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4期

云南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对策的现场应用效果评价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综合防治对策”研究成果在疟疾回升或爆发点现场的应用效果,为该类疟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盐津、彝良、永善三县2003~2006年期间疟疾点状爆发和回升地区的现场防控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整理和分析。结果盐津、彝良和永善3县2005~2007年疟疾......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评价“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综合防治对策”研究成果在疟疾回升或爆发点现场的应用效果,为该类疟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盐津、彝良、永善三县2003~2006年期间疟疾点状爆发和回升地区的现场防控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整理和分析。结果 盐津、彝良和永善3县2005~2007年疟疾发病占全市11县的92.65%。发生于盐津县豆沙镇石门村和彝良县牛街镇花果村的疟疾点状爆发及大幅回升,属历史高疟区的当地病例传播引起;发生于彝良县钟鸣乡麻窝村和永善县码口乡烟坪村的疟疾病例,属于历史无疟区的输入性突发疫情。通过应用嗜人按蚊区疟疾发病率>10/万地区的防治对策,及时控制疟疾的爆发、回升及输入性疫情。各村点次年疟疾发病率下降55.56%~100%;输入性疟疾病例及时治愈,没有发生二代病例,次年亦未发生疫情。结论 认真执行分类指导、分层防治疟疾的原则,就能有效的控制云南嗜人按蚊分布区的疟疾流行。

【关键词】  疟疾;点状爆发;大幅回升;输入性病例;评价

  Implementation of malaria control measures in sporadic outbreak and resurgence in Yunnan Province and appraisal of results.

  LI Hua-xian, CHEN Guo-wei, LONG Xian-ming, et al.

  Yunna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Puer 665000, Yunnan, P. R.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in implementation of malaria control measures in areas with sporadic outbreak and resurgence of malaria in areas with An.anthropophagus as the main transmission vector.  Methods  The data concerning malaria control in the couonties of Yanjin, Yiliang and Yongshan during the period of from 2003 to 2006 were epidemiologically analyzed.  Results  Malaria infections in the three counties occupied 92.65% of the total malaria cases occurred in the 11 counties of Zhaotong Prefecture City in 2005~2007 and there sporadic outbreak and resurgence of malaria infections occurred with a sharp increase due to local and imported malaria infections. Malaria incidence was reduced to 55.56%~100% in sporadic malaria oubreak areas after adopted integrated control measures. The imported malaria cases cured withour occurrence of secondary infections and there no malareia cases were detected in the second year after control.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malaria in yunan Province can be controlled by 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of guandance based on local types of transmision patterns and stratified control.in areas with An.anthropophagus as the main transmission vector.

    Key words:Malaria; Sporadic outbreak;  Imported infections;  Control strategy; Evaluation

    云南省滇东北地区是以嗜人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疟区,20世纪70~80年代疟疾发病曾占全省的1/3。为了寻找适合当地疟疾防治的对策和策略,云南省20世纪70~80年代开展了一些前期研究,在赫坎按蚊种群中的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唾腺内查见疟原虫子孢子阳性,证实为当地的主要传播媒介[1]。1998~2001年在WHO/卫生部的资助下,开展了“云南省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对策的研究”。该研究结果对疟疾发病率10/万以上乡(镇)或点状爆发点提出的防治对策是:即:媒介防治:采用DDT(或其它替代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及溴氰菊酯处理蚊帐。传染源防治:氯伯8d疗法治疗现症病人;单一伯喹8d疗法休根;氯喹600mg疗法进行发热病人假定性治疗及在疟疾爆发流行时用氯、伯4d疗法进行预防性全民治疗[2]。盐津、彝良和永善3县近年在处理疟疾回升、突发或点状爆发疫情时使用了此方案,使疟疾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为了评价该对策在现场的使用效果,为该类地区今后更好地开展防治工作提供参考,现将该方案在盐津、彝良、永善现场应用的情况进行了归纳报告。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盐津、彝良、永善三县2003~2006年期间疟疾回升和点状爆发点的流行病学及现场防控措施等情况,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2 结果

