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10期

医院应急能力研究进展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关键词】应急能力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近年来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新发和重新出现的传染病暴发流行、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各类有毒物质泄露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应急能力 医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性和破坏性是多方面的,不仅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公众心理恐惧,甚至导致社会混乱、经济衰退,威胁国家安全[1]。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复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合作增加、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旅游业的兴起,人员流动日趋频繁,我国面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会愈来愈多愈复杂。近年来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新发和重新出现的传染病暴发流行、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各类有毒物质泄露事故、因全球环境改变带来的自然灾害、恐怖事件等[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期的原始信息几乎都是来自医院(患者首先在医院就诊),在多数情况下医院是为政府及社会监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战线,而提高救治率,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的人员伤亡则主要由医院承担。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院承担着早期报警、控制传播(指传染性疾病)、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社会影响等多重责任。因此医院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能力又属于一种储备的能力,与国家防灾减灾工作的物质储备性质相同。作了投入  ,若不发生则投入无作用,不投入,若发生了则不能在紧急情况下调动使用这种能力[3]。
   
  医院同时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侵害的主要场所。疾病的流行现实告诉我们,医护人员永远处于迎战传染病的第一线,  随时可能面对传染病病人(有可能是新发传染病、死灰复燃的老传染病等)如果警惕性不高,防护能力不强就有被传染的可能。SARS流行就是最典型的例证,北京人民医院2003年4月5~24日在医院发生感染205人,其中医务人员76人,在全国发病人和病死人员中医务人员比例均最大[4]。
   
  2003年的SARS过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巨资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急救援中心和传染病医院(病区)基础与配套设施。为了更加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大力加强应急医疗体制和应急医疗队伍建设[5],如何整合现有的应急资源将是我们的工作重点。现将我国目前应急救治体系状况作一综述。

  1  应急医疗总体方案

  1.1  应急医疗组织机构  应急医疗组织机构分为领导部门、业务机构和支持单位。其组织机构必须精干、高效。在设置上要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努力提高决策效率和工作效率。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决策工作的领导小组应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专家组负责技术指导工作[5]。
   
  业务机构主要包括急救机构,传染病救治机构。急救机构:紧急救援中心和医院急诊科(地市分别选择1~2所综合医院急诊科纳入急救网络)。传染病救治机构:传染病医院、医疗机构传染(病区)和传染病门诊(含隔离留观室)或后备医院。乡镇卫生院应设立传染病门诊和隔离留观察室。县级传染病区要具备收治一定数量常见传染病病人的条件,并具备对烈性传染病隔离观察能力和转诊能力。
   
  各业务机构工作中要加强配合,相互支持,院外抢救工作由120急救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协调。
 
  1.2  应急医疗体制建设  建立规章制度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和开展工作,要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不仅要科学合理,还要实用适用。如《值班规定》、《离岗外出报告制度》、《特殊情况上报制度》、《应急储备物资管理规定》、《医疗队伍集结规定》等[5]。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一般的工作,所以对各有关单位和全体工作必须高标准、严要求。提倡并推行准军事化管理,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纪律严明、雷厉风行、吃苦耐劳、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高素质的应急医疗队伍[5]。
 
  1.3  应急医疗队伍建设  应急医疗队伍建设是应急医疗工作的核心,只有建好应急医疗队伍才能做好应急医疗工作,应急医疗队伍建设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队伍的数量规模和性质;二是人员的准入界定;三是队伍的科学管理。从统筹兼顾的角度考虑要建立省市二级医疗救治专业技术队伍,人口超过100万和有条件的县应组建应急队伍。
   
  省级还应建立具有特殊专业的应急医疗队伍。如:核辐射应急医疗专业队伍、生物化学应急医疗专业队伍、反恐怖应急医疗专业队伍等。准入制度标准主要包括:专业、性别、年龄、技术水平、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特别要注重以往的实践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6]。
 
  1.4  应急医疗保障建设
   
  一级医院:住院床位总数20~99张,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并配备1名传染病主检医师。
   
  二级医院:住院床位总数100~499张,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传染科(病区):床位10~80张不等。
   
  三级综合医院:住院床位总数500张以上,每床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临床营养师不少于2人。
   
