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4期

2004年丹东地区霍乱流行病学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丹东市2004年霍乱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控制丹东霍乱的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霍乱调查表对2004年霍乱的散发病例、爆发病例和带菌者进行调查,然后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丹东地区共报告霍乱病例15例,其中13例为散发病例,2例为爆发病例,3例带菌者,发病率为0。年......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丹东市2004年霍乱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控制丹东霍乱的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霍乱调查表对2004年霍乱的散发病例、爆发病例和带菌者进行调查,然后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年丹东地区共报告霍乱病例15例,其中13例为散发病例,2例为爆发病例,3例带菌者,发病率为0.62/10万,疫情波及振兴区有文艺演出港市3个镇,5个村(街)。年龄分布主要在40~70岁,男女性别比为1:2(5:10),病例职业学生3例,离退休人员3例,工人2例,农民2例,家务及待业2例,医务人员、售货员及其他各1例。临床分型,轻型病例8例,中型3例,重型4例。血清学及噬菌体-生物分型中为小川1b型14例,稻叶1d型1例。结论 2004年丹东地区霍乱以散发为主,轻型病例占多数,发病人数趋向于中老年群体,特殊人群如学生群体有爆发疫情发生。这些特点为霍乱防治增加了难度。

【关键词】  霍乱;流行病学;分析

  霍乱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特征。丹东地区自解放以来在1986年发生霍乱病例,并未形成大的流行,第二年未再发生霍乱病例,间隔8年之后,1994年再次发生霍乱病例,并成形成流行。以后几年内均有散在病例发生。即2003年丹东地区无霍乱病例报告之后,2004年新发生霍乱病例,并在特殊人群的学生群体发生爆发疫情。现就2004年丹东地区霍乱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为今后霍乱的防治,进一步控制丹东霍乱的流行及经验交流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收集丹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霍乱个案调查表。

  1.2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霍乱噬菌体-生物分型检测报告。

  2 结果

    2004年丹东地区共报告霍乱病人15例,3例带菌者,发病率为0.62/10万。

  2.1  地区分布 

  疫情波及到5个街道4个镇为高度散发。

  2.2  时间分布 

  2004年首个霍乱病例发生在8月14日,末例病人10月6日发病,疫情持续53d。其中8月份8例,9月份4例,10月份3例。

  2.3  人群分布

  2.3.1  年龄分布 

  发病年龄为10岁以上人群,40岁以上人群占总数的80%(12/15)。

  2.3.2  职业分布 

  职业分布不明显,各种人群均有病例发生,呈高度分散状况。

  2.3.3  性别比例 
  
  15例霍乱病人,男性5例,女性10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2。

  2.4  临床分型和血清型、噬菌体-生物分型 

  按照《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的霍乱病例临床分型标准对15例霍乱病例进行临床分型。其中,轻型8例,中型3例,重型3例。小川1b型14例,稻叶1d型1例。

  下图表示了这一个关系。
 
  →传播因素→人群感染→发病→到医院就诊→便培养检出病例→积极治疗

   P1   P2    P3   P4  P5

  注:P1:(接触率);P2:(感染率);P3:(发病率);P4:(就诊率);P5:(遗漏率)

    以上这个图表述了2004年丹东地区霍乱实际的感染率、发病率和我们发现的病例之间的关系。在2004年我们总计发现的病例数(n)有如下的关系式:

    n=传播因素相关人群(即可能接触到霍乱弧菌的人数)×P2×P3×P4

    由上式可知整个丹东地区的霍乱感染率和发病率是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3 讨论

  3.1  霍乱流行的变化

  3.1.1  霍乱流行特征的变化 

  自从1994年霍乱爆发流行后,丹东地区一直未发生爆发流行,主要以迁延型的散发病例为主。病例多为1户1例,1村1例,1镇1例。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2004年的霍乱病例分布特点正是如此。

  3.1.2  霍乱弧菌菌型、毒力、致病力及发病人群的变化 

  从2004年丹东市疾控中心在外环境监测的霍乱弧菌的阳性结果来看,流行株占少数,非流行株占多数,流行株也有从主要的小川1b型向其他型别转变的趋势。霍乱病例中主要是中老年人(12/15),女性的发病数是男性的2倍。霍乱发病向免疫力低下群体倾斜。轻型、不典型病例增加(8/15)。腹泻病门诊接治的病人并不是霍乱病例的全部,而是一少部门。

    我们不能认为没有查出的确诊病例,就没有霍乱弧菌的感染和发病,这与霍乱弧菌的感染率、发病率及弧菌的数量、传染力、致病力、毒力以及机体的免疫状态、易感生等许多因素有关。而就诊率主要与病情的轻重、个人卫生习惯,医疗保健意识,经济状况和整个人群的素质等因素有关。用于治疗腹泻的临床口服药物很多,而且疗效较好,对于不同的耐药菌株均有特异的药物对抗,而这些口服药在当地的各药房均有销售,且价格低廉,所以人们可以通过购买口服药,不到医院就诊便可治疗由各种肠道致病菌引起的腹泻,这也是人群就诊率低的一个原因。而且轻型病例的增多,免疫力强者可自愈,只有免疫力低下者才“挺不住”到腹泻病门诊就医。因此,对于人群中真正的感染数和发病数要审视对待,通过提高就诊率和检出率尽量找出其中隐匿的病例。

  3.2  霍乱流行的存在基础

  3.2.1  自然环境因素:循环模型的建立 

  自然环境因素是霍乱弧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由于丹东市是地处在鸭绿江入海口,东隔鸭绿江与朝鲜搭界,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所以边境贸易往来频繁。朝鲜人民共和国的疫情是处在封锁状态,不对外公布。据有关资料记载,朝鲜在1994年的有过霍乱的大流行,且发生的时间要早于丹东,同年正是我丹东市首次霍乱流行之年。朝鲜海产品通过边境贸易,进入丹东地区,霍乱弧菌很可能通过此途径感染人群[1]。

  3.2.2  饮食习惯 

  丹东地区地靠鸭绿江边,南部临黄海,居民饮食中海鲜的比例较高。特别是生食、半生食海产品的饮食习惯,是霍乱在丹东地区长期流行不减的主要原因。1994年丹东地区881例与1995年980例病例分别有90.4%和51.2%都与食用生拌、烧烤的海产品有关。1994年,属内陆地区的宽甸县采取了严禁海产品上市,禁止烧烤海产品等措施。当年未发生一例病例。说明饮食习惯在霍乱流行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1]。

【参考文献】
    [1]方玉石.丹东口岸地区1994~1995年霍乱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7,(20)3:145~146.


作者单位:丹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丹东 118100.

作者: 于丹梅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