out among mobile population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to enhance their safe sexual activities.
   
  Key words:HIV/AIDS; Floating population; Family member; 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中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开展的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底,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人[1]。另据报告[2],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中流动人口占70.91%,流动人口的快速增长促进了艾滋病的快速传播。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我国目前有1.2亿流动人口,其中大多数都处于性行为活跃年龄段,他们很容易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也很容易将艾滋病毒从城镇带回农村地区[3]。目前已有一些针对流动人口艾滋病KAP的调查研究,但是很少有针对流出人口及其留守家属艾滋病KAP调查研究,为了了解流出人口及其留守家属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态度的各自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出艾滋病新的干预模式,于2006年6月展开本次调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运用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在崇阳县天城镇,石城镇和铜钟乡随机抽取在外工作人口作为研究对象即流出人口,这些流出人口的留守家属也将作为研究对象即留守家属。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的比例控制在1:1左右。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KAP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由调查员现场发放问卷 ,被调查者匿名现场自填调查表, 现场回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经济收入等)、艾滋病知识获得途径以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

  1.3  统计分析  全部数据输入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 经过核对、逻辑检查、清理后,用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一般性统计描述,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共发放艾滋病KAP问卷690份,收回677份,剔除不合格的问卷后,有效问卷有658份,有效率为97.2%。

  2.1  一般人口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中,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分别为342人和316人,各占52.0%和48.0%。流出人口中,男性157人,占45.9%,女性185人,占54.1%;留守家属中,男性166人,占52.5%,女性150人,占47.5%。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统计学比较发现,流出人口平均年龄29.6岁,而留守家属平均年龄34.1岁,两者比较P<0.01;流出人口以女性居多,占54.1%;而留守家属占47.5%,两者比较P<0.01;未婚的流出人口有217人,占35.4%,留守家属未婚人数有28人,占8.9%,两者比较P<0.01;在文化程度方面,流出人口以初中为主,占59.9%;而留守家属以初中(57.6%)、小学及以下(43.0%)为主,两者比较P<0.05。流出人口从事职业分布为服务业(33.6%)、工厂职工(32.2%)等;而留守家属职业涵盖了务农(66.5%)、上班人员(11.1%)、个体(13.0%)等。月收入在500~1 000元之间,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分别占58.5%、48.1%,两者比较P<0.01;月收入大于1 000元,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分别占33.9%、5.4%,两者比较P<0.01。另外,绝大部分流出人口(73.1%)从事本职业或在当地居住的时间在一年以上;留守家庭外出打工人数1人有196人,占62.0%,2人有91人,占28.8%;外出打工人员与留守家属关系包括配偶(46.8%),子女(25.9%),兄弟姐妹(17.4%)等。

  2.2  艾滋病信息获得途径  表1显示了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两类人群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情况。流出人口主要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医生、当地卫生医疗部门获得相关知识,留守家属主要是从电视广播、当地卫生医疗部门、报纸杂志、医生和其他部门得到相关知识。

  表1  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获得艾滋病信息的途径(略)

  2.3  艾滋病相关知识

  2.3.1  知晓率  两类人群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均较好。有2.6%的流出人口和8.5%的留守家属还未听说过艾滋病,他们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但是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还存在误解,如仅69.5%的流出人口知道母婴传播,留守家属占68.8%;61.6%的流出人口认为蚊虫叮咬能传播艾滋病,留守家属的比例为68.6%。经过统计学的比较,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在艾滋病相关问题的第1、2、3、8、9、10、11和12题有差异的显著性(P<0.01),见表2。

  2.3.2  艾滋病知识影响因素分析  以答对上述16题的70%( 11题)定为艾滋病知识合格,即应变量Y,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工作时间和经济收入为自变量(X1-X7)建立模型,分别对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基础上),按α=0.05选择变量,结果发现,流出人口的文化程度越高,对艾滋病知识了解得越多(OR=3.27,95%CI:1.86~6.32);外出工作时间大于1年者艾滋病的相关知识高于不足1年者(OR=1.95,95%CI:1.23~2.64);男性留守家属艾滋病知识高于女性(OR=1.83,95%CI:0.98~2.41),文化程度高的留守家属艾滋病知识了解的越多(OR=2.03,95%CI:1.64~3.86)。

  2.4  艾滋病相关态度  无论是流出人口还是留守家属对待艾滋病人或感染者都存在歧视现象,高达57.2%的流出人员和60.1%的留守家属不愿意和艾滋病人或感染者同住一个社区,两类人群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1);仅仅有四分之一的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愿意和艾滋病人或感染者象以前一样交往。在对待国家艾滋病的防治措施态度上,大多数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都赞同国家卫生部门应该向娱乐场所免费提供安全套、大量的宣传教育、不能拒绝治疗艾滋病病人,统计学比较后,两类人群在对待国家艾滋病的防治措施态度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对于国家是否能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信心明显不足,认为国家能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比例分别占47.5%和44.5%,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艾滋病知识情况比较(略)