  传染病医院:住院床位总数50~200张。每床至少配备0.84名卫生技术人员,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每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紧急救援中心:救护车:各市均应拥有1辆负压车,合肥市2辆,省会城市拥有救护车4~50辆其中负压车1~5辆。
   
  此外应急医疗保障还应包括医疗保障、通讯保障、机动保障、生活保障和抚恤保障。
   
  医疗保障包括设备、器械、药品、耗材、血源、防护装备和培训器材等,应急医疗设备,尤其是个人装备要标准、便携,特别要适于在公共场所和野外使用,要备有当地经常发生中毒和传染病的急救药品和特效解毒剂[6]。
   
  个人防护:省级中毒救治基地:A级2套、B级8套、C级100套、D级200套;地市级中毒救治医院:  B级2套、C级60套、D级100套;县级综合医院:C级30套、D级60套;其他社会救援机构:A级4套、B级8套、C级150套、D级300套[7]。
   
  通讯保障包括手持移动电话(指挥中心要有与之匹配的呼叫系统)、无线电对讲机等,省会合肥市等重点城市装备车载卫星定位和呼叫定位显示系统。
   
  机动保障主要是工作用车如:救护车、诊断车、指挥车等;生活保障包括帐篷、睡袋、折叠床、被装、雨具、照明用具、应急食品和个人生活用品等;抚恤保障包括在应急时期的特殊补助津贴、因公生病的全额医疗费、伤亡抚恤金等[6]。

  1.5  应急医疗培训和演练  通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养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应急救护队伍,使应急救护工作令病人满意、令社会满意。培训内容应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知识培训、现场救护知识培训、三基理论等。
   
  制定演练计划根据季节及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各急救小组按应急预案进行反复演练。通过演练可使应急救护小组演练成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检验预案是否全面、科学、合理,同时根据演练结果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预案;另一方面通过演练可以全面了解掌握应急救护小组成员的应急救护能力,随时调整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救护能力[6]。

  1.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报告和医院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各法律法规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及时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等,各级医疗机构必须有专机、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的报告。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医院医务人员的感染率,先进的通讯手段减少了病毒的扩散机会[8]。

  2  国外应急状况
   
  “911事件”以后,美国开始将生化与生物恐怖活动作为最重要的安全问题,加强各项防范工作,及时制定相关法律,建立了灾难时全国一体,军民互动的应对体系。明确规定,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HHS)是协调联邦卫生和医疗支援的主要机构。HHS网站开辟灾难医学专栏,着重介绍各级医疗部门在灾难发生时的职能,以配合国家的安全形势,普及公众的灾难医学知识。HHS所属灾难救援机构包括:应急准备办公室(OEP),职能是组织和协调整个卫生部门应急准备工作,协调联邦与各州卫生与医疗活动,指导和维护国家灾难医疗系统、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是联邦政府对应突发事件的重要职能部门,负有预防和控制疾病,保护公众健康的责任。国家灾难医疗系统(NDMS)是灾难救援体系中的多方合作力量,该系统包括:直接的医疗救治,伤员疏散,以及非联邦病床系统。美国政府建立急救支持系统(ESF)的目的在于:参与灾难的搜索救援工作,对伤病员实施早期救治,评估灾区卫生与医疗的需求,监控和处理与医疗相关事宜;协调调度医疗设备与器材,伤病员的安全转移,确保食物药品以及医疗设备的安全。美国政府在预防与控制生化恐怖灾难的过程中,工作扎扎实实成效卓著,成立专门的灾难应对体系具有垂直与水平整合的能力,在法律上明确了灾难现场统一的指挥系统,平时制定缜密的行动方案,严格训练建立高效率的专业灾难救援队,保证对任何灾难迅速作出准确有效的反应,训练条件应尽可能接近实际情况。多层次动员,经常性训练能够保证成员及其下属机构有准备地应对任何灾难,这些措施大大推进了灾难医学的发展进程[9]。SARS之所以没有在美国大流行,与他们完善的灾难医学应对体系建设密不可分。2003年的SARS危机暴露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
   
  美国有一整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体系,集中了美国最好的资源。国国防部,联邦卫生部,联邦调查局,联邦环境保护局,联邦应急管理局和联邦能源部均参与了应对体系的建立和加强工作,保证了该体系强有力的指挥功能[10]。
   
  美国的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11~14]:
   
