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7期

性服务工作者性病和艾滋病的干预研究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性工作者的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信念、行为等现状,积极探索对该人群进行预防性病、艾滋病及行为干预的有效办法,为今后在更大范围的高危人群中进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成立专职高危干预队伍,设计借鉴其他地区经验,深入目标人群进行系列外展服务,利用干预前后封闭式调查问卷评价干......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性工作者的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信念、行为等现状,积极探索对该人群进行预防性病、艾滋病及行为干预的有效办法,为今后在更大范围的高危人群中进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成立专职高危干预队伍,设计借鉴其他地区经验,深入目标人群进行系列外展服务,利用干预前后封闭式调查问卷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发放干预前后问卷各522份,收回前后有效问卷387份。通过外展服务,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对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对安全套及安全性行为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的信念和态度有明显转变。 结论 对娱乐场所从业人群开展系列专业外展服务可以提高该人群的防病意识,提升对性病艾滋病的知晓率,是高危人群干预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性工作者 性病 艾滋病 行为干预

  Interventionary measures for control of STD and AIDS in female sex workers.

  LI Zhen, TIAN Li-shan.

  (Nanshan District Hospital of Chronic Diseases of Shenzhen City, Shenzhen 518054, Guangdong, P. R.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IV/AIDS knowledge,attitude, belief and sexual behavior among female sex workers (FSW) in some districts of Shenzhen City and offer reference for formulating and evaluating strategy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IDS.  Methods  Intervention of target pop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and questionaire surveys were conduct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otally 522 questionnaires sheets were sent out and 387 were collected (74.13). The awareness of HIV/AIDS among FSW was increased. The attitude and belief of FSW toward safe sexual behavior were markedly improved.  Conclusion  AIDS knowledge level of FSW has been enhanced and their sexual behavior have been changed after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Thus healht education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are effective for control of STD and HIV/AIDS.
   
  Key words:Female sex workers;  STD/AIDS;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目前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已由散发期、局部流行期转入广泛流行期[1],流行形式日趋严峻,性病和艾滋病问题已成为一个公共问题。我国政府对控制艾滋病的经性传播工作高度重视,在《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长期规划中(1998-2010)》提出:“全民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减少重点人群(吸毒者、卖淫嫖娼者等)中的相关危险行为”。卫生系统对娱乐服务场所的从业人群性病、艾滋病的控制传播投入更大的精力,特别是该人群的行为干预成为近年来倍受关注的问题。很多地区都做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一些经验[2~5]。我区自2003年起成立了包括医学专家、检验人员、护士在内的专职高危行为干预队伍,对目标人群进行系列外展服务,包括传授生殖健康、性病/艾滋病知识、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和安全套、面对面访谈、封闭式问卷调查、现场咨询、游戏、有奖问答以及自愿咨询检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4~2006年南山区内发廊、桑拿、足浴城、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女性从业者。

  1.2  方法

  1.2.1  组建队伍  成立专职高危人群干预队伍,成员包括主持人、讲解员、皮肤性病、妇科专家、检验师、护士等。

  1.2.2  人员培训  包括以讲座演示和现场临摹等方式加强高危干预队伍人员对外交流水平以及对场所的管理者或有同伴教育倾向人员进行培训。

  1.2.3  摸底调查  通过公安和居委会等部门的配合,了解性工作者数量、分布、文化程度等情况,拟定完整的问卷,研究干预策略、方法。

  1.2.4  确定地点  与场所管理者联系沟通,介绍性病/艾滋病流行形式,说明开展干预的意义和必要性,确定外展时间地点。

  1.2.5  设计课件  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开发设计多套课件,分别为《性病艾滋病流行趋势和防治策略》《高危人群干预工作相关法律和政策》《生殖健康与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知识》《你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吗?》《性病艾滋病知识有奖问答》《换水派对游戏》《彩球接龙游戏》等。

  1.2.6  拟定问卷  拟定相同内容问卷,干预前为A卷,干预后为B卷。

  1.2.7  礼品筹备  根据目标人群的需求准备合适的小礼品,提高参与积极性。

  1.2.8  制定干预方案  制定外展程序、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根据场所需求选择授课内容。

  1.2.9  现场干预  对目标人群进行封闭式问卷A调查,20min收卷、验卷,度用多媒体现场传授性病/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和医务人员现场回答目标人群提问;在3个月后,对参加第一次问卷调查人群再次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全场游戏互动,加深目标人群印象和准备精美礼品进行有奖问答,并对自愿接受检测的人员现场抽血,免费检测梅毒、艾滋病。再次进场随访安全套使用情况。

