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12期

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调查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调查了解邹城市城市及农村不同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探索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和效果,以期在全市推广干预措施,提高防控艾滋病能力。方法干预专业人员干预前对不同人群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基线期调查,随后,对目标人群代表进行培训,让他们对所属人员讲明方法、意义,并进行初......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调查了解邹城市城市及农村不同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探索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和效果,以期在全市推广干预措施,提高防控艾滋病能力。 方法 干预专业人员干预前对不同人群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基线期调查,随后,对目标人群代表进行培训,让他们对所属人员讲明方法、意义,并进行初步宣传教育。接着专业人员深入目标人群,集中讲解,看录像和答疑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1周后(末期)及1年(远期)以相同内容问卷进行干预效果调查。 结果 干预前(基线期),不同人群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知晓和正确对待HIV/AIDS态度行为都较低,均在50%以下,干预后,全面知识知晓人数及正确态度行为人数上升至90%及70%以上,与基线期比较(P<0.001)。随着时间的延长,1年后(远期)全面知识知晓和正确态度者有所下降,与末期比(P<0.05)。 结论 邹城市对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明显,可以逐步探索推广,但每年都应强化干预,其方法可以进一步探索,否则,知识知晓及正确态度行为逐渐淡化,对防控艾滋病不利。

【关键词】  不同人群 艾滋病 干预效果

  为了解不同人群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以探索健康教育干预模式。于2005年、2006年两次进行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邹城辖区抽取高中、初中学生,市区娱乐场所服务女性,城区居民和农村居民为目标人群。

  1.2  方法  根据不同目标人群特点,设计艾滋病KAP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特征,AIDS防治知识和相关知识态度行为。
   
  专业人员深入目标人群现场发放问卷,采取匿名自填,进行基线期调查。干预后一周及一年,以同样内容问卷进行末期和远期调查。
   
  干预专业人员首先对目标人群代表(学校校医、娱乐场所业主、社区居民主任、农村乡村医生)进行干预意义、方法、内容的讲解,他们初步掌握后,对所属人群进行初步宣传教育。在此基础上,专业人员深入到目标人群中,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AIDS防治知识和相关态度行为,之后组织看录像和访谈、答疑,进一步强化理解。全部问卷用EXCEL统计,结果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共干预调查一所高中学生397人,一所初中学生528人,10处娱乐场所服务女性188人,2个城镇居委居民245人,2个农村社区居民658人,总共2 016人(基线期)。其中男1 018人(50.50%)、女998人(49.50%);年龄<20岁684人(33.93%)、20~30岁704人(34.92%)、31~50岁587人(29.12%)、>50岁41人(2.03%);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461人(22.87%)、初中874人(43.35%)、小学及以下681人(33.78%)。末期及远期人数分别是2 010人和2 006人,年龄性别基本相同。

  2.2  问卷  基线期发放2 016份,收回2 012份,末期发放2 010份,收回2 003份,远期发放2 006份,收回2 002份。

  2.3  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  不同人群对AIDS的三大传播途径干预前后正确平均知晓率及其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人群对AIDS三大传播途径干预前后知晓率比较(略)

  注: P1系基线期与末期比较, P2系末期与远期比较。

  2.4  不同人群对AIDS非传播途径(与艾滋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餐、握手,共用劳动工具及洗浴池、蚊虫叮咬等)、预防控制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传播危险,没有预防针可以预防等)及临床知识等干预前后正确回答平均人数及知晓率情况详见表2。

  2.5  不同人群对HIV/AIDS的态度行为  经统计分析,干预前后各种人群对HIV/AIDS的态度行为都有了明显变化,见表3。其中高中学生基线期与末期比较,χ2=102.1,P<0.001;末期与远期比较χ2=5.93,P<0.05。初中学生基线期与末期比较χ2=181.5,P<0.001。末期与远期比较χ2=5.14,P<0.05。娱乐场所基线期与末期比较χ2=53.4,P<0.001;末期与远期比较,χ2=5.02,P<0.05。城区居民基线期与末期比较χ2=55.9,P<0.001;末期与远期比较χ2=4.60,P<0.05。农村居民基线期与末期比较χ2=315,P<0.001;末期与远期比较χ2=4.79,P<0.05。
  
  表2  对AIDS非传播途径、预防等干预前后知晓率比较(略)

  注:P1系基线期与末期比较, P2系末期与远期比较。

  表3  不同人群对HIV/AIDS的态度行为比较(略)

  3  讨论
   
  目前,艾滋病病毒正处在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的关键时期,对城市和农村不同人群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增强自我约束,树立自爱自重的人生观,这对预防艾滋病、性病的传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邹城市对城市和农村不同人群基线期调查了解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结果表明,不同人群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相关知识正确知晓率和正确对待HIV/AIDS态度行为都较低,均在50%和40%以下,这对预防艾滋病十分不利。为了提高各类人群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采取干预措施,专职人员对目标人群集中几天进行讲解,看录像和答疑教育后,各类人群对相关知识知晓率大大提高。干预后一周(末期),以基线期调查同样的问卷调查,知晓率人数上升至90%以上,对HIV/AIDS认识大有改善,70%以上的人不恐惧,不害怕,愿意和他们来往的人增多了,与基线期相比,差异显著。从而显示这种干预措施,对各类人群都有效,宜在城市和农村推广。
   
  干预一年(远期)后,再次以同样问卷调查原目标人群,不论相关知识知晓,还是正确对待HIV/AIDS的态度行为比例,都有所下降,与末期相比,(除城市居民外)均有显著差别,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再采取干预措施,对原知晓的知识和正确态度就要忘掉或有所淡化,由此提示,为了强化对艾滋病的预防,每年都要进行健康教育(干预)1~2次,这种教育,亦可由目标人群代表进行,上级干预人员可定期进行督导,这样,上下联合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将更明显、更巩固。

 


作者单位:邹城市卫生防疫站, 山东 邹城 273500; 邹城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邹城 273500.

作者: 张传英 李生光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