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7期

幼稚白细胞在诊断急性白血病中的价值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外周血)首次检出幼稚白细胞对诊断AL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7例已确诊的AL患者的骨髓细胞及组化染色结果与首次血液幼稚白细胞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从607例AL患者外周血首次拟诊为未分化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M1)、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M2)、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M......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血(外周血)首次检出幼稚白细胞对诊断AL的临床意义。 方法 将607例已确诊的AL患者的骨髓细胞及组化染色结果与首次血液幼稚白细胞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结果 从607例AL患者外周血首次拟诊为未分化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M1)、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M2)、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M3)、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AL1、AL2)幼稚白细胞检出率为97.89%以上;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4)、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5)和急性红白细胞型白血病(M6)的幼稚细胞检出率为83.79%以上,平均为92.60%,幼稚细胞检出范围均在40.1%~77.8%,亦有少数患者因白细胞总数少,在外周血中难以查到幼稚细胞,高度怀疑时,应采取浓缩白细胞后涂片检查。 结论 外周血发现幼稚白细胞为诊断白血病提供首次诊断时机,同时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和组化染色等综合检查,更全面地反映造血组织病变程度,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  静脉血 幼稚白细胞 急性白血病

  静脉血在检测血液常规的基础上制成涂片,经染色检出幼稚白细胞对诊断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具有特殊意义。对本院拟诊的AL 607例患者进行首次血液制片中发现幼稚白细胞直至明确AL诊断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探讨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相互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总结1999年1月~2005年1月间,经血液制片首次发现幼稚白细胞病例,结合临床体征和骨髓穿刺细胞检查,确诊为AL 患者607例,其中男498例,年龄5个月~56岁;女性109例,年龄7个月~52岁。

  1.2  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所观察的AL首次检出幼稚白细胞分类比率、骨髓细胞形态分析和组化染色(酯酶类和非酯酶类染色)[1]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首次检出幼稚白细胞在诊断AL中的价值。

  2  结果
   
  静脉血检出幼稚白细胞与骨髓细胞形态学分类比率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正常人循环血液中血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查不到幼稚细胞,若检测出幼稚白细胞则可为诊断AL提供重要价值。表1结果显示,静脉血经涂片发现幼稚白细胞对AL首次诊断率可达92.60%,如果同时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特征和组织化学染色等检测方法综合应用,则更全面反映造血组织的异质性病变总趋势,大大提高诊断率。本文检测结果表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最早期在外周血中幼稚白细胞检出率最高,其中M1、M2、M3、AL1、AL2检出率平均为97.89%以上,M4、M5、M6检出率平均为83.79%以上,总检出率为92.60%,幼稚白细胞检出范围为40.1%~77.8%,也有少数患者白细胞总数常在3.0×109/L以下时,结合患者有发热、贫血或出血,伴有骨性痛或胸骨压痛等体征,在高度怀疑AL时,可采集抗凝静脉血浓缩白细胞、再染色后镜检,减少漏诊的可能性。有学者指出,AL患者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白细胞抑或白血病细胞多处于G0期或G1期[1],缺乏抗感染和吞噬病源微生物的能力。大部分患者表现有白血病浸润增殖性病理性变化,如肝、脾、淋巴结肿大,骨性痛和胸骨压痛等,文献指出[2],恶变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分裂、增殖、积聚,由造血系统播散到血液和全身其它脏器与组织,并影响其正常功能,发展为临床上的白血病。
   
  表1  AL患者骨髓和组化染色与静脉血幼稚白细胞结果比较(略)

  注:骨髓和组化分析比较,P<0.05。
   
  静脉血(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形态学判定是白血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前者的细胞形态学判定与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化学综合判定AL存在一定差异,表1显示,M2、M3、M4、M5、AL1、AL2、差异有显著性(P<0.05),M1、M6差异不明显,外周血检查对确定AL是最好的第一道关口,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血细胞计数全自动化分析的今天,每份血样本或有提示信息时,进行涂片染色、经光镜下过筛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实验工作中,一般认为,从血细胞总数分析,白细胞总数>50×109/L时,除类白血病反应外,疑似白血病可能性较大;总数>100×109/L时,患白血病的危险性极大;总数>150×109/L时,多为白血病早期。从血细胞分类发现,原始细胞>5%~20%时,可确诊为AL。白血病细胞在108以下时,依赖自身免疫机制就可控制,超过109-10可能导致复发[3]。从细胞结构判定,白血病患者初期,白血病细胞有成熟停滞现象,细胞发育不同步,则显示出核幼浆老,或核老浆幼现象[4]。原始细胞大而不规则,细胞核折叠,不规则,扭曲,胞浆丰富者多为急性单核细胞型或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混合型白血病;胞浆内颗粒粗大而多密集,浆蓝色,常有Auer小体多为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细胞体积偏大,核园或椭圆形,核仁清晰,突起感明显,浆丰富而无颗粒者,多为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外周血若出现10%~20%中晚幼粒细胞伴有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可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始及幼淋巴细胞增多,伴随淋巴结、脾肿大、胸骨压痛者多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血细胞胞浆内见有Auer小体,多见于粒系或单核系白血病,偶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在AL患者外周血液中出现幼稚白细胞数量的多少,与骨髓造血组织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分裂及浸润程度有关,同时与骨髓释放和血液交换屏障的累及病变、AL类型等诸多因素关系密切。在血液常规检查中仔细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对诊断AL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家增,王鸿利,韩忠朝.血液实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2:58.

  [2] 郁知非.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血液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5.

  [3] 朱平.白血病与淋巴瘤的分子诊断[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3(28).228~230.

  [4] 王凤计.现代血液细胞诊断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86~87.


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吉林 吉林 132013.

作者: 张慧,刘瑞明,刘刚,苗庄,王磊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