  1.2.10  个别访谈  设计特殊试卷,对有良好沟通意愿者进行一对一访谈;

  1.3  效果评估  对两次干预问卷进行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变化情况;

  1.4  资料分析  SAS8.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目标人群年龄15~20岁占34%,21~25岁占37.12%,26~30岁占12.80%,31岁以上的占4.88%; 婚姻状态以未婚为主,占75.82%,已婚和离异的分别占17.75%和6.43%;学历以初中为主占52.16%,其次为高中33.14%、大专8.73%、小学6.33%。

  2.2  问卷情况  对全区23家娱乐场所的552名从业人员发放前后问卷各552份,收回有效前后问卷各387份,拒绝回答的占29.89%。

  2.3  个别访谈情况  对77名依从性较好的从业人员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完成77份个别访谈问卷,每份耗时40~55min。

  2.4  干预前后的知识水平对照  经过干预服务小姐对性病病种的正确认识有显著提高,最后一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尚不可认为干预后知晓率比干预前要高,提示我们今后在设置题目时,该问题可以考虑删除不再提出。见表1。 经过干预其对艾滋病的传染途径的知晓率也有大幅度提高,见表2。

  表1  高危人群性病病种知晓率(略)

  2.5  干预前后的态度和信念  认为保持专一性伴侣能减低感染性病艾滋病风险由干预前67.96%上升到干预后的92.25%(χ2=71.63,P<0.01);相信安全套可以预防性病艾滋病的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干预前后分别为67.44%和干预后98.20(χ2=128.57,P<0.01),见表3。

  2.6  个别访谈  77位参加个别访谈的从业人员均认为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很低;通过媒体及书籍获取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占52%,同伴聊天获得艾滋病知识的占48%;愿意到综合医院就诊的占79.16%,到个体诊所就医占19.44%; 94.23%认为与顾客讨论安全套使用情况处理较好;另外值得关注的是, 77名个别访谈人员中53%存在性交后冲洗并且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表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略)

  表3  信念、行为知识转变率(略)

  3  讨论
      
  研究表明,通过系列、专业外展干预活动,能大幅度提高性工作者对性病艾滋病的认识;对安全套预防性病艾滋病的经性传播的态度和信念进一步转变,干预后经常使用安全套的数量大幅度提高。高危干预队与相关部门和场所经常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协作,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为进场干预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
   
  在高危人群干预中我们发现同伴教育者较难发展。基于娱乐场所从业人群不愿意暴露身份的特点,与管理者(妈咪)的联络与接触尚需要一些信息。该人群广泛存在同伴教育行为,通过个别访谈我们了解到同伴间交流获取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占到48%,因而无论对某一个个体进行的宣教都有可能带来同伴教育的行为,同伴教育在生活环境中非刻意交流方式往往取得比较好的传播效果。
      
  单一的理论无法解释行为干预的复杂性。行为改变并非一次性的,需跨越一系列的阶段,行为变化的阶段既是稳定的又是可以改变的;没有计划的干预,人们会停留在早期的行为阶段;大多数高危人群处于不准备改变的行为阶段。本次研究发现,干预后安全套使用率并没有比干预前课后的预期有所增高。授课前经常使用安全套的人数为254人,经过了讲座干预之后愿意使用安全套的人数提高到371人,事实上三个月后再次调查显示,经常使用安全套的人数只有334人,说明经过干预从业人员确实有很高的使用安全套的意愿,但是由于传统、社会因素等原因使用情况并不尽理想。但我们对干预前课前与干预后三个月的调查比较,我们可以得到χ2=45.29,P<0.01,说明进行外展干预还是起到了作用。这一发现表明,有效的行为改变应该是个渐进的过程;针对行为变化的特殊阶段应用行为改变模式的原则和方法有助于其在不同的阶段过度,干预方法必须与变化阶段相匹配,怎样循序渐进的实施干预将是未来性病/艾滋病防治领域探讨的新话题。

【参考文献】
    [1] 苗茂华,曲成毅.艾滋病行为干预研究现状及挑战[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34(6):578~580.

  [2] 刘刚,毛晓英,刘德忠,等.女性性工作者行为干预模式研究[J]. 预防医学情况杂志,2003,19:19~20.

  [3] 汤小羚,陈小健,李土荣,等. 营业性服务场所服务小姐性病、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效果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03,30(2):275~277.

  [4] 苏斌,齐青山,徐臣,等.娱乐场所预防艾滋病行为干预的试点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3,7(5):428~430.

  [5] 杜亚平,羊海涛,钱卫娟,等.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性病、艾滋病危险因素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03,14(1):9~10, 35.


作者单位: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广东 深圳 518054.

作者: 李真,田丽闪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