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1期

三亚市HBsAg阳性者HBV感染模式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HBV感染模式分析。结果1000例HBsAg阳性者HBV感染模式共出现11种,其中HBsAg、HBeAb、HBcAb感染模式为34.0%,其次HBsAg、HBeAg、HBcAb和HBsAg、HBeAg感染模式分别为30.1%和10.0%。结论HBsAg、HBeAg、HBcAb及HBsAg、HBeAg感染模式阳性率高,该群体有较强的传......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HBV感染模式分析。方法 乙肝5项指标检测用酶标法。结果 1 000例HBsAg阳性者HBV感染模式共出现11种,其中HBsAg、HBeAb、HBcAb感染模式为34.0%,其次HBsAg、HBeAg、HBcAb和HBsAg、HBeAg感染模式分别为30.1%和10.0%。 结论 HBsAg、HBeAg、HBcAb及 HBsAg、HBeAg感染模式阳性率高,该群体有较强的传染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  HBsAg阳性;感染模式;从业人员

  乙型肝炎是全球性疾病,是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肝炎之一。全世界约有乙肝携带者3~3.5亿,据报道,我国HBsAg感染率大约在10%以上[1]。HBV血清学标志感染模式分析是判断患者病程和传染性的重要依据。从事食品、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中的HBsAg阳性者作为传染源,对易感人群构成了很大威胁。为掌握该类人群 HBV感染模式状况及特点,以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6~2007年从事食品、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中的HBsAg阳性者中随机抽取男、女性各500人血清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5项标志物检测资料进行感染模式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6~2007年从事食品、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HBsAg阳性者中随机抽取,年龄18~ 30岁之间,男女各500人。均为本地居民。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美国BIO-TEK全自动酶标仪(ELX800);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酶免试剂盒(ELISA法)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方法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和质控,对出现有异议或罕见模式的血清标本,均进行二次复检加以确证。

  2 结果

  2.1  1 000例HBsAg阳性者血清乙肝4项指标检测结果 
  1 000例HBsAg阳性者中,HBcAb阳性率最高,占81.6%, HBeAg、HBeAb、HBsAb阳性率分别为40.8%、35.6%、3.4%,见表1,经统计,乙肝4项指标阳性率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结果相似[2,3]。表1  1 000例HBsAg阳性血清5项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略)

  2.2  1 000例HBsAg阳性者做4项指标检测,共出现11种感染模式,见表2。检出最多的为下面3种模式:“145”模式(通称“小三阳”)阳性率为34.0%;“135”模式(通称“大三阳”)阳性率为30.1%;“15”模式为阳性率15.0%;“13”模式为阳性率10.0%,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结果差异较大[2,3]。表2  三亚市HBsAg阳性者HBV感染模式模式(略)

  3 讨论

  本次检测1 000例HBsAg阳性者血清5项指标感染模式有11种,其中“135”及“13”感染模式阳性率分别为30.1%和10.0%,高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结果[1,2],表明该人群体内HBV复制活跃,有较强的传染性,对肝脏损害较大,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可能性较大。公共卫生监督部门对此类食品、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应做好工种调离和定期体检和跟踪管理工作,以减少和防止在易感人群中传播。“145”及  “15”感染模式阳性率分别为30.0%和15.0%,虽然此类人群的传染性相对较弱,但应加强治疗,防止其发展为传染性较强的感染模式。

  3.2 “1”感染模式阳性率为6.9%,低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结果[2,3],在理论上称慢性表面抗原携带(健康携带者)或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潜伏后期,提示相关部门在对食品、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性健康体检及健康评价时,尽可能同时检测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以反映人体感染HBV的真实情况及对易感人群传播的潜在危险性。
   
  人体感染HBV后可造成急性、慢性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少数可并发重型肝炎,在不同的病期、阶段、环境和从事工种不同,由于个体状况的差异,血液样本中的HBV有关标志物可出现不同的组合,呈现多种反应模式[3]。特别是HBsAg、HBeAg、HBcAb及HBsAg、HBeAg感染模式阳性率高,由于这两种感染模式传染性高,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评价各种反应模式,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付桂英,秦红,杨丹丹,等. 26 217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表达模式的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5):864~865.

  [2]李星,赵岩,秦瑛,等.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检出情况及HBV感染模式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4,2(1):28~29.

  [3]李立明.流行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78.


作者单位: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 三亚 572000.

作者: 孙定国,麦世雅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