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5期

三叉苦生药学研究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对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三叉苦Evodialepta(Spreng.)Merr.茎、叶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法对生药进行分析。结果详细描述了三叉苦的生药学特征。结论为三叉苦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进一步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三叉苦Evodia lepta(Spreng.)Merr.茎、叶进行生药学研究。 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法对生药进行分析。 结果 详细描述了三叉苦的生药学特征。 结论 为三叉苦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进一步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三叉苦;性状鉴别;显微鉴定

三叉苦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三叉苦Evodia lepta(Spreng.)Merr.的根、茎或叶,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省区[1]。三叉苦又名三桠苦、小黄散、鸡骨树、三丫苦、三叉虎及三脚赶,三叉苦在海南民间常用来治疗各型肝炎,是民间常用的保肝护肝药物。已见三叉苦相关的化学药理报道[2~4],而其生药学研究未见报道,我们对其进行了性状、组织和粉末的显微鉴别,为其建立质量标准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XSP-8CA (上海光学仪器厂)双目生物显微镜。

  1.2  实验材料  三叉苦(自然凉干),采于海南省万宁市,经中国医科院兴隆分所陈伟平教授鉴定。

  2  性状鉴别
   
  本品稍老枝呈圆柱状,嫩枝方柱形,直径0.3~1cm,或稍过之;常绿灰色,有直线纹。质硬而脆,易折断。小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小叶片长圆披针形,长6~15cm,上面褐绿色,下面色浅,两面光滑无毛,有透明腺点,气微香,味极苦。以枝嫩叶绿者为佳。

  3  显微鉴别

  3.1  茎横切面  木栓层为5~10余列细胞,类方形,少切向延长,有的含棕色物。皮层窄,有分泌腔散在;束鞘纤维、石细胞群断续成环。韧皮部较窄。 木质部较宽,射线细胞1~2列。髓部明显。见图1。

  图1  三叉苦茎横切图(略)

  1.表皮; 2.皮层;3.草酸钙簇晶;4.韧皮部;5.纤维束;6.木质部;7.髓

  3.2  叶片横切面  上表皮细胞类方形,稍切向延长,外被较薄的角质层;小表皮细胞略小,大小不一,可见单细胞非腺毛。栅栏组织细胞1~2列,有分泌腔及草酸钙簇晶散在。海棉组织排列较紧密,多切向延长。主脉纤维管束外韧性,由上下两个维管束组成环状。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成环。见图2。

  图2  三叉苦叶柄横切图(略)

  1.非腺毛;2.上表皮;3.栅栏组织;4.海棉组织;5.草酸钙簇晶;6.气孔;7.下表皮;8.纤维束;9.韧皮部;10.木质部;11.厚角组织
 
  3.3  粉末鉴别  粉末淡黄色。木栓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直径约10μm,有的含棕色物。韧皮纤维成束或散在,多断碎,断面成窣状,淡黄色,比较厚,直径约12~25μm,石细胞成群或散在,类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5~50μm。木纤维成束,比较薄。导管多为具缘纹孔,直径30~70μm,纹空细而排列紧密。

  图3  三叉苦药材粉末图(略)

  1.石细胞;2.导管;3.非腺毛;4.木纤维;5.气孔4  结果
   
  茎中木栓层为数层木栓细胞构成,类方形,少切向延长。皮层窄,有分泌腔散在;束鞘纤维、石细胞群断续成环。韧皮部较窄。 木质部较宽,射线细胞1~2列。髓部明显。粉末中可见多角形木栓细胞;韧皮纤维成束或散在,多断碎,淡黄色,比较厚;石细胞成群或散在,类方形或不规则形;木纤维成束,比较薄。导管多为具缘纹孔,纹空细而排列紧密。通过以上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为三叉苦药材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鉴定依据。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上)[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8.

  [2] 刁远明,高幼衡,彭新生,等. 三叉苦化学成分研究(I)[J]. 中草药, 2004,35(10):1098~1099.

  [3] 刁远明,高幼衡,彭新生,等.三叉苦化学成分研究(II)[J]. 中草药, 2006, 37(9):1309~1310.

  [4] 钟希文,梅全喜,高玉桥,等. 三叉苦泡茶的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J]. 中药材,2001,24(9):664~665.


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药学系 海南省热带药用植物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海南 海口 571101.

作者: 杨卫丽,毛彩霓,刘明生,张俊清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