  (1)全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包括国家应急行动中心,电子网络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大都市症状监测系统以及临床公卫沟通系统,电子网络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以疾病设立不同的报告系统。
   
  (2)全国公共卫生实验室快速诊断应急网络系统:美国公共卫生系统实验室自成体系,按联邦、州、基层分为三级,该系统专长于实用检验,在人才设备资金方面与大学临床实验室各有所长,工作人员没有发表论文的压力,全国上下互通有无,统一为现场调查服务,很少有各自为政的现象。
   
  (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控制机动队伍和网络系统:CDC的疫情报告服务培训班通过50多年的运作,已建立了一支精良的机动队伍和全国网络,此外“911”后,全国上下还拨专款建立了一支地方流行病学专职队伍。
   
  (4)全国大都市医学应急网络系统:该系统覆盖美国境内的所有大城市。该系统的建立是由联邦政府出钱装备和补贴各大都市的医院,包括现有的传染病医院和/或综合医院的传染病科,使每个签约医院/科都有负压病房等应对装置。这些医院平时根据市场需要运行,同时,不断进行传染病防治能力的训练准备,一旦出现疫情,在政府要求的时间内可以马上转换为应急医院。
   
  (5)全国医药器械应急物品救援快速反应系统:美国的国家医药和用品应急系统以大集装箱的形式,在美国几个保密的战略地点储备应急医药和急救用品,包括疫苗、抗生素、抗体、解毒剂及输液设施等,可在12h内为美国任何受灾区一次提供50吨以上的医药和急救用品,保证了重大公共卫生和灾难事件处理无后顾之忧。
   
  (6)全国健康教育网络:美国公共卫生系统从地方到州和联邦政府都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健康教育队伍,健康教育的工作不局限于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1998年开始的反生物恐怖健康教育,采用训练培训者的方法,分级训练,将反生物恐怖的意识和知识普及到社区组织和个人,并充分利用多种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和培训,这些渠道包括面对面,会议,网络,卫星,电视,多媒体录像带和光盘其他媒体等,在2003年防治SARS中,美国的健康教育网及时、迅速、全面向全国医护人员和老百姓及媒体提供SARS信息,而且有针对性地为不同人群提供所需的SARS健康教育信息,同时还针对不同情况提供信息,内容涉及诊断和评价,感染控制和暴露后处理,实验室和标本收集,检疫,报告,教育培训资料,病人转运,旅游情况处理等。少报喜多报忧,随时更新修正信息,掌握信息分寸,防止社会恐慌。
   
  总之,我国医疗救治体系面临新的挑战:一些已基本控制的传染病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存在常见传染病的威胁;全球新发30余种传染病有半数在我国发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自然灾害频繁,还存在生物恐怖和核恐怖的威胁。因此,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治任务十分艰巨,整合优化现有的卫生资源,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能力,十分迫切和重要。

【参考文献】
    [1] 谭晓东.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杨开忠,陆军.国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理要览[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3] 李继光.浅论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提高[J].中国医院,2003,7(17):17~19.

  [4] 姜晓梅,姜文海,于精红.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地位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5, 25(9):36.

  [5] 武秀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总体方案设计[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7):4~6.

  [6] 孙艳,李一涛.县级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J].中国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3(2):144~146.

  [7] 王陇德.现场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8] 李包罗.医院信息系统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J].中国医院,2003,7(8):22~23.

  [9] 赵炜,黎檀实,卢光明,等.发展灾难医学与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刍议[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3,24(4):319~321.

  [10] USCDC.Public health emergency prepared ness and response[OL].2003-6-26.http://www.bt.cdc.gov/1inksasp.

  [11] USCDC.national electronic disease surveillance system(NEDSS)[OL].2003-6-26.http://www.cdc.gov/programs/research 12htm.

  [12] USCDC.national parmaceutical stockpile(NPS)[OL].2003-6-26.http://www.bt.cdc.gov/stockpile/indexasp.

  [13] USCDC.epidemicintelligenceservices[OL].2003-9-14.http://www.cdc.gov/eis.

  [14] USCDC.metropolitan medical responsesystem[OL].2003-6-26.http://www.bt.cdc.gov/planning/Coop Agreement Award presentations/mmrs 2oep 10min briefing 2jim 11.pdf.


作者单位: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 宁波 315010.

作者: 易波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