  2.1  昭通市2005~2007年疟疾发病情况

  2.1.1  各县疟疾病例分布 

  昭通市共辖11个县市,2005~2007年疫情卡片报告疟疾病例844例,3年中各县均有病例报告。其中盐津县684例,占81.04%;彝良县61例,占7.23%,永善县37例,占4.38%,镇雄县18例,占2.13%,威信县12例,占1.42%,鲁甸县9例,占1.07%,绥江县8例,占0.95%,水富县5例,占0.59%,大关县5例,占0.59%,昭阳区3例,占0.36%,巧家县2例,占0.24%。其中盐津、彝良、永善3县发病占全市的92.65%(782/844)。各县各年发病情况见表1。表1  昭通市2005~2007年疟疾病例县市分布(略)
  
  2.1.2  主要疟疾流行区盐津、彝良、永善3县乡镇疟疾分布 
  盐津县的病例主要分布在普洱镇(378例)、盐井镇(115例)、庙坝乡(53例)、兴隆乡(28例)、串丝乡(25例)和豆沙镇(22例),以上6个乡镇发病占全县的90.79%(621/684)。彝良县的病例主要分布在牛街镇和钟鸣乡。永善县的病例主要分布在清胜乡和码口乡。其中彝良县的钟鸣乡和码口乡属于历史低疟区,近年发生的病例主要是输入性病例。盐津、彝良、永善3县疟疾病例乡镇分布情况见表2。表2  昭通市盐津县、彝良县、永善县3县2005~2007年疟疾病例乡镇分布(略)

  2.2  现场之一盐津县豆沙镇石门村田湾社、小华社疟疾爆发点

  2.2.1  疫情概况 

  2003年9月,豆沙镇卫生院报告12例2年内无疟史的疟疾新发病例,病例发生在石门村(田湾社8例、小华社2例、华坪社1例)和万古村1例。县疾控中心10月15日在发病较多的田湾社现场调查结果:该社有242人,4月起出现疟疾病人,发病高峰在8月份。在收割庄稼时,有的家庭人员全部患疟曾出现无人收割的现象。调查当日(10月15日)发现现症病人17人,现患率为7.03%。盐津县疾控中心及昭通市疾控中心和豆沙镇卫生院先后在10月15~21日对田湾社和小华社分别进行了涂血镜检及联合疟史调查,结果见表3。表3  盐津县豆沙镇石门村2003年10月疟疾爆发点调查地点(略)

  2.2.2  疫情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判定:田湾社、小华社发生了以自然村为单位的疟疾点状爆发。造成此次流行的原因为:当地属于历史高疟区,疟疾控制后存在残存病例,以及外地打工人员输入疟疾,使当地保持了一定数量的疟疾传染源;当地海拔低、气温高、湿度大、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网纵横有利于媒介按蚊的孳生等自然条件适合于疟疾的传播;村民生活贫困、住房简陋、缺少防蚊设施;村民自我防护意识欠缺,极少有人使用蚊帐,少数有蚊帐者也不能正确使用,病后就医意识淡薄,加上村医从业时间仅3个月,缺乏疟疾诊治知识而使病人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正确诊断和治疗,出现病例的积累。

  2.2.3  疫情处理 

  对疟疾现症病人和疟史病人给予“氯伯8d疗法”正规治疗;同时,对周围健康人群采用“氯伯4d疗法”进行预防性治疗;2004年3月前有疟史病人给予抗复发治疗,同时对爆发点全民进行单一伯喹休止期根治;2004年6月使用DDT 2g/m2,对人房室内、畜厩内墙面进行喷洒灭蚊。

