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9期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临床诊治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88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效果。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症状、眼底所见、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及病史,并排除其他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易混淆的疾病,治疗方法有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激素药物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提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88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效果。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症状、眼底所见、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及病史,并排除其他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易混淆的疾病,治疗方法有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激素药物治疗或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及激素药物治疗。 结果 2例X线检查有陈旧性肺结核表现,所有病例均为青壮年患者,男性患者占95.6%,双眼发病者占91.3%。治疗后视力≥1.0者6眼,视力0.5~0.9者33眼,视力0.1~0.4者26眼,视力0.1以下者23眼。有严重并发症患者视力恢复常欠佳。 结论 FFA对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指导作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防止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再发及减少严重并发症出现及保持有用视力有重大作用。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切除术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tinal periphlebitis.

  CHEN Xiao-yan, WANG Kang-hong, XING Jian-qiang, et 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inan Medical College, Haikou 570102, Hainan, P. R. China)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我国青年男性患病率及致盲率较高的疾病之一[1],早期病变常仅位于眼底周边部,病人症状不明显,未能早期及时诊治。为了提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诊断及治疗水平,现将前来诊治的46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病例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46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2例。年龄17~42岁,平均年龄29岁。双眼发病者42例,单眼者4例。双眼同时发病26例,一年内双眼先后发病14例,2例双眼先后发病超过1年,随访期6~24月。

  1.2  诊断依据

  1.2.1  症状  视力下降或仅有眼前黑影飘动或无明显症状。

  1.2.2  视力检查  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

  1.2.3  眼底检查  双眼散瞳行三面镜检查,尤注意眼底周边部情况。

  1.2.4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  眼底能窥及者均行FFA检查,尤注意视网膜周边部情况。眼底窥不及者可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行玻璃体切除术后行FFA检查。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1~2个月复查FFA。
 
  1.2.5  眼部B超检查  玻璃体积血视网膜窥不满意者,B超检查了解玻璃体和视网膜情况,注意排除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1.2.6  全身体检  X线胸片检查及血糖其他检查。
 
  1.3  治疗方法
 
  1.3.1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激素局部及全身治疗  根据FFA检查结果对病灶行激光光凝术治疗。
 
  1.3.2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激素局部及全身治疗  玻璃体积血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甚至牵拉性视网膜病变者需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例患者发现有陈旧性肺结核表现。以男性发病居多,男性患者占95.6%。双眼发病者占91.3%。

  2.2  治疗前后视力情况  眼底无增殖性改变视力改善明显,术后视力提高两行以上者有39眼,视力低于0.1的23只眼均为眼底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视力情况(略)

  2.3  治疗后病变进展情况  经治疗后1~2个月复查FFA,见病灶处无荧光渗漏及新生血管形成.原有新生血管萎缩,无灌注区缩小。

  2.4  治疗后疾病复发情况  46例88眼中有28例55眼复发,复发病灶于原视网膜 激光光凝病灶外。

  3  讨论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又称Eales病,青年性复发性玻璃体出血[2]。病名充分显示该病的临床特征,即发生于青壮年,反复发作及玻璃体出血。此病常见于男性、双眼发病。观察本组病例患者均为青壮年,男性患者占95.6%,双眼发病者91.3%,结果均符合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特点。本病虽然多数为男性患者,但仍有少数女性患者不可忽视,以防止误诊及漏诊。因本病常双眼罹患,且同时发病或一年内双眼先后发病者多,所以无论患者对侧眼有无症状,均应详细检查双眼眼底,尽早发现早期病变,为早期诊断提供切实依据。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最初病变主要累及周边视网膜,眼底镜所见复杂多变,有时诊断有一定难度,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视网膜血管炎十分重要,需要结合全身性疾病的系统回顾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3]。临床诊疗过程中若忽视病史及全身某些疾病的检查,易将某些类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视网膜血管炎症性疾病误诊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如:白塞氏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Coat’s病等。多数学者考虑肺结核与此病有关,但是至今没有一个肯定的相关因素。近些年的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表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由多种原因、多种因素参与引起,目前考虑结核杆菌的直接感染,或高敏反应与此病有一定联系[4]。本组病例有2例陈旧性肺结核患者,因病灶非活动性,未予抗结核药治疗。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可以发现眼底镜下不能窥及早期微血管病变,还能明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因此FFA不但可以早期发现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同时对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光凝治疗后复查FFA还可以了解病变的进程及是否需要再补充光凝治疗,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本组病例通过FFA检查指导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避免治疗的盲目性。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不仅可以使新生血管消褪,在新生血管形成之前,对病变血管区域光凝可以预防新生血管的形成[5]。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玻璃体反复出血、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新生血管是引起玻璃体出血的主要原因。眼底早期改变致周边部小血管阻塞,出现缺血,继而产生新生血管[6]。本组病例进行FFA检查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术后复发病例活动病灶均不在已光凝部位,证实光凝治疗有效性。单纯玻璃体切除术后,不及时光凝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仍存在是玻璃体反复出血的原因,所以在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术后尽早在病变区行光凝治疗。糖皮质激素对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有效,目前仍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急性炎症期的唯一可靠药物[7],因此本组病例联合使用激素治疗以抑制炎症及减少机化,有全身用激素禁忌症者采用局部给药。玻璃体切除术不仅能清除玻璃体积血,还能治疗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并为激光光凝治疗原发病创造条件。随时间的延长眼底病变进行性加重,预后愈差。因此,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出血宜早不宜迟。王庆瑛等报道3个月左右,出血不吸收者应采取手术治疗[8]。本组病例中有两例患者B超示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即行玻璃体切除,术后网膜复位,无手术并发症出现。因此依据本组病例分析,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出现视网膜脱离并发症玻璃体切除手术可提前。通过本组病例观察总结如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者应尽早进行FFA检查,并及时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对有玻璃体出血、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并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尽早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行FFA检查及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争取达到最佳疗效,减少致盲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魏世辉,马成,肖骏,等. 中国健康男性青年人Eales病流行病学调查眼科研究[J]. 2006,24:209~211.

  [2] 黄叔仁,张晓峰. 眼底病诊断与治疗[M]. 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94.

  [3] 薜爱玲,魏世辉. Eales病的临床研究新进展[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4,22:768~772.

  [4] 马成. Eales病基础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678~681.

  [5] 吕永顺,鲍永珍,黎小新.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治疗[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5,13:30~31.

  [6] 张美萍,王文吉.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临床规律及治疗探讨[J]. 实用眼科杂志, 1993,11:335~338.

  [7] 陈小虎,张军军. Eales病研究进展[J]. 国际眼科杂志,2004,4:873~876.

  [8] 王庆瑛,周忠友,陈志敏,等.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玻璃体出血的手术治疗[J].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8,20:114.


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南 海口 570102.

作者: 陈小燕,王康宏,邢健强,郑振优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