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8期

研究生学术行为过程中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14分80名在校研究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人,实验组给予心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研究生睡眠状况、焦虑情绪都有明显改善(P0。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研究生的身心康复。【关键词】研究生焦虑心理干预学术行为是从事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生产精神产品的活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研究生睡眠状况、焦虑情绪的影响效果。 方法 利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方式采用自评填写问卷,选取HAMA焦虑总分>14分80名在校研究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人,实验组给予心理干预。 结果 实验组研究生睡眠状况、焦虑情绪都有明显改善(P<0.05)、(*P<0.01)。 结论 心理干预有利于研究生的身心康复。

【关键词】  研究生 焦虑 心理干预

  学术行为是从事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生产精神产品的活动。研究生培养阶段的课程教育、论文研究等学术活动已成为现代在校研究生第二大压力源之一,有关研究表明,目前,30%的在校研究生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0.312% 的研究生患有严重心理疾病[2]。本文主要讨论研究生学术行为过程中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在校研究生发放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245份,回收242份(占98.8%),选取HAMA焦虑总分>14分,有不同程度睡眠障碍的研究生80名(男46名,女34名),随机分为实验组40人,对照组40人,年龄范围在22~35岁, 2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每周两次,每次30min的心理干预,方式可选取讲座、分发有关资料、个别交谈、电话、E-mail等方式,持续3个月。

  2  心理干预的实施

  2.1  提供沟通的需要  研究生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自身因素外,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研究生心理的三大社会学因素[3]。研究生来自各个不同地区,有的远离家乡,关于学业、就业、感情、经济状况等问题的捆饶,需要倾诉,需要关心,需要帮助。实验组有25人(占62.5%)表示非常乐意说出自己的心事;12人(占30%)表示愿意有选择地说出自己的心事;只有3人(占7.5%)表示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表明有92。5%的人有与人沟通的需要。沟通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得到精神安慰,从医学角度出发,沟通是实施心理干预的前提。

  2.2  学术道德教育  了解研究生学术行为的道德取向,引导他们树立学术规范意识,自觉规范自身在科研活动中的道德行为,不断提高个人的品格和修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受不纯净的学风和学术性行为腐败现象影响,要像维护生命一样维护学术的纯洁和神圣,以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水平完成学术作品。

  2. 3  情绪调节干预  研究生中大多数生活经历单调,与社会接触很少,过度单一的生活经历,形成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自我调整能力较差,容易导致情绪失衡。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一般有心理问题的研究生,平时都是问题积累到自己难以控制的程度才会主动求助。指导他们平时调节个人情绪的方法,告知他们当其处于无法改变的事实(如失恋、考试失败等)面前时,以调节情绪为主要目的的应对方式则是较好的选择[4]。如散步、聊天、听音乐、看漫画或做一样自己特别喜欢做的事情,淡化自己的不良情绪。

  2.4  自我认知干预  研究生群体毕竟有自己的特殊性。他们处于高文化区,自身的智力水平也较高,同时又由于内外部的因素造成的高抱负与高自尊,使得研究生面临的压力与挑战都更为严峻[5]。应指导研究生正确认识自己,注意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课题,具有优良的学术道德。对自己在学习成绩、论文水平方面给予合适定位,不过高要求自己,给自己成功的机会。遇到挫折或失败时,保持乐观、向上、积极的态度,告诉自己:这次我尽力了,下次再努力。

  2.5  健康教育  让患者懂得人的健康是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两者互相影响:心理问题(焦虑)会影响身体健康,出现头痛、失眠、健忘等;身体不适(如疼痛)会影响心情,出现烦躁、易怒、郁闷等。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锻炼身体,减少疾病,只有身心健康,才能保持精力充沛,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

  2.6  睡眠干预  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睡眠能让人得到充分的休息。研究生学业压力大,睡眠严重不足,失眠现象不少,应指导他们学会合理分配时间,争取时间睡眠,提供应对失眠的方法:如睡前喝热牛奶、热水跑脚、慢跑、按摩头部等,必要时服镇静剂或物理治疗。

  3  效果评定

  3.1  评定内容

  3.1  评定内容  实行心理干预三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睡眠改善情况和患者焦虑分值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睡眠改善情况(略)

  *干预前后焦虑分值

  3.2  统计结果  (1)两组睡眠正常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  讨论

  研究生将很多精力投入到学习、论文研究等学术活动中,忽略了休闲娱乐。单调而又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使得其心理一直处于紧张状态[6]。为了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他们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找资料、做课题,身体疲劳、睡眠不足、情绪不佳,严重影响了其心理发展。及时地进行心理干预,给他们提供一个沟通的平台,使他们树立良好的心态,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对研究生减轻学习压力,纠正不良心理状态,顺利完成学业都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 1993,222~223.

  [2] 赵殿军,孙庆祝.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身心健康状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6):746~748.

  [3] 孟馥,李春波,樊文有,等.医学研究生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3):33~34.

  [4] 蔡剑前,侯宗德,陈素坤.心理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1992,31.

  [5] 张海燕,李蓉,赵雨,等. 研究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对策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6,4(90):71~75.

  [6] 马洁 ,佟丞. 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析[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3):92~93.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医院,广东 深圳 518060.

作者: 陈秋珍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