  2.2.4  效果评价 

  经控制处理后,该地疫情没有出现反复和波动。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2005~2007年疟疾疫情卡片查询,田湾社仅2006、2007年各报告疟疾发病1例,小华社未见有疟疾病例报告。用病原学检测结果相与2003年相比,田湾社疟疾发病下降96.97%,小华社下降100%。

  2.3  现场之二

  彝良县牛街镇花果村疟疾疫情大幅回升

  2.3.1  疫情概况
 
  006年7~8月,彝良县牛街镇花果村发生疟疾病例14例,分布于小屋基社1例,正坝社、火闪社、新房社、还山社和桃坪社各2例,大榜社3例;彝良县牛街镇三和村8月报告疟疾病例5例,全分布于中梗社。

  2.3.2  疫情分析 

  调查当地2005年同期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卡片发现:花果村报告疟疾3例;三和村无病例报告。与2006年同期相比:花果村疟疾,发病上升78.57%;三和社疟疾发病上升100%。经分析认为,当地发生了本地感染的疟疾点状回升爆发疫情。回升原因:当地为历史高疟区,海拔高度在500m左右比较适合疟疾的传播,由于该县每年有10多万人到边境和外地打工增加了疟疾传染源输入的危险,加之镇卫生院的抗疟设备老化,缺少抗疟药品等一系列因素,使疟疾发病和流行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导致发生了疟疾点状爆发流行。

  2.3.3  疫情处理 

  病人采用氯伯8d疗法或氯伯4d疗法双疗程进行治疗;发病率1%以上村社对重点人群实施氯伯4d疗法预防性治疗,发病率超过3%的村社用同样方法给予全民服药;以自然村为单位用辛硫磷和拟除虫菊酯进行人、畜房滞留喷洒并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

  2.3.4  效果评价 

  追踪调查当地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发现:经疫情处理后花果村2006年报告在出现疟疾4例,分布于小屋基社3例和正坝社1例。2007年报告疟疾8例,分布于小屋基社2例,火闪社、还山社和新房社各1例,大榜社3例;与2006年相比,2007年发病下降55.56%。三和村处理后2006年未出现疟疾病例。2007年未见有病例报告;与2006年相比下降100%。

  2.4  现场之三

  彝良县钟鸣乡麻窝村缅甸务工人员感染疟疾回归发病并死亡2例突发疫情

  2.4.1  疫情概况 

  彝良县钟鸣乡麻窝村的麻柳、桃平、长田3个自然村10名男性村民2006年5月31日自腾冲出境到缅甸北部边境的蜜支那电站工地务工。6月19~23日,其中8人相继出现疟疾发作症状,在缅甸多次诊治病情反而加重,于7月20日回到彝良。至7月27日,有2人在两河村卫生所住院治疗,其余6名病人在家病情危重。麻柳社1例病人于7月28日上午7时30分死亡;长田社1例病人经紧急赶赴现场的救援组救治无效,于7月28日上午10时40分死亡。调查组共取到病人血片7人份,查到疟原虫阳性6人,当时鉴定为间日疟,后经省寄防所人员鉴定为恶性疟。

  2.4.2  疫情分析 

  麻柳、桃平、长田3个自然村属于高海拔地区,全年气温较低,是多年无疟疾病例报告的无疟区,近年外出打工人员逐年增多,但却缺乏防治知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此次属于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疾突发疫情。

  2.4.3  疫情处理 

  6例现症患者住院钟鸣乡卫生院给予蒿甲醚全程观察临床治愈后,再给予一次氯伯14d疗法根治;对其家属及邻居、密切接触者给予氯伯4d服药进行预防性治疗并居家医学观察2wk;村民发放杀虫剂(嗅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使用氯氰菊酯对钟鸣乡卫生院室内外环境、彝良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办公及住宿区进行喷洒灭蚊;加强疫情监测,并请乡村干部、村民及患者家属留意其它返村打工者的行踪,发现情况立即报告。