  注: P<0.01

  2.5  艾滋病相关行为  表3显示了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艾滋病相关行为比较的结果,大于三分之二的流出人口每月性行为大于5次,而留守家属所占比例不足四分之一;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在每次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比例分别占45.5%和20.6%;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过安全套比例为43.9%和21.8%;不足半数的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为要及时治疗性病和赞成无偿献血;大多数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都会主动的去了解艾滋病知识,也主动向亲属(他人)讲述过艾滋病相关知识。经过统计学分析,除问题1外,两类人群在艾滋病相关行为其他问题上都存在着差异的显著性(P<0.05或P<0.01)。

  3  讨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发现,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的艾滋病知识获得途径主要依赖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当地医疗部门,和张开金[4]等调查的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为报纸、宣传画和电视不同,其原因可能与调查人群文化程度较低(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比例分别为72.2%和93.0%)以及留守家属在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电视等有关。这些结果说明,在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中电视广播这些大众传媒对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发挥较大的作用。另外,当地医疗部门对艾滋病知识的普及也有一定的帮助。
   
  表3  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艾滋病相关行为比较(略)

  注: P<0.01, P<0.05。
   
  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对于艾滋病的认识尚处于广泛听说但缺乏深入了解的阶段。97.4%流出人口和91.5%留守家属听说过艾滋病,高于徐媛等[5]对农村流动人口调查的结果(88.1%),和严征等[6]对城市农民工的调查结果(92.6%)、周建芳[7]调查的流动人口结果(95.4%),与查干花[8]等调查的宁夏一般人群的结果(95.2%~97.4%)相当。绝大部分流出人口(88.5%)和留守家属(83.1%)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略低于徐媛等[5]对农村流动人口调查的结果(89.1%)。
   
  调查显示超过60%的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知道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但母婴传播途径知晓率比例最低,分别只占69.5%和68.8%。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对艾滋病缺乏深入了解,主要体现在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还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如认为蚊虫叮咬(38.4%和31.4%)和同桌吃饭(65.4%和60.8%)等能传染艾滋病,其结果和徐媛等[5]对农村流动人口调查、严征等[6]对城市农民工的调查,赵秀萍等[9]调查的苏州市三类人群相符。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今后文化程度低、外出打工时间少于一年的流出人口和文化程度低女性留守家属将会是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的重点人群。本次调查的对象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因此,在初中开始就对人群展开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之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和艾滋病的预防保护措施,将来会对艾滋病预防有积极推动的作用。
   
  本研究中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对艾滋病人或感染者的歧视与恐惧心理普遍存在,与其他学者的报道较一致[5,6]。因此,消除各类人群对待艾滋病或患者的恐惧和歧视心理仍然是目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关键之一。同时发现,绝大部分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对国家艾滋病现在的预防政策表示肯定,但在对待国家能否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问题中,两类人群回答则明显显示其信心不足。
   
  正确使用安全套是控制经性传播艾滋病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显示,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在每次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比例较低,仅为14.73%~44.4%,但是流出人口安全套使用率远高于留守家属。同时,有一定比例的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承认他们有过性交易和自慰行为,并且流出人员远高于留守家属,其原因可能与流出人口较留守家属更年轻(以青壮年为主),正处于性活跃期有关。由此可见, 应进一步在这两类人群中分别采用适当的方式来推广安全套的使用, 如大众媒体宣教和专家的咨询, 通过阻断性传播途径来达到预防艾滋病目的。由于调查的是农村人群,他们对献血和及时治疗性病能预防艾滋病认识还很低,这些也要成为艾滋病宣教工作的重点之一。
   
  调查还发现,大部分的流出人口和留守家属都能主动去了解艾滋病的知识以及主动向亲属(他人)讲述艾滋病相关知识,这也提示可以通过让流出人口和其留守家属相互之间进行艾滋病宣教,提高彼此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改变彼此的态度和行为。这也为艾滋病防治干预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综上所述,流出人口及其家属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也存在认识误区。在流动人群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中, 应根据该人群流动特点、文化教育背景、对艾滋病的了解认识程度及其认知行为特点,探讨和制定出有针对性且易被接受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和干预方式,来提高他们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变他们对待艾滋病歧视与恐慌的心理和态度,让他们充分的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从而促使他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能积极主动的采取预防措施,采纳健康行为,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刘传新,苏生利,傅继华,等.山东省HIV感染者中流动人口感染现况调查[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1):28~30.

  [2] 陆焯平,朱作金.流动人口AIDS知识和态度现状调查[J].中国艾滋病,2004,10(2):99~101.

  [3] 张开金,周玲,梁国钧,等.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7):857~858.

  [4] 徐媛,贾中华,郭际东,等.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6):749~751.

  [5] 严征,李鲁,叶旭军,等.城市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25(8):32~34.

  [6] 周建芳. 流动人口AIDS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1):1296~1297.

  [7] 查干花,王秀珍,徐学峰,等.宁夏一般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7):441~443.

  [8] 赵秀萍,惠宏,建良,等.苏州3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J].江苏卫生保健,2005,7(6):35~36.

  [9] 唐智.某区人群艾滋病KAP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4):566~567.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 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咸宁 437000; 崇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崇阳 437500.

作者: 谢朝军,潘敬菊,谭晓东,李冬林,周国辅,魏尊,陈志波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