  2.4.4  效果评价 

  经过疫情处理后,当地没有发生第二代病例。由于加强了监测工作,2007年当地未发生类似疫情。

  2.5  现场之四

  永善县码口乡烟坪村输入性疟疾突发疫情

  2.5.1  疫情概况 

  2006年2月17日,永善县码口乡烟坪村坪字社一行10人到本省位于中-越边境地带的河口县新街镇务工。7月7日后其中6人出现疟疾发作症状,经新街卫生院诊治有所缓解后,6人于7月17日乘车返家,1人在途中再次发病,5人返家后又相继发病。永善县疾控中心初步诊断为疟疾并给予治疗,同时将5例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人于7月31日转院至昭通市人民医院进一步诊治,经昭通市疾控中心对4例病人血检证实为间日疟。

  2.5.2 疫情分析 

  永善县亦属于多年无疟疾病例报告的无疟区,近年外出打工人员逐年增多但却缺乏防治知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此次属于边境地带输入性疟疾突发疫情。

  2.5.3  疫情处理 

  6例现症患者给予蒿甲醚全程观察临床治愈后,再给予一次氯伯14d疗法根治;对其家属及邻居、密切接触者给予氯伯4d服药进行预防性治疗并居家医学观察2wk;村民发放杀虫剂(嗅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使用氯氰菊酯对码口乡卫生院室内外环境、进行喷洒灭蚊;加强疫情监测,并请乡村干部、村民及患者家属留意其它打工者的行踪,发现情况立即报告。

  2.5.4  效果评价 

  经过疫情处理后,当地没有发生第二代病例。由于加强了监测工作,2007年当地未发生类似疫情。

  3 讨论

    昭通市的疟疾流行经过多年的防治已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地区的疟疾发病已经控制在基本消灭的水平。近年来随着大量流动人员到边境一带打工者逐步增多,输入疟疾传染源逐年增加,同时,当地修建溪洛渡、向家坝大型水电站后,大量移民的搬迁和施工人员的流动,也造成疟疾传染源的不断输入。但当地卫生部门在疟疾发病降低后,失去警惕性,对疟疾监控不力,致使近几年发生了几起由输入性疟疾和当地传染源积累引起的疟疾点状爆发流行。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干预下,及时采取了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通过2006~2007年疫情网监测结果,先前出现疫情爆发的几个点,没有发生疫情的扩散和反复,说明所采用抗疟措施卓有成效。
   
  昭通市地处云贵高原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属典型的立体气候,“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目前的疟疾流行态势存在3种类型:有点状爆发的“高流行区”、有得到控制的“残存区”,还有介于之间的“中等流行区”。“云南省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研究对策”,针对了疟区的类型,提出了分层防治措施和实施媒介防制与传染源防治的具体方案[1,2]。通过上述报告4个现场疫情案例处理的实施结果,证明“防治对策研究”在指导这类地区在疟疾防治实践中,合理有效实用可行的科学性。

    通过以上观察,提示云南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流行具有易反复的特点,一旦传染源输入和当地存有媒介按蚊,即可发生输入性二代病例,因此必须坚持长期的疟疾监测,分类指导、分层防治的抗疟原则为本市提供了一套科学、易实施的防治方案,各县可以根据节约环保的原则,对各种疟区合理选用防治方案,只要认真落实执行,就可使当地的疟疾得到有效的控制,使抗疟工作得到可持续发展,为昭通市的疟疾防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华宪,王翔,周兆明,等.云南昭通地区赫坎按蚊类群蚊种子孢子感染观察[J].流行病学杂志,1980,1(4):224.

  [2]陈国伟,李唯本,任志先,等.云南省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对策的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 2004, 4(1):29~31.


作者单位:1.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云南省疟疾研究中心,大理学院病原生物研究所,云南 普洱 665000;2.盐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盐津 657500; 3.昭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昭通 657000;4.彝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彝良 657600;5.永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永善 657300.

作者: 李华宪,陈国伟,龙先明,龙智,张吉乾,梁秀敏,肖才刚,李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